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颖
来源|硬AI
近期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前景进一步明朗,人形机器人初创公司获得高估值,英伟达、微软等科技巨头也纷纷入局。
高盛在最新《人形机器人专题报告》中指出,随着人形机器人技术快速进步和市场需求增加,预计2035年人形机器人市场将呈现爆炸式地增长。
高盛将其2035年全球市场总规模(TAM)预测,从60亿美元大幅上调至380亿美元。这一预期的调整主要基于,出货量的大幅增加,预计到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的出货量将达到140万台。报告指出:
人工智能加速技术突破、更大的资本支出投资将是推动人形机器人市场增长的主要原因,包括人形机器人技术的进步、成本的降低和潜在需求的增加,目前阶段最佳的投资机会可能存在于供应链组件股之中。
技术进步、成本下降加速商业化落地
高盛指出,技术进步是推动市场增长的关键因素:
“端到端”的学习能力和多模态AI大模型的赋能,大幅提高了人形机器人的技术可行性,带来了产品性能的显著提升和快速迭代。
例如,特斯拉Optimus Gen 2等产品的推出,以及机器人的综合能力提升,展现了在处理速度、感知能力及决策制定等方面的突破。不过,通用AI机器人技术仍然是一个待解决的问题。
其次,高盛指出,成本下降也是市场增长的另一个重要驱动力:
得益于更便宜的组件以及更广泛的供应链选择,高规格机器人物料成本(BOM)在一年内下降40%左右,从2022年的约25万美元/下降到2023年的15万美元,加速了工厂应用的可行性时间线与消费应用时间线的前移。
迄今为止,成本下降推动了更好的应用经济性,这意味着工厂应用可行性时间表可能提前一年(2024E-27E,之前为2025E-28E),消费者应用则可以提前2-4 年(2028E-2031E,之前为2030E-2035E)。
制造业、老年护理打开市场空间
需求方面来看,高盛预计,未来需求将进一步打开市场增长空间:
对人形机器人的需求增加主要来自于高危险职业的替代需要,特别是在制造业(如电动汽车组装和零部件排序)及特殊作业(如危险和危险任务)方面,人形机器人能够替代人类完成高危险任务,不仅能降低与此相关的死亡率,还能减少对从事此类工作人员的需求,因此市场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
此外,在最佳情境下,预计人形机器人将成为消费者继电动汽车之后的下一个“必备”电子设备,适用于更广泛的消费者和家庭应用(例如老人护理)场景。
总上来看,高盛大幅提高市场规模预期,随着AI技术加速进步、硬件配置的改善、供应链的扩张和深化、成本显著减少,以及特殊作业和制造应用需求的提高,对人形机器人未来市场较为乐观:
在基础情景下,预测到2025年/2030年/2035 年,全球人形机器人TAM将分别达到15亿美元/120 亿/380 亿美元。根据最新的基本情况假设,出货量分别为为2万/25.6万/137.8万台(较之前的预测相比提高75%-389%)。
熊市情景下的市场市场退出预期调整:过去假设2028年可能会退出市场的熊市情景现在看来不太可能,由于技术的进步,高盛现在预计高规格人形机器人的大规模生产可能会比基准情形延迟两年。
牛市情景下的出货量预期提前:高盛预计人形机器人的出货量将在2031年达到100万台,比之前的预期提前了四年。
此外,面对这一新兴领域的巨大潜力,高盛指出供应链组件股是明智的早期投资方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硬AI”,关注更多AI前沿资讯请移步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