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深刻变化 看绿城如何抢占先机

绿城中国Voice

 

在地产行业持续出清的这两年,能够成功穿越周期的房企已经不多。央企背景加持的绿城中国不仅成为了少数穿越周期的代表,而且持续修炼内功,走上了以“提质”为主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8月28日绿城中国的中期业绩发布会上,绿城中国董事会主席张亚东表示,规模如果是面子的话,经营品质就是里子。

优秀的经营品质是支撑一家房企平稳穿越行业周期的关键。绿城选择做的,则是在规模相当的情况下,提高内在质量,助推归母净利润强劲增长。

与此同时,在这场地产行业的大洗牌中,绿城抢占市场变化的先机,权益规模排名在今年上半年首次进入TOP10,较计划提早了两年。

最终,实现了面子和里子的双赢。

有质量的增长

在超六成房企今年上半年预计亏损的情况下,绿城中国交出了一份十分亮眼的成绩单。

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绿城中国录得总收入569.76亿元;归母净利润25.45亿元,同比达到增加41.32%。

“公司归母净利润占比提升是可喜变化。”绿城中国执行总裁耿忠强表示:“这两年公司销售项目权益比以及新拓项目权益比不断提升,未来归母利润占比肯定会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随着房地产行业进入管理红利时代,从追求规模增长转向追求权益的提升已成为行业共识。这在降低高杠杆风险的同时,也指向提升操盘效率,降低合作风险,最终达到提升归母净利润的目的。

今年初,绿城中国管理层就提出,在经历了2022年的全面提效之后,2023年会是公司全面提质的一年。规模上动态守住行业TOP10,盈利则要进入行业第一梯队。

得益于自身的始终良好的市场口碑以及优中选优的投资拿地策略,在同行普遍遭受销售寒冬的情况下,绿城中国今年销售总额、权益销售也稳健增长。

今年上半年,绿城中国所有项目首开去化率达到62%,比2022年提升7%,销售综合回款率达到109%。绿城中国管理层在业绩会上表示,今年公司的销售策略非常有效,行业地位进一步得到稳固。

数据显示,绿城中国今年上半年全口径销售额约为1342亿元,同比增长19%,较TOP10房企平均增速高出13个百分点,排名第7;权益销售额约为633亿元,同比增长40%,排名首进前十,位列第9名。

张亚东指出,绿城看重销售总规模,更看重投资规模,最看重权益规模,“没想到权益规模这么快进入行业TOP10,随着投地权益比上升,权益规模还会提升。”

除了权益销售额提升外,今年上半年,绿城中国新增货值平均权益同比提升3个百分点至79%。

敏锐的市场判断

绿城中国对市场始终有着敏锐的判断,这也保证了其在市场弱复苏的情况下,其能率先反应,进而获得稳定的业绩增长。

近几年张亚东曾多次重申地产行业出现了“四个分化”,市场分化、企业分化、产品分化和资源分化。在这四个结构性变化之后,张亚东又提出,现在行业出现了4个重要变化。

一个变化是行业发展阶段的变化,从增量时代发展到了存量时代;第二个变化是供求关系的变化,从供小于求到供大于求的变化;第三个变化是市场结构的变化,从刚需为主阶段转到了改善为主阶段;第四个变化是房屋功能需求发生变化,从金融属性到回归了居住属性。

无论是在之前的四个分化,还是现在四个变化出现,绿城都占据了先机。

绿城的投资拿地策略也在随着市场的变化调整,更加聚焦核心城市。

数据显示,上半年绿城投资重点聚焦一二线城市的核心板块,新增货值中杭州、西安、宁波、苏州等一二线城市占比达89%,其中近半数货值位于大本营杭州。

到7、8月份,绿城进一步增厚核心城市土储,在上海摇号收获3幅优质地块的同时,在杭州宁波等城市也有良好斩获。

截至8月23日,绿城今年的累计新增总货值已经超过千亿,拿地金额约为491亿元,位列行业前五,进一步保证公司稳健发展和长期盈利能力。

绿城得以保持投资定力的关键在于,其实施了精准高效的投资拿地策略,以及绿城自身具备良好的财务状况。

郭佳峰透露,今年绿城很多投资拿地的钱是上半年所投项目回笼钱再去投的,1-8月份支付土地款后的经营性现金流仍为正数,所以公司现金流的安全性没有任何问题。

财报数据显示,截至上半年底,绿城的1年内到期借款占总借款的21.8%,维持在较低水平。现金短债比为2.2倍,还债压力小,让绿城能够更加游刃有余的发展。

凭借稳健的财务状况,绿城中国始终保持着投资拿地销售的正向循环,今年以来投资拿地力度不小,且聚焦核心城市优质地块。

在优质土储以及经营品质的支撑下,待到市场回暖,绿城中国将是最有希望有所作为的房企之一。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