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报复性出行的高涨热情帮连锁酒店们顺利扭亏,其中自然包括龙头锦江酒店(600754.SH)。
4月1日,锦江酒店发布2023年报,全年实现营收146.49亿元,同比增长29.53%;实现净利10.02亿元,同比增长691.14%。
由此,在行业全面复苏下,锦江酒店的营收和净利已接近恢复到疫情前的2019年水平,分别相当于2019年的97%和92%。
锦江酒店利润恢复进程不及营收的原因则在于境外业务拖了后腿。
2023年,锦江酒店中国大陆境外酒店业务全年录得净亏损4.09亿元。其中,锦江酒店在2014年斥资近百亿收购来的卢浮集团就亏了其中大多半,净亏3468万欧元(约合2.69亿元)。
自2020年以来,卢浮集团已连亏四年,累计亏损高达2.06亿欧元(约合16.01亿元),同期锦江酒店的累计净利润也不过20.61亿元。
而在国内市场,锦江酒店也并非高枕无忧。
进入2024年,消费环境和趋势正在变化,锦江酒店酒店过往“量价齐升”的态势能否持续还尚待观察。
值得注意的是,国人的报复性出行正在退潮,在包括2024年春节假期的一季度,锦江酒店就出现客流量同比下滑的趋势。
4月2日,锦江酒店收跌1.32%至27.65元/股,总市值约300亿。
抢OTA的生意
在国内市场,经过三年疫情,连锁酒店终于在去年经历了一次“量价齐升”。
2023年,锦江酒店中国大陆境内酒店业务贡献营收101.05亿元,同比增长32.97%,营收占比近七成。
从量的角度来看,2023年全年锦江酒店有限服务型酒店新开业1347家,超额完成开店1200家的目标,全年净开业828家,另新增全服务型高星级酒店60家。
从价的角度来看,2023年锦江酒店境内有限服务型酒店的RevPAR(每间可用客房收入)同比增长46.86%至167.13元/间,相比2019年增长6.28%;境内全服务型酒店的RevPAR同比增长53.79%至283.52元/间。
当下,连锁酒店纷纷发力中高端酒店。一边借用不同品牌做出差异化,一边将既有的老品牌的酒店不断进行升级改造,通过提价的方式提高RevPAR增厚利润。
但在这一进程中,作为龙头的锦江酒店则稍显落后。2023年,其有限服务型酒店的RevPAR为167.13元/间,作为对比,同期华住集团(1179.HK)则能达到242元/间。
二者RevPAR之间的差距或是由于费率表现差异。
2023年,锦江酒店的管理费用率高达18.74%,而华住集团则仅为9.53%,低约9.21个百分点;锦江酒店的销售费用率比华住高3.02个百分点,为7.92%;财务费用率则高4.08个百分点,为4.71%。
有意控费的锦江酒店尝试将控费的第一刀砍到销售费用。2023年,锦江酒店作价3.27亿元收购WeHotel 90%的股份。
在锦江酒店的构想中,锦江酒店日后的个人及企业直销客户可借助WeHotel的CRS系统实现锦江全品牌酒店的线上预订。
换句话说,锦江酒店意图通过WeHotel完成对渠道的“提直降代”,抢携程等OTA平台的生意。
信风(ID:TradeWind01)从锦江酒店相关人士处获悉,在去年三季度,锦江酒店就与80%的加盟商都签署了补充协议,将在2024年对签署协议的加盟商收取抽成比例约5%的渠道费。
但锦江酒店降费增收的步伐可能要加快些了,“酒店刺客”的价格显然不能一直上涨。
2023年第四季度,锦江酒店的境内业务整体RevPAR同比增长达到155.3元/间,相比2019年同期增长0.2%。
作为对比,首旅酒店(600258.SH)相比2019年同期增长0.3%,华住集团则增长19.9%,锦江酒店的恢复程度弱于同行。
进入2024年,随着报复性出行减少,今年一季度,酒店的客流量也出现些许退坡。
信风(ID:TradeWind01)从接近锦江酒店人士处获悉,各大连锁酒店2024年一季度的客价表现分化明显。
该人士表示,一季度连锁酒店的ADR(每日均价)普遍有所提升。比如华住集团的ADR提高至110元,客流量略微上涨5%左右;亚朵(ATAT.NASDAQ)的ADR则微涨3%,客流量同比提高8%。但锦江酒店ADR在一季度提升10%的同时,客流量却出现同比下滑,出租率也同比下滑了4个百分点。
外部环境的变化从亚朵管理层的表态也能看出。
在业绩说明会上,当分析师问及亚朵在2024年的RevPAR规划目标时,亚朵管理层仅表示参考2024第一季度的情况,考虑到外部环境一些不确定性,我们对今年RevPAR的增长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力争能够达到去年的RevPAR水平。
对于恢复程度尚不及国内同行的锦江酒店来说,其面临的竞争环境或会更加艰巨。而在海外业务上,其十年前收购的卢浮集团正成为锦江酒店的利润“拖油瓶”。
收购卢浮十年考
锦江酒店净利恢复进程不及营收的部分原因,要归咎于境外酒店业务的拖累。
2023年,锦江酒店中国大陆境外酒店业务贡献营收42.95亿元,同比增长23.4%,但全年录得净亏损4.09亿元。
原因在于,曾斥巨资买来的卢浮集团并未给锦江酒店带来太多助力,甚至成了利润“拖油瓶”。
2014年曾是中国资本出海收并购的大年。
这一年,中国安邦保险斥资19.5亿美元从希尔顿手中收购历史悠久的纽约华尔道夫酒店;开源控股以3.45亿欧元收购了位于巴黎香榭丽舍大道唯一的五星级酒店万豪。
也在这一年,锦江酒店作价12.77亿欧元(约合88.5亿元)完成对当时欧洲第二大酒店集团卢浮酒店集团的收购,一举创下当时A股上市公司海外并购金额之最。
彼时锦江酒店通过内存外贷的形式,以50亿元内存资金作为担保,在境外获取102亿元的贷款,用于支付收购款。
如今回看这笔交易,锦江酒店付出的代价巨大,并影响至今。
由于是举债收购,锦江酒店的资产负债率也从2014年的23.19%提高到2015年的68.64%。
2023年,锦江酒店的资产负债率仍高达65.68%,共计支出了6.9亿元的财务费用,其中4.74亿元为利息费用,同比增长85.88%,这也能解释锦江酒店相比同行要高得多的财务费用率。
从业绩表现来看,在锦江酒店入手的十年间,卢浮集团的业绩表现难言出色。
在刚被收购的2014年,卢浮集团全年实现营收4.42亿欧元,实现净利980.7万欧元。
而在2023年,卢浮集团仅实现营收5.66亿欧元(约合43.95亿元),九年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仅有2.79%,并且同时录得净亏损3468万欧元(约合2.69亿元)。
乏善可陈的增长背后,是给卢浮集团源源不断的“输血”。
截至2024年3月30日,锦江酒店为卢浮集团提供的担保余额高达1.78亿欧元。
4月1日,锦江酒店公告称计划对实控卢浮集团的全资境外投资平台Sailing Investment Co, S.à r.l.(下称“海路投资”)增资1亿欧元,锦江酒店称增资用于降低后者的资产负债率和减少财务费用。
更早之前的2023年6月,锦江酒店就曾对海路投资增资2亿欧元,两轮合计3亿欧元(约合23.29亿元)。
信风(ID:TradeWind01)从上述锦江酒店相关人士处获悉,锦江酒店对海路投资的增资系用于偿还卢浮集团的银行借款。
尽管如此,仍然没有改变卢浮集团的亏损现实,甚至这一切建立在卢浮集团的欧洲“主场”较内地要更早结束疫情出行限制的基础上。
2020年至2022年,卢浮集团分别净亏损9625万欧元、5166万欧元和2314万欧元,再加上2023年净亏的3468万欧元,四年间卢浮集团累计亏损高达2.06亿欧元(约合16.01亿元)。
相比于收购时的尚能盈利,卢浮集团近四年来的大额亏损背后,其仍然在锦江酒店资产负债表上留下了高达49.16亿元的商誉,占全部商誉118.31亿元的41.55%。
而面对连年巨亏,锦江酒店也尚未在报告期内对卢浮酒店进行商誉减值。
信风(ID:TradeWind01)从锦江酒店相关人士处获悉,如果只是“微亏”,锦江酒店不会对商誉进行大的调整。
若锦江酒店的境外业务迟迟未能实现“造血”扭亏,卢浮集团不仅持续需要上市公司不断“输血”,其现存大额商誉背后的减值风险,也将成为其未来业绩的潜在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