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进军国债,有何风险?

年初小微盘股的崩盘踩踏事件还历历在目......

近日,随着私募基金年报陆续披露,去年以来量化基金的投资方向也逐渐浮出水面。

其中,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诸多私募量化基金开始增配国债和国债期货。如:宽投资产、稳博投资等多家百亿级量化私募都开始增加配置了国债ETF以及国开债ETF。

这是一个什么信号?

量化基金的交易逻辑

我们先简单聊聊量化基金的交易逻辑。

量化交易的核心,在于使用计算机算法程序来分析各类数据并制定交易策略,从而可以自动执行交易、买卖资产。这种交易模式相比于传统人工交易而言更佳高效,且不会受人为情绪所干扰。

而且,一些私募量化基金有着比公募基金更高效的交易系统,往往能够在买卖层面下手更快,以“高频打低频”来实现超额收益。

比较经典的量化交易策略包括均值回归策略(基于历史规律赌趋势反转)、套利策略(基于“一价定律”来低买高卖)、市场中性策略(同时构建空头、空头来对冲)等等。

当然,量化交易策略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市场的变化和新的数据来进行回测,并不断优化模型,来维持策略的有效性和盈利性。

此外,既然是量化高频交易,必然是选择流动性较好的资产来保障快进快出,所以股市、指数、期货等是量化交易的主要选择品种。

量化密集抱团,在风险爆发时易形成负反馈

虽然量化投资相对于传统投资有着其独特的优势,但策略的广泛趋同性还是会导致大量资金扎堆抱团。而让投资者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今年年初的雪球敲入引发量化净值集体暴跌的事件。

起因是指数下跌,造成雪球产品集体触发敲入,一些对冲盘卖出股指期货,多头则在下跌的市场氛围下继续选择观望,于是引发基差走阔。

而由于多米诺骨牌效应,量化中性策略也开始平仓卖出中证500和中证1000成分股,但短时间内没有这么大的接盘力量。再叠加监管融券方面的硬性限制,一度酿成了流动性危机。

随后,券商自营的高杠杆DMA也出现了爆仓,造成了多头量化净值的全面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