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舰”的首次升空之旅仅仅持续了近4分钟,但或许伴随着星舰的爆炸,马斯克也成功了。
当地时间4月20日8时33分,“星舰”点火升空,升空后不久开始失控,最后在墨西哥湾在38000米左右的高空,旋转下坠并最终爆炸。
火箭第一级“超级重型”助推器与第二级“星舰”飞船船舱未能实现分离。从起飞到爆炸,前后仅约4分钟。
有网友认为,“星舰”首发以爆炸告终,无疑是代价高昂的失败,有人将其描述为“价值30亿美元的烟花”。
但发射基地现场传出的却是阵阵掌声和欢呼声,一名员工甚至开香槟庆祝。
SpaceX CEO马斯克立刻发文祝贺自己的团队称,星舰的首次试射“激动人心”,“学到了很多”,有助于几个月后的下一次尝试。
外界也不吝褒奖,《华盛顿邮报》评论称,即使以爆炸告终,也是一次低调的成功。有航天专家说,这是SpaceX践行“失败成功学”的典型案例。
“史上最强火箭”的首飞显然并不完美,为何仍被不少舆论视为“成功”?马斯克“失败成功学”又是什么?
爆炸才是“低成本”?
民间流传着一种说法,“马斯克造火箭的吸引力在哪?不怕炸。”
在爆炸中快速试错快速迭代才是马斯克造火箭的核心。从星舰的原型机SN系列的爆炸解体频率便可窥见端倪——失败了11次。
因此对于这次星舰发射,马斯克曾说,只要让火箭离开地面,不破坏发射台,就算胜利。现在,很明显,他的愿望实现了。
马斯克造对于星舰的要求——物美价廉,可重复使用,使每次的发射的成本降低到几百万美元:航天材料、发动机、芯片等等均体现了能省则省的要求。
如此强大的价格优势也使得SpaceX有了竞争对手无可比拟的竞争优势。
与此同时,“星舰”首次试射成本约30亿美元。南加州大学航天工程教授Garrett Reisman认为,尽管火箭要花很多钱,但NASA的人们的工资可能更贵。
从长远来看,SpaceX通过在研发过程中承担更多风险,可以节省更多资金,缩短识别和纠正工程缺陷的时间。
说到底,SpaceX是家需要盈利的公司。或许这也是NASA多次给SpaceX经费,使其成为了最有价值的私人企业的原因之一,也让马斯克不断有资本一次次爆炸。
而这也恰恰说明了马斯克将创投思维运用到了航天领域。创投圈普遍为冒险思维主导,资金会在项目还没有真正起步的进场,业界其实对项目失败习以为常。
而一旦成功了就是“里程碑”,公司估值会迅速攀升,获得更多投资去尝试更多的事。
因此,与一次成功便可获得的巨大收益相比,单次飞行试验的风险很小。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外层空间研究所的研究员和行星科学家Tanya Harrison表示,号称“人类历史上体积最大、推力最强运载火箭”的星舰发射之一事情就足够令人激动:
马斯克希望使人类成为“星系”物种,运载比任何现有航天器都多‘数量级’的货物和人员进出深空,因此将书写人类历史。
NASA局长Bill Nelson向SpaceX表示祝贺,他在推特上写道:
“历史上每一项伟大成就都伴随一定程度的预期风险,因为风险越大,回报越大。”
SpaceX的独特之处也在于其敢于试错、愈错愈试的理念。
SpaceX改变了人们探索宇宙的方式。
路透社援引专家的评论称,周四的爆炸是SpaceX对“失败成功学”又一注脚。
爆炸后的学习
《纽约时报》认为,SpaceX的理念可归纳为一句话——“失败得快,但要学得更快。”
SpaceX在爆炸后发推文也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成功将来自我们所学到的东西,今天的测试将帮助我们提高‘星舰’的可靠性。”
盛顿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太空历史系主任Margaret Weitekamp认为,SpaceX的工程师会告诉你,他们从失败中学到的东西很多。
这次测试的“断点”始于SpaceX试图关闭火箭主发动机并将一二级进行分离。Weitekamp认为,对SpaceX的工程师来说,这是一个关键窗口:
便于了解航天器哪些方面运行良好、哪些方面运行不佳,并将告诉工程师如何为未来的发射做好准备。
赞扬和鼓励之余,路透社指出,“星舰”首次发射失败进一步凸显SpaceX在“星舰”项目上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还有媒体提醒,NASA选择“星舰”作为运载工具,并乐观地预计能在2025年将美国宇航员送上月球。但周四的测试结果会否影响NASA的任务时间表尚待观察。
不过,对“学到更多”的马斯克来说,测试的脚步不会停止。他在周四发给员工的电子邮件中说,很可能在今年将“星舰”送上轨道,并回收助推器和飞船。“如果不是今年,肯定是明年。火星,我们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