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基本面!我国非化石能源装机总量,历史性超越化石能源!

赶碳号科技
总盘子在变大的同时,增速还在提升。这充分说明我国光伏装机市场,还远远没有碰到天花板。一些机构预测我国将提前五年、在2025年就能实现2030年的清洁能源装机目标。

回到基本面,光伏是个实实在在的高景气产业。

当下,光伏制造业正面临可能越来越严重的阶段性产能过剩。对此,光伏人应该保持清醒和和理性,但不宜过度悲观。即便产能过剩,试问当下还有哪些行业能比光伏这个行业更好、更具确定性呢?从近期以及未来一段时间上市公司中期业绩预告中,这个答案可能会越来越清晰。

回到基本面,远比停留在各种想法和概念里更重要。

当我们回顾风电光伏产业在国家能源安全新战略中所发挥的价值、所取得的成就时,也许我们的内心会充满勇气和力量。

0权威媒体定调,全面充分肯定

7月12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联播》以长达4分52秒的篇幅、以《新思想引领新征程  提升新能源利用水平 打造新型能源体系》为题,报道了我国新能源事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以下为报道全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大力度规划建设以大型风光电基地为基础以其周边清洁高效先进节能的煤电为支撑以稳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为载体的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

今年以来,随着一批能源重大工程有力推进,新能源的供给能力不断增强,消纳水平持续提升,我国新能源体系建设步伐继续加快。

眼下,全国多地迎来高温天气,尽管用电负荷持续攀升,但电力供需基本平衡。在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大厅,记者了解到,今夏电源供给中,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占到近三成,成为电力可靠供应的重要保障

这背后,离不开我国新能源供给能力的增强和消纳水平的提升。1—5月,我国风电光伏发电总装机突破8亿千瓦,新能源装机规模稳居全球首位。风电和光伏发电的利用率达到96.6%和98%。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顺应全球能源低碳转型大趋势下,习近平总书记着眼未来,始终高度重视我国能源发展问题,创造性地提出能源安全新战略,亲自指导推动能源革命。他强调,要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把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增加新能源供给消纳能力,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跨越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如今,中国版图上,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黄河上游、河西走廊正在形成七大陆上新能源基地;依靠丰富的海上风力资源,山东半岛、长三角等五大海上风电基地集群正在打造;而以西南地区水电基地为依托,川滇黔桂、藏东南两大水风光综合基地也正在加紧建设。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王大鹏:

大型新能源基地的建设,是“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中之重,将在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中,发挥集团军和主力军作用。这些重大工程的建设,将会持续增强稳定充足的新能源供给能力,推动新能源尽快“立”起来。

为了让新能源送得出、用得好,今年以来,可再生能源法规政策体系加快健全,新型电力系统、储能、氢能等标准体系研究不断加强,从政策、技术、机制等环节全方位推进新能源消纳体系的建设。

不久前,白鹤滩到浙江的±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全面投产,新的能源通道将输电能力提高到了800万千瓦。目前,围绕白鹤滩水电站已经建成两条能源“空中走廊”,形成了1600万千瓦输电能力,白鹤滩水电站的清洁能源能够大规模送出。

今年上半年,我国有三条特高压输电线路开工。

第一条“沙戈荒”风光电基地外送的特高压输电工程、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这些工程的开工建设提升了新能源跨区域输送的能力。截至目前,我国30多条特高压输电线路建成投运,已经初步形成“西电东送、北电南供”的局面,跨省跨区输电能力超过了3亿千瓦。

此外,今年我国还加大推进储能建设。锂离子电池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等新型储能装机持续增长。目前,全国已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超过870万千瓦。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可再生中心副主任 陶冶:

随着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加快建设,我国新型能源体系的绿色底色基本形成,推动着我国主体能源由化石能源向非化石能源转变,夯实我国能源安全基础保障。

最新数据显示,当前,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全部装机比重达到50.9%,历史性超过化石能源。

国家能源局预计,今年全年风电、光伏装机将增加约1.6亿千瓦,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将达到15.3%。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将同比降低2%左右。能源供给更加安全、更加绿色、更加高效。

0风电光伏,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大力度规划建设以大型风光电基地为基础以其周边清洁高效先进节能的煤电为支撑以稳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为载体的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

今年以来,随着一批能源重大工程有力推进,新能源的供给能力不断增强,消纳水平持续提升,我国新能源体系建设步伐继续加快。

眼下,全国多地迎来高温天气,尽管用电负荷持续攀升,但电力供需基本平衡。在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大厅,记者了解到,今夏电源供给中,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占到近三成,成为电力可靠供应的重要保障

这背后,离不开我国新能源供给能力的增强和消纳水平的提升。1—5月,我国风电光伏发电总装机突破8亿千瓦,新能源装机规模稳居全球首位。风电和光伏发电的利用率达到96.6%和98%。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顺应全球能源低碳转型大趋势下,习近平总书记着眼未来,始终高度重视我国能源发展问题,创造性地提出能源安全新战略,亲自指导推动能源革命。他强调,要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把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增加新能源供给消纳能力,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跨越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如今,中国版图上,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黄河上游、河西走廊正在形成七大陆上新能源基地;依靠丰富的海上风力资源,山东半岛、长三角等五大海上风电基地集群正在打造;而以西南地区水电基地为依托,川滇黔桂、藏东南两大水风光综合基地也正在加紧建设。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王大鹏:

大型新能源基地的建设,是“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中之重,将在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中,发挥集团军和主力军作用。这些重大工程的建设,将会持续增强稳定充足的新能源供给能力,推动新能源尽快“立”起来。

为了让新能源送得出、用得好,今年以来,可再生能源法规政策体系加快健全,新型电力系统、储能、氢能等标准体系研究不断加强,从政策、技术、机制等环节全方位推进新能源消纳体系的建设。

不久前,白鹤滩到浙江的±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全面投产,新的能源通道将输电能力提高到了800万千瓦。目前,围绕白鹤滩水电站已经建成两条能源“空中走廊”,形成了1600万千瓦输电能力,白鹤滩水电站的清洁能源能够大规模送出。

今年上半年,我国有三条特高压输电线路开工。

第一条“沙戈荒”风光电基地外送的特高压输电工程、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这些工程的开工建设提升了新能源跨区域输送的能力。截至目前,我国30多条特高压输电线路建成投运,已经初步形成“西电东送、北电南供”的局面,跨省跨区输电能力超过了3亿千瓦。

此外,今年我国还加大推进储能建设。锂离子电池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等新型储能装机持续增长。目前,全国已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超过870万千瓦。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可再生中心副主任 陶冶:

随着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加快建设,我国新型能源体系的绿色底色基本形成,推动着我国主体能源由化石能源向非化石能源转变,夯实我国能源安全基础保障。

最新数据显示,当前,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全部装机比重达到50.9%,历史性超过化石能源。

国家能源局预计,今年全年风电、光伏装机将增加约1.6亿千瓦,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将达到15.3%。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将同比降低2%左右。能源供给更加安全、更加绿色、更加高效。

0风电光伏,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我国风电、光伏、水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的迅速发展,也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以下为央视报道——《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政策和行动保障体系已基本形成》。

昨天(7月12日)是全国低碳日。今年低碳日的活动主题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记者从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了解到,过去十年,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取得了积极的成效,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和行动保障体系已经基本形成。

根据初步核算,2022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2年下降36.7%,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17.5%,比2012年提升7.8个百分点。碳排放强度下降的同时,森林覆盖率也获得较大提升。目前,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4.02%,森林蓄积量194.93亿立方米,已超额完成2025年目标。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 徐华清:

过去十年来,我们印发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出台了《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应该说碳达峰、碳中和的一揽子政策、行动及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近年来,我国以风电、光伏、水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

在福建平潭海面,全球首台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正在开展并网发电前最后的调试工作。建成投产后,风机转动1圈可发电34.2千瓦时,相当于三口之家7天的使用量,将成为全球已投运的单机容量最大海上风电机组。

截至今年4月底,我国风电光伏发电总装机突破8亿千瓦,占全国发电装机的30.9%。白鹤滩水电站16台机组全部投产,每天发电1亿多度,长江干流上的6座巨型梯级水电站更是形成了世界最大的“清洁能源走廊”。

此外,我国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成立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近两年时间累计成交量2.38亿吨,累计成交额109.1亿元。专家介绍,随着碳市场运营步入正轨,碳配额的发放将逐步收紧,促使参与交易的企业调整能源结构,有效控制和减少排放。

0以价换量,组件出货量好于预期

今天,赶碳号看到一份某头部光伏组件企业的调研纪要。针对今年7月份的组件排产和下半年市场情况,该公司认为,行业内七月份的排产都在环比提升。该公司从辅材供应链端了解到的情况是,排产也在提升。

“排产的提升,其实反映的是终端市场的需求。随着原材料价格企稳,市场上开始恢复正常出货节奏。第三方机构也调整了全年出货指标,预期全年组件出货将在370- 380GW,其中下半年出货将多于上半年。”

上个月,咨询机构InfoLink发布《2030 光风储能源转型白皮书》,预测2023年我国新增光伏装机将达到150GW,欧洲市场预期将新增64GW安装量,美国市场预测虽然偏于保守,也有望达到30-40GW。

从图表判断,今年全球光伏装机有望达到350-380GW。如考虑到1.2的容配比以及合理库存,全年对应组件需求至少应在420GW以上。

来源:国家能源局;标*的指标为绝对量

前不久,国家能源局公布了今年1-5月的新增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7.49GW!

对于今年和2022年、2021年总共三年中的1-5月份同期数据,赶碳号做了个简要汇总,如下:

2022年1-5月的新增装机,较2021年同期增长了139.25%。而2023年1-5月的新增装机,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58.16%!

总盘子在变大的同时,增速还在提升这充分说明我国光伏装机市场,还远远没有碰到天花板。难怪一些机构预测,我们将提前五年、在2025年就能实现2030年的清洁能源装机目标。

另外,从我国光伏装机在往年一向前低后高、以及上述企业的调研反馈结果看,今年下半年我国光伏装机需求仍在不断增长。

由此,赶碳号保守猜测,接下来的几个月中的任何一个月,大概率都会维持在10个GW以上了。即使在年底不出现抢装的情况,按照今年前五个月的平均装机量——月均12.24GW,全年也能实现147GW!这将大大超出此前国家能源局所公布的100GW全年目标。这其实也是InfoLink的预测结果。

赶碳号一直认为,我们对于光伏产业天花板的理解,其实并不取决于光伏制造业能提供多少产品——按咱们中国企业的生产效率,需要多少都能生产出来。光伏制造的天花板,本质上取决于清洁能源需求,其实也取决于我们国家能源转型的决心和信心。况且,我们好牌在手,既有强大的产业基础,也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本文来源:赶碳号科技,原文标题:《回到基本面!我国非化石能源装机总量,历史性超越化石能源!》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