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销四万,理想磨刀霍霍

不甘只做“新势力”了。

作者 | 柴旭晨

在中国市场试水、拼杀了8、9年之后,造车新势力们的差距一步步拉开。打造了爆款L7的理想汽车,又创造了一个纪录,单月销售超过了四万台。

刚刚过去的10月,理想将月交付量刷新到了4万台,前十个月已经累计交付28.46万台,离全年三十万的目标近在咫尺了。

销量的势如破竹,让理想的野心也随之膨胀,它还要向5万月销、万亿规模发起冲刺。彻底脱离“新势力”圈层,成为国内豪车乃至整个汽车行业的巨头。

不过,作为一家“8岁”的车圈新人,理想要在技术和组织运作上补的课还很多,这也是成为终局赢家的必经之路。自诩产品经理的李想,能否带着他的造车梦,顺利成为首家“养成系”的车企巨头?

势如破竹

理想能在10月“破四”,意味着它不仅抓住了消费市场的现实需求,也在产能方面迎来突破。

理想董事长李想曾表示,三季度产能是唯一瓶颈(3.4万辆/月)。6月他透露,因为年初管理团队认为应按照36万辆制定销售和供应目标,但其考虑经济形势等因素下调至了30.6万。导致年初给供应商的下单量跟不节奏,几个关键零部件增产需要花费一个季度以上。

而如今,随着整车及供应链上零部件产能的扩容,常州工厂的日产量已经能达到1800台,也就是单月5.4万左右。接下来,11、12月,理想将分别挑战4.5万、5万的月交付量。

事实上对于这一成绩,半年前李想在微博就做出预告。

“制造和产品是命运共同体,理想从创办第一天就决定自建工厂掌控制造的全流程”。在李想看来,对制造的投入,最终都体现在销量之上。到今年仅常州一个基地就可以创造超千亿的营收。

产能之外,市场上对华为问界的狙击也助推了理想销售。9月初开始,问界祭出新M7,50天收获8万大定订单,再度杀出重围搅乱局面,向理想的销量支柱L7“重拳出击”。

一直高调的“微博王”李想在那段时间“闭麦”了一阵子,同步召开闭门战略会,商议如何把手里的现金,都变成竞争力和销量倾泻出来,继而在2028年行业终局前锁定赢面。

很快,在线下大额补贴,且打出现车交付的牌后,理想趁赛力斯工厂消化订单之际,提升产能在交付量上先声夺人,也暂时抵住了问界的这轮突袭。

销量的一路高歌猛进,让李想再次春风得意。

在交付成绩发布的前一天,10月31日,李想在微博又“狂”起来了,他表示在迈过4万大关后,紧接着就要在明年挑战月销5万。

他还凡尔赛地补充道,“5万辆/月,我说的是目前的三款车(L7/8/9),明年如果月均只有5万辆的话,我就要出去找工作了”。

要知道即便是每月5万台,都代表着年销六十万的水准。并且接下来,理想的车海战术即将上马:年底将推出旗舰纯电MPV MEGA,号称要成为50万元以上所有乘用车的销量第一;而到明年,还会发布定位年轻化、更入门走量的L6车型。产品矩阵会更丰富,销量有望更高。

理想有关人士向华尔街见闻透露,其明年的销量目标是达到7、80万辆,也就是李想口中的“总销量超过BBA”。

显然,李想已经不单单满足于迈入营收的千亿俱乐部,也不甘只做“新势力”了。而是已经磨刀霍霍,要成为国内豪华车市场的“一哥”,以及国内汽车行业的销量TOP10,实现阶层跃迁。

不过,新能源车市的下半场竞争更加激烈,更多重量级对手开始发力,理想并不能说已经锁定了终局。

仍需“补课”

在十月这场问界与理想的“对战”中,虽然理想打了个时间差跑在了前面,但倘若赛力斯的产能跟上节奏,年底问界新M7的交付量会接近甚至超越理想L7。目前,生产问界M7的赛力斯二工厂,已经奔着750辆/天的计划排产,即单月2.25万台。

产品上的交锋只是表层,更直击理想灵魂的,是此番在问界的攻势之下,其暴露出一个关键短板--智驾,这是对手刺向理想高端序列的利刃。

其实,在上个月的理想战略会上,李想对于华为杀手锏的智驾功能领先于自己就已经有了反思。

更根本的是,市场对智驾的认知和需求在快速提升。

当下,作为国内智驾领头羊的华为和小鹏,都在“开城”比拼中表现激进,目标直指覆盖全国。而在产品端,智驾的诱惑力也逐渐显现。

在小鹏1024科技日的访谈环节,董事长何小鹏向华尔街见闻透露,“G6和G9,选择有智驾功能的高配Max版的用户占到70%以上,数据证明更大范围的用户更青睐XNGP”;无独有偶,有接近华为的人士表示,目前问界新M7高阶智驾的选装率达到了7成左右。

而这部分车型的价格普遍在30万元上下。这正“背刺”了高端定位的理想,不仅影响主力L7的销量,也有可能弱化L9甚至MEGA等旗舰车型的产品力。

可以说,智驾的拐点已至,风口稍纵即逝。在小鹏、华为疯狂抢跑,特斯拉FSD也即将入华搅局的环境中,理想的“月销5万”目标,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夹击。

对此,在10月的战略会上,李想就提出“投入不足落下的课,只能通过加强投入来解题”。有接近理想的人士透露,其希望通过引入大模型,来加速智驾研发的推进。

10月10日,理想还一口气公开发布了50多个智驾相关岗位的招聘,涵盖算法、智驾大模型、软硬件、决策规划、高精地图、仿真测试等诸多种类,并表示,在后续的车型上,理想将坚持智驾的标配,同步向L4级冲击。

产品上追求爆款,是“产品经理”李想的必修课,在他看来,理想最重要的两大产品,一个是电动车,另一个是组织流程。

在今年3月底的电动汽车百人会上,李想就曾坦言,“自己造车之后发现这个行业链条如此之长,难度如此之大”。他直言这里最大的挑战,来自于组织能力。

“我们原有的互联网公司能力,汽车经销商的能力,汽车厂的能力怎么融合在一起且不内耗,就变成一个最大的挑战。唯一的方法就是学习全世界的最佳实践,像IBM、华为这样的优秀的企业”。李想说道。

因此从去年底,理想就开始了组织架构的变革,李想称“要向千亿、万亿规模营收做准备”。

如今千亿的目标即将达成,而向万亿跨越又是一个新的量级,李想对这两个重要“产品”的改造,能如愿带他的理想汽车实现阶级跨越吗?

在一个月前的战略会上,李想定下新的目标:到2028年达到300万台的销量水平。这是终局牌桌上仅剩4、5位巨头的入门券,也是理想今年目标的十倍。

从籍籍无名、备受质疑,到今年销量的势如破竹,理想打脸了无数不看好它的人;在这样成王败寇的市场中,艰难扳回一城的李想,成为了那个最不愿掉队认输的人。

理想过去的成功,是靠着奶爸车的定位,俘获了一众中产家庭的心。而在智能化的下半场里,与雷布斯一样自诩产品经理的李想,能否跟上迅速来袭的新趋势,再次拿出“爆款复制机”的能力,如愿脱离“新势力”的圈层,成为真正的汽车大厂?

接下来的5年,就是李想发挥的时间。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