百亿私募大佬但斌,又一次站上风口浪尖。
这位“网红型”基金经理,曾经因为高频次的社交媒体发言,对价值投资理念的积极“布道”,受到众多粉丝追捧。
部分追随者甚至将其视作价值投资的标杆,或是巴菲特理念的“传道人”。
但是,但斌的这个“私募大V”形象,日前受到了挑战。
争议的源起是,另一位私募大佬神农投资创始人陈宇在微博上直怼称:
“但斌先生是本轮AI泡沫的反指。当但总翻多大举买入AI之时,就是AI泡沫破裂之日。”
两位私募界资深人士,究竟在争论什么?
但斌的投资历史纪录,能支持这样的事实么?
源起AI “多、空”分歧
说来好笑,这两位资深的私募界人士的“隔空大战”,竟然源于AI行情的一句分歧。
最早是陈宇用微博发了一篇长文“市梦率的投资方法与新计算公式”。
其间具体论述了面对AI这样的新科技的投资方法,“必须干”、“如何干”、“如何撤”的三大关键问题。
这篇文章引来了但斌的一句调侃:“这一波概念炒作,一旦被套,不知猴年马月解套!”
然后陈宇对这句评论不以为然,宣布“但斌先生是本轮AI泡沫的反指!”
接着但斌回应,“已经持有全球最重要的AI企业”。
双方于是你一段、我一段的吵了起来。
是反指么?
尽管,两人的争吵半真半假、半戏半噱,但陈宇的发言,引出了一个很有关注度和共鸣度的话题——但斌是“反指”么?
所谓的反指就是,底部踏空、顶部买入,来回折腾是“负差价”。
别说是一位私募大佬,就是普通的私募基金经理也很难承受这种评价。
而由于私募投资的“隐秘性”,所以外界是很难关于“是否是反指”给出客观评价的。
但如果把这个问题改一下,但斌是否几次在阶段行情的高位“站岗”?
那业内似乎确实可以看到一些案例。
(这可能和他长期投资的风格有关,不意味着对其个人投资能力的评价)。
时点1:6000点坚守好股票
第一个例子,源于此轮的争议中,陈宇发表的微博《我与但斌先生的三次重要分歧》。
这篇文章,以陈宇的口吻,讲述了历史上他与但斌的三次分歧。
其中的一次分歧是,2006~2007年6000点行情时。
彼时还在招商地产任董秘的陈宇,在2007年末判断泡沫太大,辞去招商地产董秘职务加盟私募机构重阳投资。
而但斌(据陈宇说)在一些优质股上继续坚守持仓,结果2008年股市大跌后,“招商地产自高点跌掉80%,茅台跌60%。”
时点2:2021年抱团股“解崩”时
而在2021年一季度,当时A股经历连续两年指数型牛市后,部份股票成为各路资金“扎堆的抱团股,尤其以大消费、医药股等资产为主。
诸多热门上市公司的股价,不断刷新历史高位,众多主力资金欲获利了结。
于是,市场出现抱团股“解崩”的惨烈情景,一时间股价纷纷“跳水”成为抱团股的常态。
此时,已经募集有私募产品的但斌,部分产品也在“抱团股跳水”时出现净值17%左右的最大回撤(下图)。
当年3月末,但斌通过社交媒体称:当下市场好比牛低头喝水,是逆势投资的好时候。
时点3: 2022转战美股遇回撤
但斌在总结2022年投资得失时,曾坦诚对美股投资导致四季度净值大幅回撤。
此前在2022年1季度~2季度的部分时段,但斌部分产品的净值呈现静止状态(下图)。
当然,业内猜测,但斌实际上保持了空仓。
此后的下半年,相关私募产品继续净值下行,当时外界认为,但斌可能启动了抄底行动。
2022年11月,中国股票终于迎来曙光级行情——A股和港股市场大幅反弹,但斌的相关产品并没有跟着反弹,相反到了12月份,他的个别产品出现单月出现超30个点的净值跌幅。
市场这才明白,但斌很可能当时抄底的重点不在A股,而是美股,甚至就是重仓了特斯拉。
只有类似该公司股价的表现,才能比较“完美”的拟合但斌个别产品的净值走势。
“反指”不是“金标准”
尽管发现了这样或那样的一些事例,但这并不足以成为评价一个基金经理的标准。
某种程度上“反指”的评价,本身就带着强烈的“交易”、“博弈”的色彩。
无论是对于短线交易者,还是对于一个以长期选股、长期持有为依规的基金经理而言,中长期的净值表现,才是最客观的评价。
从这角度看,“反指”远远不够成,评价私募基金经理的“金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