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公司还在“逆势”IPO?

棱镜
截至今天,A股有191家公司在排队上市,即将挂牌的公司有两个比较明显的特征,一是体量不大,拟募资金额多在1-10亿元这个区间;二是“专精特新”的标签较为明显。

在恐惧和贪婪的反复博弈中,历史和人性总是在股市中不断重复。

10月24日收盘,上证指数结束之前连续4个交易日的下跌,收涨2962.24点。至此,前一个交易日的2939.29点,成为年内新低。酝酿已久的3000点保卫战已无意义,保卫2900点成了新的心理门槛。

2007年2月26日,上证指数首次站上3000点。16年,呱呱坠地的婴儿也已成长成翩翩少年,牛市、熊市也几次轮回,但3000点却成为了A股绕不过的坎。

2007年末,A股上市公司数量是1527,截至今年10月23日,这个数字是5305,而且依然在增长之中。

什么公司还在“逆势”IPO?

截至10月25日,A股IPO审核通过,但未上市发行股票的公司尚有191家。

 上周至今,已挂牌上市的公司有陕西华达(主营电连接器)、润本股份(主营驱蚊和婴童护理用品)、卓兆点胶(主营高精度点胶设备)、天元智能(主营自动化成套设备)、思泉新材(主营热管理材料)。

市场承压,新股股价也分化明显:陕西华达前身是成立于1966年的国营第八五三厂,背靠军工概念,上市一周,股价从首发的26.87元被炒到10月24日收盘的66.88元。10月24日首发的思泉新材,则是依靠“vivo、比亚迪供应商”概念,IPO当天股价收涨68.39%。

但破发也是常态。润本股份、卓兆点胶身上的概念似乎不那么“专精特新”,都跌破了发行价,打新者目前没能从这两只新股身上赚到钱。

    表:截至2023年10月24日,A股即将挂牌的新股情况  数据来源:各交易所,Wind,作者绘制

再看即将挂牌的新股,比较明显的特征有二:     

一是体量不大,拟募资金额多在1-10亿元这个区间;二是“专精特新”的标签较为明显。

与其问这些公司为什么要“逆势”IPO,不如问他们为什么能在近200余家已经过会的公司中“脱颖而出”。

对于大多数公司而言,谋求上市募资的意志是强烈的,不仅能够获得低成本的发展资金,也是公司治理水平和影响力的一次改造升级。

能在牛市时IPO,固然可以实现市值和股东财富的跃升;如果恰逢当下的熊市,即便遇到上市破发的情况,IPO对于公司而言也是瑕不掩瑜。

毕竟,从企业内部寻求利益分配的一致意见,到寻求合适的中介保荐机构,关关难过;从确保稳健的经营和利润,到跨过重重财务、法律门槛,上市的确是企业发展的里程碑和加速器。

何况,现在的IPO比前几年更难了。

疫情三年大放水,当前A股IPO已“阶段性放缓”

         

2020年-2022年,疫情阴霾之下,却是投行精英们的“吃饭行情”:三年累计IPO公司数量1384家,这些新增的上市公司募资总额超过1.6万亿元。

从交易所公布口径来看,到2021年末,A股总市值达到了91.88万亿,这一数字是2018年末总市值43.49万亿的两倍还多。截至10月20日,目前这个数字是76.8万亿。

无论是政策面,还是广大股民、基民,都期待一个稳健上涨的股市。但稳健上涨,最本质动力是资金的涌入。那么,在新增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控制上市公司数量,避免“僧多粥少”,也是救市之道。

监管对此是有回应的。

8月27日,证监会官网发布“统筹一二级市场平衡优化IPO、再融资监管安排”,文风简洁、言简意赅,其中第一条就是“根据近期市场情况,阶段性收紧IPO节奏,促进投融资两端的动态平衡”。

那么到底收多紧?证监会随后打了一个政策补丁:

9月15日,证监会相关负责人答记者问时表示,近期阶段性收紧IPO节奏,是维护市场稳健运行的安排,证监会、交易所IPO受理、审核、注册等相关工作没有暂停,不存在IPO“关闸”的情况。

节奏确实变化了。截至10月24日开盘,今年271家IPO中,有243家发生在1-8月,月均30余家,几乎是一天一家,平均募资金额32.02亿元;但9月至今,只有28家,平均IPO募资金额26.93亿元。

华鑫证券分析师黄俊伟总结:“10月16日-10月20日,创业板、科创板、北证及沪深主板共有0家公司注册成功,自9月20日卓兆点胶注册成功以来,尚无新公司注册成功。”

澎湃新闻等多家媒体报道,IPO阶段性收紧之后,市场出现多家“衣食住”类企业的IPO“撤单”和被否。

暂时好钢有限,要用在“专精特新”的刀刃上,这是监管的逻辑出发点。

13年来最大IPO未落地,谁是2023年IPO之王?

两家央企背景的巨型IPO放缓了。

6月16日,上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2023年第53次会议,通过了被央企中国中化收购的瑞士农业公司先正达的IPO申请。其650亿元首发募资金额,在中国A股IPO历史上排名第四,也是13年来A股最大的IPO。(见《棱镜》此前报道《继中石油后,A股迎来13年最大IPO,谁在七年前就写好了剧本》)

按招股书发行后总股本139.31亿股计算,先正达发行市值达3250亿元。但2023年下半年疲弱的市场,无疑难以招架这个体量新股的冲击,这让其挂牌进程放慢了脚步。

6月15日过会的华电新能,目前也没能进入新股的行列。

华电新能是央企中国华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业务的整合平台。华电新能的主承销商与先正达相同,均为中金公司,募资金额同样不小:300亿元。

两家央企旗下的巨无霸公司未能挂牌,那么2023年到目前为止A股IPO之王的桂冠就落在了华虹公司头上。

华虹同样为国资背景,实控人为上海国资委。根据 IC Insights 发布的 2021 年度全球晶圆代工企业排名中,华虹位居第六位,中国大陆第二位。

2023年8月7日,华虹登陆A股科创板,首发募资212.03亿元。实际上,早在2014年10月,华虹就已经在港交所上市。此次回A,必然有市场和政策的双重考量。

截至10月24日收盘,华虹公司收盘价格44.31元,而其首发价格是52元每股。打新的投资者如果还持股,依然还在“赔钱”。

实际上,在2900点保卫战打响的时候,今年IPO的前五名,都处在破发状态。

      表:2023年A股IPO规模前五名公司情况   数据来源:Wind,作者绘制

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曾说,要清醒看到,个人投资者数量超过2亿,这是我国资本市场最大的市情,是市场活力的重要来源,也是市场功能正常发挥的重要支撑。

但对于很多个人投资者而言,今天的A股情绪价值要大于财富价值。

本文作者:温世君,来源:棱镜,原文标题:《沪指守住了2900点,仍有191家公司在排队上市 | 棱镜》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