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资产泡沫破裂之后,日本经济就陷入长期停滞,连带着资产价格一蹶不振,房地产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
日本地价在1991年达到峰值后开始一路下滑,无论是沉寂的时间还是跌幅都称得上是绝无仅有。
仅1992年一年日本6个主要城市地价就跌去15.5%,日本全国平均房价从1992年开始一路下跌至2009年,整个下跌周期持续了18年,跌幅达到43.6%,核心圈东京的房价跌得更惨,1991年-2009年的跌幅达到55%。
面对资产价格破裂以及经济衰退,日本央行开始连续降息,贴现率从1990年8月6%的高点一路降至1995年9月的0.5%。1995年后日本央行将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作为基准利率,并于1999年将其下调至0%,正式进入零利率时代。

随后在2001年,日本央行进一步对货币政策框架做出调整,将政策操作目标调整为金融机构在日本央行的准备金余额,货币政策从价格型目标调整至数量型目标,并开启量化宽松。
为了拯救日本经济,日本央行也算是不遗余力,但结果并不理想,核心在于资产缩水的情况下,存量债务压力没有减少。
此外在投资回报率下降的背景下,居民资产配置向现金、存款及保险和养老金等低风险资产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