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掀起了惊涛骇浪

在车圈投下一枚核弹。

作者 | 柴旭晨

编辑 | 张晓玲

3月28日小米汽车发布会当晚,坐在台下的新势力掌门人们,或许没有想到,一天后小米汽车发售的火爆,将彻底颠覆他们辛苦打下的江山。

24小时大定8.9万台,卖空一年的产能,雷军带着他的小米SU7刷新了国内汽车市场的新车销售记录,也冲击着新势力玩家的神经。

如此疯狂的认购,就连去年的“巨星”新问界M7也没能触及,或许也只有马斯克的赛博皮卡能与之抗衡。

雷军的小米汽车俨然成为现象级大爆款,犹如一颗炸弹轰击着整个汽车行业,不仅重改游戏规则、颠覆现有格局,更击穿了中高端车市的价格体系,引燃新一轮价格战,同价位产品纷纷调价防守。

同时这股强大冲击波继续扩散至其他行业,掀起巨大讨论热潮,流量再回流至SU7的销售层面,形成闭环。

显然,小米汽车就是奔着颠覆车圈格局而来,顺势进入未来车企巨头的候选者队列。手机行业的顶级玩家雷军,也再一次跨界成为搅局者,且期望有朝一日跻身全球车企掌门人。

不过,雷军的兴奋似乎只留在了当晚的舞台上,本想好好睡上一觉的他,很快被交付、品控、产能等一些列新问题包围。而这都会被对手敏锐地捕捉,成为反制小米的突破口。

此刻站在流量峰口的小米汽车,既享受着前所未有的关注,也承受着无与伦比的压力。

“造车是我人生最后一次创业”,撂下这句话的雷军,登顶闯关之路才刚开始。

热潮

小米SU7如此火爆,让雷军也始料未及。发售24小时近9万台大定,小米汽车高级顾问胡峥楠直言,“今年产能都被订光了”。

上市6天后,北京亦庄小米汽车工厂迎来SU7首批交付,雷军透露,该车订单已经破10万台,锁单量超过4万台。他笑称自己成了“雷厂长”。

不过小米官方留了7天的犹豫期,直至用户手动或到期自动锁定配置,订单才算真正生效投入生产程序。

这一重要的锁单数量,在4月3日超过了4万台。要知道连去年的“流量巨星”问界新M7,花了25天才达成同样量级的成就,小米只用了不到一周。

小米汽车的潜在用户们不只在一二线城市,不少三四线小城市的小米门店,在SU7发布后都人头攒动,试驾的队伍甚至排到凌晨。强悍的触达力以及庞大下沉市场用户,都是车企们所求之不得的。

狂热的粉丝不只抢爆了小米汽车的库存,就连官方上架的车模、马克杯等周边都被一扫而空,很快出现在二手平台上被加价售卖。

随后几日,在社交媒体上出现集体“维权”退订的人群,他们的退订原因是“手滑误点”锁定配置按键,失去了7天无理由退定金的机会。业内指出,这大概率是当天想“秀订单”的网友误操作所致。无论如何,这无疑又给小米汽车平添一层热度。

小米SU7的冲击波也蔓延到了资本市场。4月2日,在SU7正式交付的前一天,小米集团一度大涨16%,最后收涨约9%至16.28港元/股,总市值也达到近两年的高点,涨至4062亿港元。

头部投行近日也“跟风”表示看好,高盛预计SU7将成为中国销量前三的高端轿车型之一,且将小米目标价从18.9港元提高到20.0港元;摩根大通则重申对小米的“超配”评级,称其整体资产负债表强劲,能为汽车业务提供充足资金。

如此程度的出圈传播在汽车行业实属罕见,足以见得雷军在中国消费行业的超凡“带货”能力。

有人说雷军最擅长营销,但他更是个产品经理。小米并非以网红或极端创新者的姿态入局,SU7的“流量密码”反而是贴近大众人群的主流感。

因为小米在国内拥有庞大用户群体,而这部分用户对于电动车或尖端智能化可能缺乏足够认知。雷军用通俗的介绍、易用的功能、对标保时捷的Dream Car外观,加之21.59万-29.99万元的价格,向他们讲述着小米高性价比的性感故事。

舞台上的雷军,除了喊出5年赶超保时捷的口号外,并未展示颠覆性的技术和场景,在续航、外观、米家生态等“实用主义”上却着墨颇多。

这也说明,小米没有选择讨好那些猎奇心态的电动车玩家,而是盯紧着主流人群,与一些新势力的玩法有些道而驰。

或许,唯有对消费者心理把握老道、对营销掌控出神入化的雷军,才敢落下看似“逆潮流”的一子。

颠覆

小米之前,科技公司入局造车已有苹果、百度、华为等巨头,而除了华为靠问界已经闯出一片天之外,其他科技巨头均铩羽而归。苹果甚至放弃了内部造车项目。

小米,似乎正在成为那个例外。

13年前,带着小米手机杀入终端市场的雷军,正是依靠极致的性价比获得成功,如今小米汽车也再次用极致性价比,做“50万以内最好的智能汽车”,搅动着汽车行业的一滩浑水。

能够体现雷军贯彻性价比策略的是发布会前,他连夜开会决定再降3万元,“已经亏损,反正产能也有限,诚意就做到底”。

发布会当晚,魏建军、李斌、何小鹏、李想等车企掌门人被雷军以致敬的姿态邀请到场,但整个造车行业都被小米SU7结结实实“上了一课”。

SU7所插足的,正是国内头部新能源汽车玩家的“必争之地”,该区间价格在20万-30多万,特斯拉、比亚迪、华为、蔚来、理想、小鹏、吉利、上汽、广汽等均有布局。最典型的代表便是特斯拉Model3;这个价位的车型,也是主流消费人群最青睐、最愿意为之付费的。

小米SU7的外观、配置、价格、服务,都令它成为该区间最受关注的车型。尤其是价格发布后俨然成为一颗炸弹,在整个汽车市场掀起惊涛骇浪。同价格段玩家纷纷打出价格牌,调整姿态准备应战。

上市当晚,吉利银河E8宣布降价5千元;第二天问界新M7降价2万元,将门槛下探至22.98万元;小鹏G9也降2万,起售价24.39万元;极氪007推出后驱版本,售价20.99万元再加送了2万元的选装包;蔚来则祭出了万元油车置换补贴,总额10亿元。

其实在此之前的3月末,小鹏的纯电轿车P7i已经主动向市场让步,阿维塔更是打破自己30万元的“价格底线”,发布了26.58万元起的新款阿维塔12。

在比亚迪掀翻A级车赛道后,雷军投下这颗“流量炸弹”的冲击波,引燃了年内第二波价格战。

在20-30万这个主流车型市场,小米SU7成了一条鲇鱼,带着车企们前所未见的流量和热度,硬生生杀出了一片天,让此前繁花紧簇的众多车型和品牌黯然失色。

暗流涌动中,一场终极的考验也拉开了帷幕。

挑战

小米靠一款车掀起了惊涛骇浪,然而爆单之后,雷军又睡不着了。包括特斯拉在内都曾经历的“产能地狱”,估计他也躲不过。

“如果大家都来买,等要等一两年,肯定会被骂惨了”,SU7上市前雷军的纠结和担心,如今一语成谶。

在超4万台锁单后,小米的交付能力正经历着考验。目前除部分创始版车型开始交付外,其余版本的SU7交付周期已较上周末进一步延长,均需要20周以上,其中MAX版要长达8个月才能提车。

半年左右的等待周期,难免会影响到用户的购买意向。蔚来、问界、小鹏、理想等品牌的多款产品都有过类似前车之鉴,在新品初期的热潮顶峰过去后,随着竞品上市、给出更多优惠,消费者的决策很容易被左右。

有渠道方面的人士透露,小米用户进店量完全超过门店承受能力,部分客户因为无法正常接待和提车时间,已经选择了退订。

目前,小米汽车的交付问题,主要集中在工厂产能上。

五菱品牌事业部副总经理周钘认为,小米汽车今年剩余产能在8万台左右,显然低于10万台的订单量。另有小米供应链人士表示,小米汽车工厂组装、喷涂是瓶颈,半年内很难有实质性改变。

这意味着,在今年订单饱和后,小米汽车产能和交付能力的弹性难以再大幅调节,资本市场很快表达了担心。4月3日,小米集团股价回调,开盘后一度跌超3%。

小米方面回应称,目前工厂全力以赴提高产能,并充分动员供应链伙伴全力保供。胡峥楠也表示,发布会后晚上直接回工厂也不睡觉了,正连夜开会想办法。

公开资料显示,小米汽车工厂一期已于去年6月竣工,年产能为15万台,二期则计划于明年完工,两期合计30万台年产能。

对任何一家造车新势力来说,初期的“产能熔炉”都是要迈过去的坎。在汽车这个高度复杂且成熟的产业中,考验着小米汽车在生产、规划、供应链整合等一系列能力。因为后的友商们,也在虎视眈眈企图“回收”米粉的狂热。

申万宏源证券分析师戴文杰、樊夏沛也认为,消费电子起家、缺乏造车经验的小米,可能会在供应链管理和动员能力方面面临一定挑战。

雷布斯”多年的营销和技术经验,先帮小米攻下用户心智,但只有稳住产能端的释放,雷军才能承接住泼天的热度,为后续的产品铺路。

而市场对此依然抱有相当大的期待。高盛预计明后年,小米汽车的销量将达到17万和32.6万台,占中国新能源车零售销量的1.5%、2.5%。

而雷军,想通过15-20年的努力,让小米汽车成长为全球前五的车企。从2023年的数据来看,全球TOP5俱乐部的门槛,高达六百余万辆。

雷军和小米汽车的出现,是中国新能源市场十年来的现象级事件,将可能彻底颠覆当前的市场与供应链格局。其影响,也许堪比当年的特斯拉入华建厂。

目前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也只有两家巨头特斯拉和比亚迪,每年能卖出超过百万辆车。吉利和理想、埃安这两年冲得很高,蔚来、小鹏则有些掉队,零跑、哪吒存在感不高,如今随着小米汽车的入局,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更加前途未卜。

而在王传福、李书福、雷军、余承东、何小鹏等大佬看来,未来市场只能容纳五六家巨头,他们也都志在必得。

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十万亿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快速衍生。把造车当成人生最后一次创业的雷军,也誓要赢下这场战斗。

一场巨头之间的争夺,已然开始。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