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冬天的快乐,都是东北给的。
一开始,是社交媒体上有人在线求助,南方人第一次去东北,有没有本地人给点意见。
以往都是东北人跑三亚猫冬,如今南方人却开始勇闯哈尔滨,古道热肠的东北老铁立马来了精神,从充绒量多少的羽绒服,到哪个小区楼下的锅包肉好吃,事无巨细,就差把心窝子掏出来给你暖手。
渐渐地,事情开始不对劲起来。
普京来了都得啃的冻梨,开始摆盘了。
中央大街的地下通道,连夜铺上地毯了。
秦始皇都没能统一的甜咸豆腐脑儿,在东北共存了。
东北五大仙之一的白狐,竟然开始迎客了。
威名在外的东北虎,怎么也成哈基米卖萌了。
来自大兴安岭的驯鹿、齐齐哈尔外派的丹顶鹤、还有不知道哪里来的企鹅连夜出战了。
就连本地人都没见过的鄂伦春族,竟然也出现在哈尔滨大街上了。
无数东北人在一连串“哈?”之后,只能无奈感慨,“尔滨,你让我感到陌生”。
结果,更大的震惊还在后面。
事情的起因,是11位来自广西的小朋友在东北游学,得到了很多当地人的宠爱,广西老表为了感谢东北对自家“小砂糖橘”的照顾,送出了200吨的地方特产砂糖橘和沃柑。
黑龙江抚远也来了一波双向奔赴,回赠了10万箱本地特产——蔓越莓。
什么?黑龙江特产蔓越莓?
这下东北人民直接破大防了。
“冬天的水果不就是苹果、冻梨和黄桃罐头吗?”
“丹东草莓也就罢了,咱家啥时候有的蔓越莓,我怎么妹听说过啊?”
“我从小到大吃的蔓越莓,可都是面包里的蔓越莓干啊!”
“妈妈,咱家到底还有什么,是我不知道的?”
噢,吉林特产是蓝莓。
在经历了“陌生的尔滨”、“特产蔓越莓”、“蓝莓之乡”的三重打击之后,东北人民已经开始“发癫了”——
不是我妈不爱我,蓝莓、蔓越莓那玩应儿,我打小就不爱吃。
行行行,人生在世,全靠嘴硬(不是
正当大家看热闹不嫌事大时,命运的铁锤突然就砸到了自己头上。
同时去游学的小朋友,还有云南“小野生菌”、贵州“小折耳根”,以及四川“小熊猫”。
云南送出了两万盒鲜花饼和松茸饼干作为回礼,还有普洱茶、牛肝菌在路上,贵州小朋友则是直接带着折耳根和洋芋就来了。
轮到四川这边,四川文旅向大伙儿征求意见,咱也送点啥表示表示。
大家纷纷献计献策,正经的有郫县豆瓣、中江挂面、江油中坝的豆油,不正经的有一人一副麻将、五粮液、泸州老窖,甚至还有人建议,送峨眉山的猴子吧,现逮现送。
结果一天之后,四川文旅给出了最终答案——送鱼子酱。
等等,四川特产鱼子酱,本四川人怎么不晓得?
有人对此深表怀疑,本着质疑精神去搜了一下,发现四川的鱼子酱产量,全国第二。
全国第一是谁呢?浙江衢州。
此刻吃瓜的浙江网友:什么?你再说一遍?
这场两个城市的双向奔赴,很快变成了一个全国性的“农业大摸底”。
内陆城市四川,除了雅安鱼子酱,还有巴中燕窝、达州大闸蟹、攀枝花黑松露、都江堰三文鱼,咱就是说,是因为麻辣火锅吃多了得这么进补是吧。
这一边,重庆人本以为轻舟已过万重山,直到评论区里有人表示,北碚区有澳洲淡水龙虾。
此时,一位澳大利亚的重庆留子表示:你猜我为什么要来澳洲?
那一边,吃了几十年洋芋的甘肃人,才知道自家盐碱地里南美白对虾的年产量已经达到了3-4万斤,被人揶揄为:甘肃人嘴真严呐,自家大虾什么味儿,从来不往外说。
一直以为自家特产老陈醋的山西人这时也笑不出来了,哈?山西也有大闸蟹?
地处黄河岸边的运城临猗县薛公村,“南蟹北养”已成为特色产业;晋城沁水县,有全省唯一的三文鱼养殖场,同时也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冷水鱼养殖基地。
当内陆同学还在为自己家特产“海鲜”震惊时,中南部的朋友也坐不住了。
安徽文旅“招了”:是的,咱家真的有鹅肝。六安霍邱县每年生产鹅肥肝4500吨,鹅肉等副产品22500吨以上,年产值15亿元。
结果被人一秒“拆台”:胡说,你明明还有全椒碧根果、宿州伏特加、亳州威士忌。
贵州铜仁也坐不住了,“我不允许有人不知道,中国抹茶之都就是铜仁。”
直到此刻,一直被喊去帮忙摘茶叶的贵州同学才知道,贵州拥有全国第一的茶园面积,本以为就是普通的茶叶,没想到是自己爱吃的抹茶。
有人千里迢迢,从西藏带回上海的藏红花,最后发现产地是上海崇明。
有人长途跋涉,从青藏高原背回的冬虫夏草,原来湖北就有生态繁育基地。
有人专门买的进口夏威夷果,一看地址是老家广西容县。
合着家乡特产,是特地瞒着我生产的意思吗?
特产,本来是因地制宜的产物,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地域文化。
但“农业大摸底”中出现的本地人也不知道的本地特产,都是过去几年,很多城市被“逼”出来的“特长”,而这一切的根源,都是为了地方经济。
一线城市,自然吸引人流;沿海城市,天生适合贸易;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种植、养殖都可以因地制宜。
但中国那么大,还有很多个小镇、乡村,并没有那么优越的先天条件,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逼自己一把,在不断挑战与尝试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之道。
我们写过很多中国的工业小镇,像河南的钻石小镇柘城、假发小镇许昌,江苏的情趣内衣小镇灌云县,山东的汉服和棺材小镇曹县……都是从代工赚点辛苦钱,一路成为名声在外的工业小城。
还有在沙漠里养螃蟹,盐碱地里种庄稼的甘肃、新疆等地方,也是土里刨食不易,才“出此上策”。
甚至去年热情的淄博,今年宠溺的哈尔滨,也是当地人因为来之不易的流量,才显露出的“纵容”——一定得招待好了,让大家都来我们这里,才能带动地方经济。
有条件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是从贫瘠中走来的人们一以贯之的信念。
管什么山高水长,怕什么荆棘路远,只要步履不停,总有抵达的一天。
本文作者:酷玩实验室,来源:酷玩实验室,原文标题:《农业大摸底,小丑竟是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