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点评非农:就业火爆恐让美联储推迟降息 甚至不降息

赵雨荷
大部分分析师认为,高利率压制下,就业数据与呼吁降息的声音相冲突,恐怕将让美联储更有理由放缓降息,在高利率维持更长时间。但也有分析师说,美联储不应过分依赖数据,今年仍有可能降息两次。

美国劳工部周五公布数据显示,美国3月非农超预期激增30.3万人,创下去年5月以来的最大增幅,不仅远超21.4万人的预期中值,还超出了所有分析师给出的预期。大部分分析师认为,高利率压制下,就业数据与呼吁降息的声音相冲突,恐怕将让美联储更有理由放缓降息,在高利率维持更长时间。但也有分析师说,美联储不应过分依赖数据,今年仍有可能降息两次。

美联储将推迟降息 甚至不降息或加息

强劲的就业报告让大多数华尔街分析师认为,美联储今年将推迟降息,甚至不降息或者加息。

BMO Capital Markets的高级经济学家Sal Guatieri在一份报告中表示:

“美国劳动市场似乎正在加强,而非放缓,这可能会推迟美联储的宽松政策。”

摩根大通的投资组合经理Priya Misra认为:

“如果本月晚些时候的CPI和PCE报告显示服务业通胀有回升迹象,美联储的'耐心'可能会耗尽。我认为市场的反应是合理的--利率上升,风险情绪减弱。我认为风险资产现在开始关注利率了。”

“在本周之前,风险资产对利率走势视而不见,因为1月和2月的利率走势可能会被视为噪音。但如果经济持续过热,市场就会质疑美联储的降息政策,美联储加息的阴影就会重回市场。”

信安资产管理公司首席全球策略师Seema Shah表示:

“乍一看,就业报告倾向于三次降息。然而,平均时薪数据符合预期,正如鲍威尔在最近的讲话中明确指出的那样,如果物价压力趋缓,强劲的劳动力市场并不令人担忧...... 下周的CPI报告对降息预期至关重要。但今天的报告应该能让市场放心,如果美联储在6月份不降息,那是因为经济依然强劲,收入应该会保持上升势头。”

财经记者Michael MacKenzie称,虽然昨天的避险情绪促使交易员将降息定价在更接近美联储预期的75个基点,但今天美国的意外就业数据却使这一举动化为乌有。Michael指出:

“现在的降息押注显示,9月份已被完全定价,而不是7月份。”

Apollo Global Management分析师Torsten Slok则直接表示,美联储今年不会降息:

“造成这种强劲就业的原因是宽松的金融条件。过去五个月股市市值上涨了10万亿美元以上,这对家庭资产负债表是一个重大的财富增长。投资级信用利差、高收益债和贷款利差都收紧了。1月、2月和3月的投资级债券发行量和高收益债发行量大幅反弹。IPO活动正在回归,并购活动也在回归。这些因素将在未来几个季度支持消费支出、资本支出和招聘增长。我们还是坚持原来的观点,即美联储今年不会降息。”

Columbia Threadneedle Investment利率策略师Ed Al-Hussainy说:

“关键问题是,需求增长、就业势头和自去年10月以来金融条件的放松是否开始在通胀中显现。我们将在下周的CPI/PPI数据中再次审视这一点。”

CIBC Capital Markets的经济学家Ali Jaffery认为,移民在3月非农就业数字中扮演了角色:

“这将可持续就业增长的水平从疫情前的10万人提高到大约18万人。今天的数据很可能是该趋势的更多证据,支持美联储的观点,即就业市场和经济的增长主要是由劳动力供应的增加驱动的。总的来说,3月份的就业报告倾向于美联储不会提前降息。”

少数派:美联储不应过分依赖就业数据 

也有分析师认为,就业火热的背后未必意味着经济一定走强,呼吁美联储不要过分依赖数据做决定。

Sit Investment Associates的Bryce Doty表示:

“令人难以置信的强劲就业数据使债券市场陷入恐慌模式,担心美联储的降息被推迟。”

但是...

“我一直在纳闷,这些数百万个职位空缺至少过去两年一直都有,为什么这么多人现在决定去找工作。经济运转并没有突然产生这些工作。所以,只能说明,现在加入劳动力市场的人必须需要这些工作。因此,我对就业数据对经济真正强劲的看法持谨慎态度。我们预计第三季度将降息四分之一点,第四季度将降息半点。”

财金博客ZeroHedge也认为,3月非农大超预期是因为大量移民涌入就业市场。尽管表面上看,就业数字不支持短期内降息,但在数字背后隐藏的实情却未必如此。总之,就业数字虽好,但不足以阻止美联储在6月如期降息。

同时,剑桥皇后学院院长、安联集团首席经济顾问Mohamed El-Erian仍然预计美联储今年将降息两次。他表示,尽管降息可能不会像华尔街一些人预测的那样早到来,但美联储可能会忽视经济韧性的迹象,开始放松其货币政策。

“如果美联储持续过度依赖数据,那么我们可能不会看到降息。但我希望他们能透过这些回顾性数据,向前看。如果说美联储要犯错误的话,那就可能会烦过度依赖数据的错误,变成亦步亦趋的评论员,而无法透过现象看本质。”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