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江苏创健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创健医疗”)在中信证券的辅导下启动IPO备案。
创健医疗的上市引发关注重要原因在于,其主攻重组胶原蛋白,该标的目前在市场上较为稀缺——目前A股市场主营重组胶原蛋白类产品的仅有锦波生物(832982.BJ)一家,其已成为北交所唯一一只股价超过200元的股票。
创健医疗的优势在于其不仅具备重组I、III型胶原蛋白,同时还具备重组XVII型胶原蛋白的产业化能力,其产品已被纳入国际化妆品原料目录,为其拓宽国际化妆品原料供应业务带来更多增量。
不仅如此,创健医疗还在推动重组XVII型胶原蛋白用于脱发,这也是该产品目前区别于其他类型重组胶原蛋白的竞争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创健医疗的外部股东阵容颇为强大。
全球奢侈品龙头LVMH集团(MC.PA)、日本化妆品龙头企业资生堂(4911.T)等知名国际资本均通过私募投资方式参与创健医疗的融资。
但由于目前“沾边”医美的项目在冲刺沪深IPO时并非一帆风顺,创健医疗的上市或许仍然面临着潜在不确定性。
明星PE“宠儿”
继“A股重组胶原蛋白第一股”锦波生物登陆北交所后,A股或将迎来新选手。
日前,主攻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的创健医疗已经向江苏证监局递交了A股IPO备案资料。
作为创健医疗的辅导机构,中信证券计划2024年5月前对其进行辅导工作考核评估并做好IPO的准备工作。
若一切顺利,创健医疗有望在2024年完成辅导备案并踏上A股IPO的征程。
这对于创健医疗背后的一众投资机构来说,也是一场资本的盛宴。
2022年8月,资生堂担任LP的厦门资悦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鼎晖投资、华立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等投资机构均参与了创健医疗的A轮融资,总融资规模近2亿元;
不仅如此,2023年9月创健医疗宣布LVMH集团旗下的L Catterton、中信里昂资本等投资机构均参与了其B轮融资,总融资规模超2亿元。
这意味着短短1年左右的时间,创健医疗就已经拿到4亿元左右的融资额。
值得一提的是,创健医疗的创始股东此前已有资本市场的操盘经验。
辅导材料显示,自然人钱松直接持有创健医疗疗48.43%的股份,位居控股股东之位。
其中,钱松之父正是福隆(香港)控股有限公司(下称“福隆集团”)董事长钱福卿,其控制的创生控股曾于2010年在港上市,正是大陆地区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骨科医疗器械企业。
2013年,医疗器械企业史赛克(SKY.N)以59亿港元收购了钱福卿持有的创生控股61.72%股权。而在创生控股被外资收购后,钱福卿创办了目前业务涵盖生物技术、医疗器械等的福隆集团。
天眼查显示,虽然目前福隆集团并未直接持有创健医疗的股权,但福隆集团的子公司福隆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仍通过常州中健隆岳创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间接持有创健医疗1.10%的股权。
官网显示,创健医疗的产品涵盖重组I、III、XVII型胶原蛋白。
但信风(ID:TradeWind01)查阅药监局发现,创健医疗并未持有以“重组XVII型胶原蛋白”为名称的产品医疗器械注册证。
对此,信风(ID:TradeWind01)亦致电创健医疗工作人员求证重组XVII型胶原蛋白产品的获证情况,其表示主因在于重组胶原蛋白的命名规则发生了变化,未在申请注册的产品名称中涉及具体型号,但其重组XVII型人源化胶原蛋白产品已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主要以重组胶原蛋白作为申请名称。
从具体注册信息来看,2023年8月创健医疗获得药监局批准上市的“重组胶原蛋白冻干纤维”的型号正是其介绍的重组XVII,主要用于浅表性创面、小创口、激光、光子、果酸换肤以及微整形术后皮肤的护理。
不过这并不是重组XVII型胶原蛋白的唯一功效。
2023年12月,大麦微针植发宣布与创健医疗的子公司悦白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合作推进重组XVII型人源化胶原蛋白用于脱发的临床试验。
这也是重组XVII型胶原蛋白与目前广为熟知的重组III型胶原蛋白在功能所存在的较大差异,后者主要起到创伤修复、填充支撑的作用。
公开资料显示,创健医疗是全球首家自主研发并规模化生产重组XVII型胶原蛋白的企业。
创健医疗是否有望凭借重组XVII型胶原蛋白杀进资本市场,备受瞩目。
事实上,由于标的的稀缺性、胶原蛋白在医美的广泛应用等原因,目前A股唯一一家主营重组胶原蛋白的企业锦波生物正享受着资本市场的追捧。
1月9日收盘,锦波生物的PE(TTM)达到71倍,同时还是北交所“最贵”的一只股票。Wind数据显示,同日锦波生物收盘价高达240.98元/股,系北交所唯一一支股价超200元的股票。
从业务板块来看,创健医疗的布局与锦波生物颇为相似。创健医疗不仅为美妆品牌提供胶原蛋白原料和代工服务,同时也自设“悦白之几”品牌,提供各型号的胶原蛋白终端产品。
伴随着创健医疗IPO进程的推进,A股是否会形成胶原蛋白双雄争霸的局面,市场正在持续关注。
竞争者众
创健医疗能否顺利推动A股IPO,仍然具有较多的变数。
参照过往案例来看,医美项目的沪深IPO进程并不算顺利。“创福康”医美面膜的运营主体创尔生物在科创板注册环节撤回了申报材料。锦波生物也曾在科创板IPO半途选择了撤材料。
目前北交所正在成为医美项目上市的重要选择,但这些公司在申报上市期间都在试图撕去“医美”的标签。
转战北交所后,锦波生物在问询环节中做出了“未来不依赖医美业务”的承诺,但过会后还是删除了相关表述;
正在冲刺北交所上市、涉足医美光电设备的武汉奇致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奇致激光”)在申报材料中则修改了收入的统计口径。
挂牌新三板期间,奇致激光收入类别按照美容设备、泌尿设备、备品备件和维修技术服务划分收入类别,2022年美容设备创收1.95亿元,占比达到79.59%。
但申报北交所上市前夕的2023年9月5日,却将2020年至2023年1季度财报中产品收入的分类统计口径统一更改为光治疗、激光手术设备及配件。
如何选择上市时间与板块,或许都是对创健医疗的考验。
从产业端来看,重组胶原蛋白的竞争同样激烈。
2021年6月,锦波生物的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冻干纤维获得药监局批准上市,成为当时第一家获批的厂商。
但不到3年后的2024年1月,获药监局批准上市的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产品已经超百款——目前药监局合计已经批准137款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相关产品,这些产品均具备医疗器械注册证。
在获批的众多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产品中,锦波生物的重要优势在于其产品可用于面部真皮组织填充以纠正额部动力性皱纹(包括眉间纹、额头纹和鱼尾纹)。
与之对比,创健医疗目前已获药监局批准上市的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则主要用于创面修复。
这意味着,创健医疗需要与近百款的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产品同时竞争创面修复的市场。
目前创健医疗的主要优势在于,其已经斩获重组XVII型胶原蛋白的医疗器械注册证,但这并非创健医疗所独有的产品。
2023年2月,锦波生物的医用重组XVII人源化胶原蛋白敷料获得药监局批准上市,主要用于创面修复。
目前市场对于重组XVII胶原蛋白产品的更多期待或许在于其能否拓展在创面修复以外的市场。
创健医疗能否取得重组XVII胶原蛋白在脱发等其他方面的突破,备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