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钧达股份业绩兑现,但TOPCon一个风险已接近 | 见智研究

钧达股份上半年业绩大超预期,TOPCon进入红利期毋庸置疑,但不排除电镀铜让HJT再次反超。

成功跨界光伏电池的钧达股份,最近晒了漂亮的成绩单,可以说成功抓住了TOPCon的红利期,但不要忘记,最近HJT的电镀铜技术也迎来了新进展,助力HJT快速降本,占尽先发优势的TOPCon,有无可能被HJT再次反超?

01 抓住了TOPCon红利期,钧达股份交出漂亮成绩单

说到跨界,大家第一反应就是不靠谱,是噱头,然而去年跨界光伏的新秀,钧达股份,自主业从汽车内饰转换到光伏电池后,业绩一路飙升,可以说成功实现了转型。

近日,钧达股份公布了2023年上半年业绩预增公告,显示其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9-11亿,同比增加230-300%。扣非归母净利润8.5-10.5亿,同比增长1330-1670%。预计单二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5.5-7.5亿,扣非归母净利润5.1-7.1亿。

(注:2023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9-11亿取中值)

利润同比增速大幅提高,虽然有一部分原因是上年盈利基数低:因为上年同期公司主业还包括增长乏力的汽车饰件业务,以及当时做光伏电池业务的捷泰科技只将51%纳入了合并报表。但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其转型后,快准狠切入TOPCon赛道,抓住了目前TOPCon放量的红利期。

目前钧达已经是行业内首家实现n型TOPCon电池大规模量产的专业化电池厂商。

自硅料价格迅速下降后,产业链的利润已逐步向下游电池片、组件环节转移。尤其电池环节,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大尺寸电池已呈现结构性紧缺,下半年电池龙头爱旭股份快速实现了盈利修复。

进入今年,下游运营商对N型TOPCon产品的接纳度显著提高,国内的招标项目已经明显从过去的10%左右,提升到40%左右,且目前TOPCon的供应商,相比于PERC而言,终究还是少数,处于红利释放期。

现阶段钧达、晶科能源已经可以大规模量产了,通威、晶澳、天合也可以贡献部分量,今年TOPCon的市场份额约25%左右,基本都被这几家头部瓜分,明年预计TOPCon的市场份额能占到50%,所以今明两年正是TOPCon的关键红利期,抓住这样机遇的公司,即使面临光伏大部分环节产能过剩的局面,但仍能赚到结构性的钱。

所以钧达超预期的预增公告,实属合情合理。

02 TOPCon红利能延续多久?会不会受到HJT进展加速的威胁?

今明两年是TOPCon的量产大年,相信业内都清楚,但是大家也都在担忧的是,TOPCon的红利还能吃多久。

在光伏新电池技术的竞争中,主要是HJT、TOPCon、XBC和钙钛矿,XBC的坚定拥护者是爱旭,钙钛矿目前还偏早期,所以光伏电池大厂普遍青睐的陆续是HJT和TOPCon,但因为HJT成本比较高,降本慢,所以TOPCon凭借其性价比优势,在2022-2023年期间头部扩产迅速,已经具备了先发优势,虽然HJT转换效率以及叠层更容易等利好因素,让HJT的想象空间更大,但企业短期还是选择了务实的TOPCon进行大规模扩产。

但是近期似乎有反转的迹象,就是HJT降本的关键技术铜电镀的产业化落地节奏似乎在加快,那么如果铜电镀的产业化可以顺利的成功落地,意味着HJT产品可能在未来1-2年对TOPCon的产业地位形成冲击。

如果后面铜电镀的量产阶段验证结果中成本和效率都过关,都可以持续生产,那么很有可能HJT会再次反超TOPCon,两者在短期1-2年还能再角逐一番,如果铜电镀后续量产方面有些环节存在困难,那TOPCon仍会占据更领先的地位。

目前产业链反馈是,HJT对铜电镀的验证的积极性有提高,同时纯银方面的银浆耗量在下降,例如,太阳井新能源也表示,其自主研发制造的全球首创HJT铜互连大试线在客户端成功验收,意味着太阳井首创的HJT低成本铜制程方案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转化落地。预计部分大厂在2024年会选择批量扩产HJT。

所以说,从钧达的业绩可以看出,TOPCon现在发展正处于如火如荼阶段,且明年的渗透率会再加速提升,今明两年是龙头企业的核心受益期,但是也要重点跟踪HJT的技术进展,因为光伏技术变化很快,如果电镀铜技术进展顺利,HJT不再受限于成本问题,光伏电池格局或许会再次地震。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