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中介巨头也来抢地了

寻找出路。

作者 | 曹安浔

编辑 | 周智宇

继万科、金地双双获得深圳国资股东和金融机构力挺后,地产行业再次传来令人振奋的信号。

近日,北京土拍出现“抢地”盛况,顺义区空港六期一地块吸引了中铁置业、中国铁建、保利、中海、首开、建发等37家房企下场争夺,开拍后直接进入摇号环节。

令人意外的是,在一众央国企、优质民企和房企“马甲”中,出现了一个新面孔——贝好家置业,它是贝壳去年9月刚成立的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

身处楼市一线,深刻感知市场冷暖的贝壳此时出手拿地,透露出其看到了当前楼市向好的苗头,所以来抄底。

尽管最后贝好家无缘这宗顺义地块,但作为中国最大的房地产中介平台,贝壳此时下场拿地引发市场热议。这是否意味着贝壳要直接切入住宅开发业务,变成开发商了?

接近贝壳的人士则告诉华尔街见闻,贝壳不是要做传统的开发商,而是想在行业的新阶段,利用自身产业互联网的优势,以C2M(Customer to Manufacturer,从消费者到制造者)为核心理念,与合作伙伴共筑好产品、好服务,寻找行业下一步发展的方向。

这不失为一种有望加快去化,减少获客成本,打造出“爆款”的新型地产开发模式,或可助力贝壳开拓新的业绩增长曲线。

广州中原地产项目部总经理黄韬表示,这相当于帮甲方过过眼,用中介在销售方面的经验帮甲方参谋一下,如果跑通了这是一个合作共赢的事。

“目前贝好家处于前期探索阶段,希望通过前期小型项目的探索,打磨和验证C2M模式下新房产品的定位与能力”。 上述人士说道。

而贝壳此次看中的北京顺义地块正是规划建面约3.38万平方米、总地价款不到12亿元的小地块,而且没有配建要求,正适合贝壳拿来练手。接下来如果在各地土拍里再次出现贝壳的身影,也不必惊讶。

包括贝壳抄底在内,当前楼市积极信号不断累积。

一方面,国常会、住建部、证监会、各大银行、国企等近期对房企频频示好,从战略层面、融资端等全方面支持房企平稳发展。

不仅国常会上提出要进一步优化房地产政策,引发3月25日地产股集体拉涨,证监会与银行近期还向金地、万科、龙湖等优质房企 “开闸放水”,拓宽更多融资、还债的渠道,房企“白名单”也在持续扩容和放款。

与此同时,万亿资管巨头新华资产,深圳地铁、福田投控等国资纷纷为房企站台,或声援,或真金白银认购REIT、或提高董事会席位,多管齐下,稳住房企股债和经营端。

另一方面,3月以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乃至强二线城市的新房、二手房成交量、带看量环比均有明显提升。

其中,据中原地产统计,3月10日,北京二手房成交接近1200套。上海二手房3月1日-3月8日二手房日均成交量为571.5套,是二月的两倍。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分析,一线城市限购松绑效应继续释放, 2024年的小阳春真的在路上了。“虽然比往年晚一点,热度低一点,但只要有政策,最近市场会有一波行情”。

种种信号显示,在政策持续发力下,楼市快要见底了,属于房企的春暖花开不会太远了。

花旗银行也在3月12日发布报告指出,中国房地产行业在经历了三年的去杠杆周期后,正在出现改善迹象,行业的信用风险有望进一步降低至可承受水平。

以贝壳为代表的、嗅觉敏锐的产业资本去年至今就一直在入场抄底。

腾讯、京东分别豪掷64亿元、31亿元在北京拿地,曾经爆买大楼的刘满世、张亚平、温秋贵等“煤老板”也杀了回来,去年至今累计斥资近200亿元加仓地产。金峰水泥集团则以24亿元接盘了上海宝格丽酒店,成了央企华侨城集团的金主。

甚至有产业资本不满足于简单买楼,而是直接下场做起开发。“纽扣大王”旗下的伟星房产、“防水巨头”东方雨虹、“纺织大亨”旗下的亚伦房地产,都是近年销售和拿地逆市而上的黑马选手。

这些产业资本的密集抄底,有力地说明了地产行业还有很多生意可做。十万亿级的大市场不仅容得下开发商老玩家,也容得下这些“新人”。区别只是玩法要变,寻找到用户的需求。

在行业的新发展模式中,场内玩家正在大洗牌。过去的规模论、流水线作业的开发逻辑需要适应新时代的需求,解决购房者的痛点;开发商也不再是传统的空间开发者,而是要做空间运营商。

在新老玩家的碰撞竞争中,产业资本和它们的互联网思维、制造业升级的“玩法”将促逼地产行业加速转型,提质增效,新发展模式也将从中裂变而生。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