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主管媒体:一季度信贷投放总量合理适度 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显著提升

金融时报
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和贷款投放基本符合市场人士预期,有效满足了实体经济合理的融资需求,与当前经济增长情况相适应。市场普遍观点也认为,合理适度是当前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长的主要特征。

2024年3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广义货币M2增速继续保持在8.7%和8.3%的较高水平。市场专家普遍表示,在我国经济结构加快转型背景下,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和信贷总量增长合理适度,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金融机构信贷结构持续优化,重点领域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信贷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质效提升。社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企业债务成本负担降低,有助于经济企稳回升。

信贷总量增长合理适度 有效满足合理融资需求

据人民银行公布数据,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和贷款投放基本符合市场人士预期,有效满足了实体经济合理的融资需求,与当前经济增长情况相适应。市场普遍观点也认为,合理适度是当前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长的主要特征。

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和信贷增长符合市场预期。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长质量显著提升,金融对实体经济保持较强支持,符合市场预期。中金公司分析师林英奇认为,在“盘活存量”背景下,信贷过于追求开门红的现象得到明显缓解,信贷量价更加平衡。一季度贷款投放进度向过去五年接近40%的比例回归。招商证券廖志明认为,考虑去年一季度新增贷款占全年新增比例过高,预计今年占比会下降。

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得到满足。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表示,今年以来企业中长期融资保持较快增长,对于满足实体经济中长期投资的资金需求,促进经济恢复性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咸阳彩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财务部部长王阿妮表示,今年以来信贷调控成效明显,该公司投资的当地最大项目得到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的大力支持,有效解决了项目资金缺口,目前项目进展顺利。

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并不利于提升经济发展质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在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看来,货币政策会遵循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不会“大水漫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认为,“金融松紧程度和经济增长质量之间有密切关系,货币信贷持续过快增长反而会带来较大副作用,不利于经济转型升级。”北京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认为,货币供应过度会在诸多生产领域造成产能过剩,这也恰恰抑制了价格上涨。整体看,市场普遍认为在经济转型背景下,当前的社会融资规模和信贷增长有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过于宽松并不利于经济发展。

信贷供需呈现新特点 有助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近年来,贷款增速总体上有所回落,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明显提升。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速有所回落,这反映了高质量发展阶段货币信贷供需新规模和新特点。

经济发展的新阶段要求信贷高质量投放。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准确把握货币信贷供需规律和新特点”,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加快推进,要求信贷高质量投放。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王剑认为,当前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对信贷依赖程度下降,信贷增速降低,甚至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回落,并不一定意味着经济增长放缓,因为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创造出的“GDP/信贷(社会融资规模)”是截然不同的,新兴产业有望带来更高的“GDP/信贷(社会融资规模)”水平。《经济日报》社评论员认为,在经济发展新阶段,一味强求贷款“同比多增”并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反而可能造成“虚增”或“空转”,甚至损害长期可持续增长的潜能,要更加注重信贷投放质量。

盘活存量信贷适应融资需求新变化。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盘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当前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必然要求减少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的信贷投放,以实现信贷资产的优化配置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国银行研究院范若滢分析称,当前既要在总量上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同时需要在结构上对金融资源配置进行优化和调整,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引导新旧动能转换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信贷和融资规模增长处于“提质换挡”期。在新增贷款投向优化、存量资金使用效率提高的情况下,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均认为当前我国信贷增长正处于“提质换挡”期,当下“稳信用”的总量和结构、存量和增量已同等重要。

信贷结构优化 资金使用效率显著提升

今年以来,金融机构服务好“五篇大文章”成效突出,主要银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绿色贷款、普惠小微贷款同比总体仍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快于全部贷款增速。

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增长较快。一季度,国民经济重点行业信贷增长保持高位,信贷结构持续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持续提高。榆林市明杰农投薯业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罗小虎表示,该公司最近引进国际一流技术和设备,用于技术升级和设备改造,资金缺口达3亿元,目前从银行获得的贷款有效满足了企业资金需求。秦农银行副行长杨文斌表示,2024年秦农银行将把坚持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作为经营重点,加快对普惠金融、科技创新、制造业、民营经济等重点领域的贷款投放。

信贷资金对经济的支持效率显著提升。文财信研究院研究认为,随着信贷结构持续优化,传统基建、房地产贷款、过剩产能领域以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需求增长出现趋势性趋缓,“三大工程”、科技等产业融资需求增长较快,信贷对整体经济产出的带动成效将提高。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也表示,当前各方面都在加大力度防范资金空转,随着企业规范资金使用,融资总量增速可能会比以前低一些,但信贷投放资金的使用效率在不断提升,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支撑力度反而更大

社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居民企业偿债负担减弱

2024年以来,人民银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利率0.25个百分点,5年期以上LPR下降0.25个百分点。随着各项政策传导至金融机构资产端,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作用在一季度逐步显现,一季度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3.7%左右,同比继续下降,新动能等领域下降更多。

利率政策效应持续释放。近期以来,人民银行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作用,完善LPR形成机制、提高报价质量,更好地反映市场供求状况,提高贷款利率市场化程度、透明度和公平性。西安银行副行长狄浩表示,随着利率政策效应不断释放,贷款利率稳中有降,尤其是5年期以上的贷款报价利率降幅明显,作为中长期投资的贷款定价基准,将有力地促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减轻企业经营压力,激励企业通过贷款进行转型升级,提升自身竞争力。此外,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李湛表示,利率政策还有助于防止企业部门资金空转和套利,确保贷款资源被更有效地配置到真正有金融需求并能创造价值的实体经济部门。

企业和居民债务负担减轻。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依然是今年央行的重点工作内容,也是金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关键一环。近期以来,人民银行利率政策针对性和协同性明显增强,有力推动了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明显下降。长安银行副行长屈秉泉表示,较低的贷款利率水平,能有效带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继续下行,降低企业和居民的融资成本和财务支出,有利于居民消费的进一步恢复、企业扩大投资和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也有助于减少地方政府债务置换过程中的利息支出,缓释风险。陕西榆林能源集团融资主管杨莹、陕西元盛煤业有限公司财务部部长李小伟等企业高管均表示,今年以来,企业整体融资成本较低且逐步下降,有效改善了企业财务负担。

本文来源:金融时报,原文标题:《一季度信贷投放总量合理适度 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显著提升》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