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电器为王健林刘强东解套后,格力钛之“坑”谁来填?

尚未填完的“坑”。

跟随董明珠投入格力钛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格力钛”,前身系银隆新能源)的投资人似乎可以迎来一波“解套”。

12月19日,格力电器(603906)发布公告称已于12月19日与12名交易对方签署股份转让协议,拟作价10.15亿元受让格力钛24.54%的股份,增持后格力电器持有格力钛55.01%的股份,此外董明珠持有格力钛17.46%的股份。

格力电器表示,未来12个月内,将以不超过本次交易估值受让剩余其他股东持有的格力钛27.53%股份。由于董明珠将其所持格力钛17.46%股权的表决权委托给格力电器,若后续格力电器完成对其他股东股份的收购,其将100%控股格力钛。

按格力电器受让格力钛不超过25%的股份花费10.15亿元推测,格力钛整体估值不超过40.6亿元,与2016年格力电器计划收购珠海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格力钛前称,下称“珠海银隆”)时给出的整体估值130亿元相比,格力钛估值已打了个三折。

公告显示,2022年格力钛的总资产为250.24亿元,总负债为247.86亿元,净资产仅约为2.38亿元。

按照上述净资产,40.6亿元的对应市净率PB估值高达17.06倍,这一“天价”和运作方式引发市场较大反弹。

公告发出次日,二级市场似乎在用脚投出反对票,格力电器股价低开低走,收跌7.09%至30.8元/股。

2016年12月,格力电器130亿全资收购珠海银隆因股东反对而失败后,董明珠找来了王健林、刘强东等合作伙伴,共同出资30亿元获得珠海银隆22.39%的股权。

而此次格力电器受让格力钛股份的交易中,12名交易对手方中就有王健林、刘强东等人的身影隐现,7年前力挺董明珠的投资终于等来了“解套”的时刻。

尽管如此,未来被格力电器全部吃下的格力钛或许还有更多问题亟待解决。

7年后的割肉

开后视镜来看,格力电器对于新能源终端消费市场的洞察不可谓不准确。但由于压错了技术路线也选错了合作伙伴,导致跟着董明珠入场的合作伙伴至今才能“解套”。

2016年,特斯拉才进入中国市场4年、刚交付第首批Model X,“蔚小理”的量产车还在筹备阶段,贾跃亭在这年宣布推出让投资人“窒息”的乐视超级汽车。

也在这一年,格力电器提出全资收购珠海银隆,但由于给后者的估值过高,而格力电器定增的价格又被认为过低,最终在股东大会上遭到股东反对而未能成行。

全国乘用车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彼时就指出,珠海银隆估值明显偏高。与银隆同属于新能源客车领域的领跑者金龙汽车估值仅七八十亿元,而处于行业二线梯队的银隆估值却几乎是金龙汽车的两倍。

但在2016年12月,不甘心的董明珠找来王健林、刘强东等合作伙伴,宣布和大连万达集团、中集集团、北京燕赵汇金国际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京东旗下的宿迁涵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出资30亿元,获得珠海银隆22.39%的股权,其中董明珠持股7.84%,后来董又通过两次增资持股比例增至17.46%。

当时各方力挺董明珠的背景是珠海银隆有望上市,成就董明珠口中“再造一个格力”的期望。但后来由于日常经营存在问题,在2018年珠海银隆主动终止了上市辅导。

2021年8月,格力电器通过参与司法拍卖的方式以18.28亿元竞得珠海银隆30.47%的股份,由此董明珠终如愿使得珠海银隆成为格力电器的控股子公司。

这才有了此次格力电器进一步增持格力钛的动作。

细数此次参与清仓转让交易的股东阵容堪称豪华:

持股1.91%北京普润立方壹号股权投资中心(一号合伙)、持股2.98%的杭州普润立方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和持股3.89%北京普润立方股权投资中心(有限合伙),GP均为普润资本,而普润资本的创始人为格力钛董事长卢春泉。

公开信息显示,卢春泉早年在证监系统供职,曾任证监会发行部副主任,后由证监会调往当时的电监会任职,并在长江电力挂任总助一职。

持股3.73%的北京红航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背后实控人为王健林;持股2.24%的北京汽广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则是京东集团(9618.HK);

深圳市中集投资有限公司作为主要LP的宁波梅山保税港区创智联诚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1.49%;中信证券(60030.SH)实控的青岛金石灏汭投资有限公司持股1.44%;远洋资本实控的芜湖远澈泉峰投资中心(有限合伙)持股1.04%。

背后是拓金资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珠海冷泉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2.5%、珠海拓金能源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1.65%。据网易财经报道,拓金资本背后为陕煤集团的GP,在入股格力钛时为董明珠的盟友。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大多数股东在格力钛的交易中最终仅落得个“割肉”解套离场的结局。

参考2016年12月,董明珠拉来王健林等人以30亿元获得22.39%股权粗略对比,此次格力电器仅用10.15亿元即可收购格力钛24.54%的股权,格力钛的估值已打了个三折。

难填的“坑”

格力钛估值下降的另一面是其难有起色的业绩表现。

2017年时格力钛还能录得营收87.52亿元,另卢春泉曾在2018年预测认为,银隆(格力钛)年销售额能破百亿。

但在去年,格力钛的营收仅实现25.87亿元,净亏损19.05亿元。

在今年6月的股东大会上,董明珠公开表示“这个坑太大了,我们尽快把(格力钛的)坑填平。尽可能以最快的速度让它(格力钛)成为能自己养活自己的公司。”

事实上,早在格力电器收购格力钛之前,其与还是“银隆新能源”的格力肽就疑似发生过间接资金往来。

2021年5月,信风(ID:TradeWind01)在《格力输血银隆“暗道”或已拆除?仍余长安债兑付待解》文章中指出,自2020年以来,格力电器存在通过投资北京长安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发行的私募债间接为银隆新能源提供输血的情况。

格力钛的新能源业务押注钛酸锂电池路线,主要应用于商用新能源客车、储能等领域,但钛酸锂材料存在固有的局限使得格力钛的产品在消费市场的应用场景处处受限。

有华东地区券商电力新能源行业分析师对信风(ID:TradeWind01)表示,由于钛酸锂成本较高,能量密度又较低,因此目前商用新能源车主要应用磷酸铁锂电池。除非在极端环境下有特殊需求,一般情况用不上钛酸锂。

家电行业资深观察人士刘步尘则对信风(ID:TradeWind01)表示,格力钛的电池路线选择偏差,续航里程较短,运行不到一百公里就要充电,使用效率较低,因此公交公司采购热情不高。

这从格力钛新能源客车的销售每况愈下也能看出,在2021年格力钛还能位列新能源客车销量前三甲,但在今年销量榜前十中都没了格力钛的位置。

目前来看,格力钛仍有格力电器尚待填补的“坑”。

格力电器半年报显示,2015年12月阳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阳光保险”)与格力钛及原大股东珠海市银隆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银隆集团”)、实控人魏银仓签订增资协议及补充协议,约定阳光保险向格力钛新能源增资10 亿元,并约定了“业绩对赌”。

但后来由于格力钛业绩未达标,阳光保险在深圳国际仲裁院提起仲裁,要求格力钛及银隆集团、魏银仓进行业绩补偿,具体诉求为本金10亿元及利息1.5亿余元,共计11.5亿余元,格力钛需承担债务间接责任。

格力电器半年报显示,与阳光保险类似存在业绩对赌的股东另有7名,投资本金11.1亿元。

若格力电器最终实现全资控股格力钛,上述或有对赌补偿义务是否需要承担连带责任也尚未可知。

信风(ID:TradeWind01)多次致电格力电器方面询问,但始终未能接通。

由于此次格力电器受让格力钛12名股东的股份构成关联交易且金额小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获得格力电器董事会、监事会和独立董事审议通过后便无须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这下,无论需不需要“填坑”,格力电器的中小股东也无法投反对票、只能用脚投票了。

12月20日,格力电器股价低开低走,收跌7.09%至30.8元/股,单日市值蒸发超132亿元。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