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2023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在北京举行,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正在论坛发言时指出,中国经济增长有四个方面的红利有待释放: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扩大内需战略有机结合起来,释放改革红利;建设超大规模统一大市场,释放市场红利;不断开辟新领域新赛道,释放人才创新红利和资本市场红利;推动RCEP落地实施,释放新的开放红利。
在问答环节,黄奇帆详细解释道,把一些劳动密集型加工、轻工纺织加工,或者电子组装加工搬到东南亚,实际上对中国企业是有利的,可以更好地补齐产业链集群中的短板,扩链、强链、补链,更好地开发产业链集群里边的新产品。
以下为问答环节部分实录。
张燕冬(主持人):非常感谢黄市长对四个红利进行了分析,无论改革红利,还是大市场红利,以及生产力增长的红利,其中谈到创新和资本市场,最后就是咱们新开放的红利。在新开放红利当中,您提到一点,事实上我们的贸易格局发生了变化,我想问一个问题,现在咱们也有一些企业把一些工厂迁到东南亚,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黄奇帆:因为我们跟东南亚达成了RCEP的协议,里边有个原产地协议,十几个国家任何一个国家只要把这个加工附加值提升20%,就等于是这个国家的产品,在世界贸易出口时就能免关税。这几年,美国对中国加关税、打贸易战,对中国施行不公平待遇,在这个背景下,RCEP能让事情得到对冲。比如从中国出口会被加30%的关税,但是如果产品放到东南亚生产,只要在最终加工时有20%的增长就算当地的原产地,就可以不受关税压制,在这个意义上RCEP原产地协议是亚洲地区对付美国贸易战、关税战非常有力的武器,这是其一。
其二,现在东南亚地区劳动力比中国沿海地区低很多,大体是我们现在劳动力成本的三分之一,所以,把一些劳动密集型加工、轻工纺织的加工,或者电子组装的加工搬一些过去,实际上对企业有利的。东南亚的外资这几年增长很多,其中60%的外资都是中国企业去投资的,并不是欧美企业占大头。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企业对自己国家没信心跑到外边去,恰恰相反,是RCEP的信用效力在我们民营企业和各种企业深入人心以后,大家把政策用足用好的一个体现。
我刚才说了,中国有很多企业到东南亚加工然后出口,但产品的零部件、原材料上中游资源产业链集群还是在大陆,也正因如此,大陆和东南亚之间的贸易量从六千多亿美元变成了九千亿美元。
这说明,长远来说,工厂外迁东南亚对中国是有利的,对东南亚也有利的,是大家资源化配置落实RCEP政策的结果。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国内可以更好地补齐产业链集群中的短板,扩链、强链、补链,更好地开发产业链集群里边的新产品。
换句话说,如果是自主开发,产业链是由龙头企业、链头企业、代工龙头或者制造业核心企业来布局,但如果缺少像苹果这样的核心企业、代工龙头或链头企业,产业链布局的老板就是别人,我们只不过是利用了产地销,销地产的优势把生产加工拉过来。但是如果我们既有产地销,销地产,也有大产业集群的链主、龙头、核心企业,这个大的产业链产品就是我们发明创造的,我们就真正掌握了产业链布局的主动性,今后这个产业链集群我们想布中国就布中国,想布到国外去,就根据国外的产地销、销地产的状况布局,这才是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应该有的场景。
张燕冬(主持人):非常感谢,谢谢黄市长,他的意思是让孔雀东南飞对中国是一件好事儿。
本文来源:财经ThinkTank,原文标题:《黄奇帆谈制造业外迁:有利于扩链、强链、补链,有利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