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期加息25基点!美联储给后续行动敞开大门,称继续评估信息

美联储FOMC票委继续一致支持利率决策。本次声明相比6月变动很小,最大差别是,利率指引方面,称将继续评估新信息及其对货币政策影响。本次重申将考虑滞后性等影响,判断可能适合的额外紧缩程度,继续重申信用环境收紧对通胀的影响不确定、高度关注通胀风险、通胀保持高企,继续重申若需要准备调整政策、坚决让通胀降至目标2%、缩表计划不变。

如市场所料,美联储跳过6月,7月重回缓慢加息节奏,同时并未透露后续可能继续加息、再度跳过、还是加息就此止步,留下了视数据而定的悬念。评论称,联储未排除未来加息的可能性,给未来行动敞开大门。

美东时间7月26日周三,美联储货币政策委员会FOMC会后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区间上调至5.25%到5.50%,升至二十二年来高位,加息幅度25个基点,幅度符合市场普遍预期。和去年7月以来的前八次会议一样,FOMC投票委员全票赞成本次的利率决策。

这是美联储在6月暂停加息后继续加息脚步,也是本轮加息周期内第十一次行动。在6月按兵不动以前,联储自去年3月以来已连续十次会议决定加息,截至今年5月,已连续三次会后宣布加息25个基点,保持着本轮周期内最慢的加息步伐。

两周前公布的6月美国CPI和PPI通胀均超预期放缓增长,市场普遍预计本周美联储还会延续加息25个基点,市场对加息周期到尾声的预期升温,对本月过后今年进一步加息的预期降温。

美联储公布决议前一天,本周二芝商所(CME)的工具显示,期货市场预计周三美联储宣布加息25个基点的概率约99%,而7月过后到今年底再有至少一次25个基点加息的合计概率还不足37%。

这和6月美联储公布的联储决策官员利率预期并不一致。6月美联储公布的最新点阵图展示,三分之二联储官员预计今年政策利率将高于5.5%,意味着6月过后年内至少有两次加息25个基点。

被视为“美联储喉舌”、有“新美联储通讯社”之称的记者Nick Timiraos本周一发文称,美联储还没有准备好宣布抗击通胀大功告成,未来的货币政策路径很不确定,一些联储官员和经济学家担心通胀缓解只是暂时的,另一些经济学家则相信加息幅度已足够,再继续加息会让美国经济面临不必要的损失。

周二Timiraos又发文称,美联储料将加息25个基点,投资者预期这就是本轮最后一次加息,但经济增长可能过于强劲,让联储官员无法印证投资者的这种预期准确。

有经济学家认为,只有几个月的通胀疲软数据还不足以说服美联储相信成功降低通胀,他们肯定会保持谨慎,让一切选择都有可能。有经济学家认为,最近的经济数据看来提高了软着陆的几率,美联储不可能破坏这种形势,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将持观望态度,可能暗示9月会和6月一样跳过加息,再度按兵不动。

继续评估新信息及其对货币政策影响 重申将判断可能适合的额外紧缩程度

相比6月的上次会议声明,本次美联储会后决议声明最重要的变动出现在利率前瞻指引。

上次声明增加了一句话,称保持利率不变是为了让美联储的FOMC委员会“能评估更多的信息,及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本次会议声明删掉了这句话,新增了一句:

(FOMC)委员会将继续评估新的信息及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紧跟在上面这句话之后,美联储重申了6月的措辞:

“为判断可能适合让通胀随着时间推移回到2%的额外政策紧缩程度,(FOMC)委员会将考虑到,货币政策的累积紧缩、货币政策影响经济活动和通胀的滞后性,以及经济和金融形势变化。”

继续重申美国银行系统仍有韧性、信用环境收紧对通胀的影响不确定

本次声明对美国银行系统的评价和前两次会后的说辞完全相同。

首先,声明继续重申3月的说辞“美国银行体系健全且有韧性”,接着,重申5月和6月所说的:“对家庭和企业更为收紧的信用环境可能对经济活动、招聘和通胀造成压力。这些影响的程度是不确定的。”

继续重申高度关注通胀风险、通胀保持高企 称经济活动一直温和扩张

本次声明继续重申去年5月声明追加的措辞,即FOMC“仍高度关注通胀风险”。

评价经济时,本次声明继续保留了5月的说辞“近几个月就业增长强劲,失业率保持低位。通胀保持高企。” 

略有修改之处是,6月声明称“最近的指标显示,经济活动继续以温和的步伐扩张”,本次称:“最近的指标显示,经济活动一直以温和的步伐扩张。”

继续重申若有需要准备适当调整政策、坚决让通胀降至目标2% 缩表计划不变

本次声明继续重申,若有风险可能妨碍美联储达到通胀目标,如有需要联储准备适当调整政策立场。

同时,声明继续重申去年6月声明新增的“坚决承诺将让通胀率回落至2%这一目标。”

去年5月美联储公布了缩减资产负债表(缩表)的路线,从6月1日起减少债券持仓,最初每月最多减少300亿美元美国国债、175亿美元机构抵押支持证券(MBS),三个月后月度减持最高规模提升一倍。

和前九次会议一样,本次会议的声明未公布新的路线,继续重申,将按此前公布的计划,继续减持国债、机构债和机构MBS。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