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夏:当这个观点被认知到,就是下一波牛市的形成,这类核心资产成为最佳选择

投资作业本Pro
沪深300%预期回报率有望回归到10%

核心观点:

1、站在2024年的视角,我们认为这一年将是一个转折点。过去20年(股市三年半轮回)经验可能不再适用,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和调整我们的投资策略。

2、从名义GDP增速来看,中国在大多数时候实际上都高于法国、德国、日本和美国,但股市却经常跑输,问题在于股东的真实回报。

3、2024年的中国资本市场也就发生了这样的重大变化,企业开始增加分红率,开始增加回购......

中国也许不再像以前那样进行大量资本开支和大规模融资,这将减轻对资本市场的冲击一旦这一观点被广泛认可,可能会形成下一波牛市,目前在酝酿,是个布局阶段。

4、在全球范围来看(对比美日德法),A股一堆优质的上市公司(沪深300、中证A50)盈利能力相对比别人强,分红率还比别人高,估值还比别人便宜......

如果投资者购买类似这样的权重指数,即中国最优秀的上市公司合集,他们将看到预期回报率可能回归到约等于10%的水平。

5、新兴产业实际上正经历一场巨大的革命,如果想在传统经济稳定之后寻找具有很大增长潜力的领域,应该围绕人工智能大模型、具身智能以及相关形态进行探索,这是一个机会。

近日,招商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夏在一场路演中以“大分化时代与大创新周期”作了主题分享。


张夏认为,2024年绝对是中国经济史和中国投资史上具有分水岭意义的一年,未来三到五年中国经济将进入一个全新的状态,资本市场也将反映这种高质量增长。

沪深300%预期回报率有望回归到10%,最优质的上市公司合集会成为当前中国最稀缺的资产。

张夏自2011年起加入招商证券,从事金融产品、大类资产配置及投资策略研究,曾获得《财经》研究今榜最佳策略分析师,新浪“金麒麟”最佳策略分析师,WIND金牌分析师等称号。

以下是投资作业本课代表(微信ID:touzizuoyeben)整理的精华内容,分享给大家:

2024年成为投资史上划时代意义的一年

2024年,无论是对资本市场还是中国经济的发展史来说,都是具有关键性的一年。这一年将对资产配置选择和资产类别选择产生重大影响。

作为股票分析师,我们主要关注股票类资产。经过市场前期的调整,目前迎来了一个绝佳的战略配置机会,这样的乐观观点经常能听到。

但我今天的分享可能会让大家对我的乐观看法有不同理解。这种变化不仅在中国发生,全球各国在达到类似中国的发展阶段时都出现了。

权益类金融资产在居民配置中的比例不断上升,而偏向实业或实物类资产,尤其是房地产,其占比注定下降。此外,人们可能会增持一些另类资产,如黄金,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我们对于大类资产的配置有什么样的变化?应该来说还是那句话——2024年绝对是中国经济史和中国投资史上具有分水岭意义的一年。

过去我们经常听到“高质量增长”这个词,但它的真正含义可能没有被仔细思考。

总体来看,过去两三年企业盈利经历了一段下行周期。经过这次调整,我们认为未来三到五年中国经济将进入一个全新的状态

简而言之,房地产将形成新的均衡点,对经济的拖累将边际下降。中央政府将开启新的财政模式,通过中央政府举债来补充地方政府财力下降的资金来源。同时,制造业也将迎来高质量发展阶段。届时,我们将看到资本市场如何反映这种所谓的高质量增长。

过去20年股票市场的规律失效了

关于股票市场是否能预测,短期内我们确实无法预测市场的涨跌。但从中期角度来看,市场趋势是可以预测的。过去20年的中国股票市场运行图显示,中国经济运行具有一定规律性。


其中一个重要指标蓝色线是新增社融增速,即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速。社融,即社会融资规模,简言之,就是借钱的总量。借钱对经济至关重要,因为借款会被用于消费和投资,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我们用红色的虚线将蓝线一个个隔开,可以看到它非常有规律。每三年半转一次,就好像时钟一样,那股票市场也是每三年半转一次。

当大家都去借钱,融资往上走,股票市场进入上行周期,涨多少时间呢?非常有规律,两年半。随着限制融资,大家买不了房,融资需求下跌。股市跌多长时间呢?一年。

三年半过去了,再来一次,又放松政策了,市场增速又起来,又是三年半,如此循环往复。

因此,虽然我无法预测明天股票市场涨跌,但是从中期的角度来讲,过去20年的A股还是非常容易预测。

站在2024年,它是不一样的一年,它是一个转转折性的一年。转折在什么地方呢?

我们来看最后一根红色虚线,它出现的年份是2022年四月,按道理来讲,此时一个三年半的上行周期将要开启。

但2022年4月份以来,这一规律出现了变化。尽管市场在2022年有所反弹,但随后社融增速未能持续上升,市场再次进入下行周期。

站在2024年的视角,我们认为这一年将是一个转折点。过去20年的经验可能不再适用,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和调整我们的投资策略。

新兴产业正经历一场巨大革命 关注“具身智能”

在传统经济领域,今年我们面临一个典型的弱复苏状态,但如果观察新兴产业,我们实际上正经历一场巨大的革命,这场革命可以称为智能革命或人工智能革命。这是自90年代以来的第三次重大革命。

这个时代与之前最大的不同在于,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已经非常紧密。现在的任务是将人与物、物与物连接起来。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一个操作系统,这个新的操作系统就是我们所说的大模型或人工智能。

总的来说,我们正在经历一场巨大的革命。有了人工智能大模型这个操作系统后,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所有的操作工具都有可能走向智能化、无人化,或者完全可控的时代。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

在这个巨大变化背后,也存在着巨大的产业投资机会。在当前经济整体平稳的背景下,如果你想寻找高增长领域,你应该关注由人工智能带来的万物互联系统,或者称为具身智能。

这个系统当前渗透率非常低,但从今年开始将会逐渐蓬勃发展。因此,如果你想在传统经济稳定之后寻找具有很大增长潜力的领域,你应该围绕人工智能大模型、具身智能以及相关形态进行探索,这是一个机会。

2024年很多宏观负面变量转正

2023年的资本市场表现一般。但站在今天来看,所有负面变量——房地产开始企稳,地方政府开支有了国债支持,外需开始转正,新产业趋势也终于在中国开始蓬勃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今年企业已经走向了稳态复苏,而且这一稳态复苏有可能持续的时间会非常长。

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应该如何考虑资产类别?

首先,我必须告诉大家一个事实,即现在有钱人确实变得更多了

很多人说没钱,我能理解,因为大家都想保持低调。但金融系统的数据告诉我们,从2019年开始,居民以存款形式存在的资产从大约60万亿增加到现在的120万亿。短短五年内,以存款形式存在的资产增加了一倍。

那为什么大家选择存款而不去投资或买房呢?

房地产大周期结束,投资回报率转负。至于债券产品的收益率,过去几年非常不错,因为它是牛市。在利率下行时,它有资本利得,所以收益率较高,但现在的收益率已经很低,只有双A评级的信用债的收益率大约是二点几。这说明确实比较低。如果你再购买,那么你的预期回报率就会下降到只有三点几的水平。

这个时候很多人会问,股票市场是否值得购买?我们平时听说,中国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增长,可能没有以前那么高了。那么股票是否值得购买?

中国股市经常跑输美日德股市的原因找到了

我们来看几个例子,比如法国、德国、日本。

从名义GDP增速来看,中国在大多数时候实际上都高于上述几个国家。按理来说,中国的股票市场应该比这些国家表现得更好。但实际情况是,从2014年到2021年表现还不错,但到了2021年之后,就开始下滑。

如果你从2014年到2024年整体来看,我们跑输了日经225、标普500和德国DAX。

日经225创历史新高。那么日本经济真的好吗?实际上,它的GDP增速非常低,不到1%。但它的股票市场却创了历史新高。问题出在哪里?

问题在于股东的真实回报。这个概念是什么意思?什么叫做给股东的真实回报?你购买的是企业的股权,那么你持有他的股权,你赚了多少钱,由什么来决定?是由ROE决定的。

ROE是什么意思?就是净利润除以净资产。你持有他的股权是按比例持有他的净资产。他赚了多少钱,是由ROE的水平给你的。但这个ROE的利润,他真的给你了吗?

以前是没有的,因为企业想拿着这个钱去做再投资。这个时候,他不仅要再投资,他还要做定增,让你再补一笔,然后一起来投资。

在过去的三年中,我们遭遇了一个困境,就是局部产能过剩导致投资效率下降,所以回报率不佳。但你会发现,实际上中国的沪深300的ROE也没有比美国、日本、德国、法国高出很多。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不卷。他们的指数成分公司都是该国最优秀的资产,最核心的资产,都是全球的一些跨国公司。他们能够凭借自己的竞争优势,获得一个比较稳定的ROE,大概在10%左右。他们也不求高,也不做大增量的资本开支,他们也不是拼命去卷。结果他们的ROE就是10%左右。

你会发现,由于他们没有那么高的资本开支,竞争格局稳定,所以这几个指数的自由现金流——什么叫自由现金流?就是赚了钱之后不做资本开支的钱。理论上来讲,可以把这些钱全都分给你的钱,比例是多少呢?

这几个国家,比如日经225、德国DAX、法国CAC,都是接近百分之百,也就是挣的都是真金白银的钱。

有些公司,比如标普500的公司,他们挣了钱之后,那他有这个钱就回购,让你的股价上行。有些像日本的公司就分红了,实打实地分给你。

那么你可以算一笔账,这个公司的ROE是10%,百分之百全都是现金,那么就相当于他的回报率就约等于10%,就这么简单。

这帮龙头公司在不卷的情况下,现金流改善的背景下,它的ROE就是10%左右。所以标普500、日经225的ROE都是10%左右。这就是现实。

所以不在于这个国家的经济增速有多高,而在于你的企业能不能真金白银地赚到钱。你不能说赚了钱之后我也不分给你,我也不回购,我就投项目去了。你其实最终也没有拿回这个真实回报。

当然,以前你可以理解为什么企业愿意手持现金,然后不分红也不融资。因为我希望能够投更高的项目,追求更高的增长。但现在很显然,大家可能冷静地思考,分红或回购可能是一个更佳的选择。

2024年中国市场发生重大变化

于是乎,2024年的中国资本市场也就发生了这样的重大变化。企业开始增加分红率,开始增加回购,这是一个重大的变革。

本身A股的ROE不低,有10%,只不过之前我们的自由现金流的占比比较低。现在大家也不再拼命做资本开支了,也不再做大量投资了,就实打实地给了你这么多回报。

对比美日德法主流指数,A股盈利较强、分红较高,估值较便宜

现在沪深300的股息率3%,估值11倍,ROE 11%。我们来对比一下,日本、法国、德国、标普500,每年涨10%(ROE约10%),非常稳定。

谁的股息率最高?法国、德国最高,都约等于3%。

ROE方面,中国的A股沪深300ROE是11.51%,中证A50是13.25%,虽然比标普500稍微低一点,但是比日经225、德国DAX要好。

在全球范围来看,中国这一堆优质的上市公司,是盈利能力比别人强,分红率还比别人高,估值还比估值还比别人便宜。

沪深300%预期回报率有望回归到10%

结果开年之后,外资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了,开始重新回归A股市场。他们曾在去年下半年撤离,当时市场状况在恶化。但现在一旦边际改善,他们又回来了。

在这种背景下,如果投资者购买类似沪深300、A50这样的权重指数,即中国最优秀的上市公司合集,他们将看到随着企业减少定增和增加分红,ROE中枢有望稳定甚至提升。在这样的盈利能力改善下,预期回报率可能回归到约等于10%的水平。

我们知道,这样的资产非常稀缺。房产和债券收益都在下降。最优质的上市公司合集成为当前中国最稀缺的资产。过去两年,投资者倾向于选择高股息资产,但这些资产经过大涨后,股息率下降。

那过去两年你为什么不买这些权重指数呢?还是那个问题,盈利能力在下降。但是从今年开始,权重指数盈利能力开始企稳,自由现金流开始边际改善,预期回报率ROE约等于10%-12%左右,权重指数的预期回报率明显高于高股息资产。

当前来看,10%到15%ROE的核心资产或者中国最优秀的上市公司合集,有可能是当前最佳的一类资产,这是当下的自然选择。于是外资一直买中国A股,只是在去年下半年撤离,边际改善后又回来。

一旦这个观点被广泛认可,就是下一波牛市的形成

外资一直在购买中国A股,但去年下半年阶段性撤离,因为盈利能力下滑。今年初,盈利能力有所改善,外资又重新回归。

更重要的是,和日本、德国一样,中国的ETF规模也在不断扩张,显示出敏感资金的动向。他们通过ETF购买中国最优秀的上市公司合集。尽管ETF是一个选择,但通过主动管理人挑选指数中的优质标的可能会更好。

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大型国有机构投资者大量买入以沪深300为代表的ETF。在两会期间,总理提到增强资本市场的内在稳定性,这是什么意思呢,这个实际行动作了注释,这可能意味着在A股市场不稳定时,大体量的投资者可能还会出手购买核心资产。

在这样的高质量增长阶段,龙头企业可以获得更高的自由现金流和更强的分红能力,这些资产变得稀缺,而且万一出现市场调整时,还有较大规模的投资者提供支持。

因此,在高质量增长的背景下,(要关注)10%到15% ROE、自由现金流边际改善,在全球竞争格局不断提升的这种公司,这类公司更多在我们的所谓的沪深300或者中证A50这种龙头企业里面。

最简单方法就是选各行业的一个龙头,基本原则就是买入中国最优秀的这一批企业和企业家。

我们也许就不再像以前那样动辄大量资本开支,大量大规模融资,融资也会边际下降,这时候也会减轻对资本市场的冲击

一旦这一观点被大家认可,大家蜂拥而至,那时就是下一波牛市的形成,这个是后话了,目前仍处于酝酿阶段,所以是布局的阶段。

有些投资者说,10%到15%还是太低了,我希望能够有个更高的回报率,那他们应该寻找渗透率加速提升的领域,也就是人工智能相关的领域。

高增长的最优秀人工智能公司,在A股一般分布在科创板块,比如科创50可以重点考虑。

总的来说,在高质量增长阶段,投资者可以考虑稳定的高ROE和高自由现金流比例的各行业细分龙头。如果投资者愿意承担更多风险,可以围绕国产算力、具身智能新兴产业来做标的的选择。

张夏从业证书编号:S1090513080006

来源:投资作业本Pro 作者王丽

更多大佬观点请关注↓↓↓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