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陈金伟在鹏华基金“复出”,于是2023年的4季报,就成了他再出发后的首份季报。
作为成长风格基金经理,陈金伟作出了自己的几个重要判断:
TMT的几大行业从2022年到2023年普遍处在盈利拐点,……从产业趋势确定性以及比较优势角度,并不认为这些公司能和前几年的新能源一样相提并论。
在3年前,评价公司的时候都要强调“好公司/好赛道/好生意不用看估值”,从而催生了“茅指数”和“宁指数”的泡沫,但是当下似乎又陷入另一个极端。
最看好的行业是医药、必选消费(包括农业)以及新能源的一部分子行业.......结合这三个行业的商业模式、长期成长性、估值性价比以及盈利周期阶段,自下而上在这些行业“翻石头”成功率可能会比较高。
TMT不是新能源
回顾2023年,陈金伟总结,市场对确定性高股息的追求,体现的是其他行业缺乏可持续的业绩增长。
对于低估值高股息的股票,他认为是有投资价值的,上涨也具有合理性,只是高股息资产和成长类资产的回报来源不同,现阶段还不具备驾驭不同收益来源的资产的能力。
对于强主题催化的行业,他认为不能仅仅理解成主题投资,他们的上涨有基本面的必然性,TMT的几大行业从2022年到2023年普遍处在盈利拐点,而在2022年的估值水平非常低估。他在前期有一定参与,但是随着行情发酵,做了减持。
因为坦率地说,他从产业趋势确定性以及比较优势角度,并不认为这些公司能和前几年的新能源一样相提并论,既一大批上市公司的收入、利润或资产规模借助产业趋势上一个台阶,当然这些收入利润或资产规模能否转化为现金又是另外一个话题。
当下似乎又陷入另一个极端
陈金伟认为,当下时点,放眼全行业的成长类行业,或许有更好的选择。
低估值高股息和强主题两类股票共同构成了近两年市场最流行的“杠铃策略”。这两类股票对于大部分主动权益管理机构,是相对低配的,也就造成了主动权益近两年整体跑输。
从资产端,因为主动权益多是个股研究驱动的,研究个股往往是盈利驱动的思路,寻找盈利能增长的资产,过去两年的宏观环境,恰恰使得这种预判是失效的,尤其是大部分成长股的业绩增长依赖于再投资,在这种宏观环境下,再投资被视为承担风险,因此估值承受折价。
在3年前,评价公司的时候都要强调“好公司/好赛道/好生意不用看估值”,从而催生了“茅指数”和“宁指数”的泡沫,但是当下似乎又陷入另一个极端。
在评价公司的时候,只关注短期盈利和静态估值,越来越淡化对于成长空间、长期成长持续性的评判,似乎无论这个公司做的是什么业务,20倍估值的就一定不如15倍估值的有价值,单季度业绩增长10%的就一定不如单季度业绩增长15%的公司有价值。这是在盈利周期底部,对未来成长缺乏信心的表现。
看好医药、必选消费以及新能源部分子行业
展望2024年,陈金伟都认为,指向广义的成长类公司极具赔率,但是胜率尚不明朗,陈金伟表示自己也没有能力判断大盘整体的胜率,但是至少自下而上角度有几条相对明确的胜率线索:
(1)一部分消费品:市场普遍认为消费和宏观经济正相关,也因此,消费股的估值整体是较低的。但是无论从宏观数据还是微观数据来看,至少有相当一部分的消费公司是对宏观经济相对脱钩的,市场对消费整体的偏见,孕育着机会:
其一是性价比消费。对于无房群体来说,房价下跌会降低“挤出效应”,从而促进消费。
除此之外,性价比消费还会带来产业链价值重塑,从而产生新的投资机会。
其二是渗透率提升的消费:消费中存在一些长期渗透率提升的方向,如和人口结构变化相关的方向(银发经济、保健品、宠物),和疫后生活习惯相关的方向(智能家居、智能家电)、以及一些在国内低渗透率存在自然增长的消费品。
其三是一些传统龙头公司的积极变化:三年疫情后,很多行业发生了变化,变化带来机遇与挑战,相当一部分公司采取了有效的应对措施,来适应新的经营环境。对于机构长期超配的消费行业,这些变化似乎不存在什么“预期差”,但是在定价层面定价是不够充分的,这种不充分在估值层面体现在,市场并未对企业长期优势的变化充分定价。
(2)医药:医药行业估值处于历史低位,而医药行业的长期投资价值并没有改变。从需求侧看,无论是从人口结构的变化还是医保结余情况,行业中期还是能维持约2倍GDP的增速。
从供给侧看,他认为医药是典型的委托代理模型,其中存在合理的信息不对称,会使得行业中的企业长期保持合理的超额收益;同时能看到的企业很多都承担了创新风险,从而使得他们会有一个合理的超额盈利。
基于供需两点,陈金伟表示医药行业本来就应该有一个比大部分行业略高的稳态估值,而当前医药的估值并不存在溢价,随着三季度以来的风险出清,往后看,很难想到行业整体层面有什么系统风险。因此,他认为医药行业是全面性的投资机会。这是最看好的方向之二。
(3)锂电:虽然锂电行业盈利仍然处在下行周期,且市场普遍诟病产能过剩,但是,锂电行业资本开支已经持续下滑。其次观察到一部分公司的竞争力在行业下行期体现得更为突出。在行业下行期,股价不会对这些长期竞争优势充分定价,但是一旦行业上行,长期竞争优势会提供足够的弹性。
主要顾虑是时间成本,因此排在第三看好的方向。
(4)TMT中部分机会:他从2022年开始看好TMT,但是当前时点TMT整体赔率在下降,相当一部分标的是在炒作远期空间和逻辑相关性,因此减持了这一部分仓位,现阶段相对看好供给格局边际优化的消费电子以及一些计算机的子行业。
陈金伟进一步认为TMT中的机会或许更类似于2022年新能源行业的机会,不再是系统性机会(系统性机会如2020-2021年的新能源或2023年的TMT),风险与机遇并存,机会更多来自于新的方向以及市场阶段性的巨大波动。这个方向不系统性看好,但是也不看空,更多机会需要自下而上挖掘。
从行业角度,最看好的行业是医药、必选消费(包括农业)以及新能源的一部分子行业。需要强调,看好这三个行业的出发点并非基于自上而下发现什么产业趋势,而是认为结合这三个行业的商业模式、长期成长性、估值性价比以及盈利周期阶段,自下而上在这些行业“翻石头”成功率可能会比较高。
担心踏空成长
从市值角度,我们之前低配的大盘成长类公司,经过业绩增长和股价下跌双重消化,估值逐渐进入合理区间,综合考虑流动性因素,在大/小盘的配置会更均衡。
从风格角度,坚持成长策略,因为当下还不具备驾驭不同收益来源资产的能力。他并不认为红利资产高估,但是当前估值水平下,更担心踏空成长资产。
他还表示,展望未来一年左右时间,对于绝对收益和相对收益都比较乐观。这是综合考虑持仓公司所处盈利周期位置、长期成长性和估值水平,做出的判断。
消费、医药等个股新入
以鹏华优质治理为例,仙乐健康、益丰药房进入十大重仓股,天赐材料、华兰股份退出十大重仓股。
可以看到,他确实在加码医药、消费和部分新能源车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