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平安公布一季报,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387.09亿元。其中,寿险及健康险、财产保险以及银行三大核心业务合计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398.16亿元,同比增长0.3%。
超预期,可以说是对这份季报的最好概括。业绩公告次日,平安的H股股价一度涨超4个百分点,A股股价也实现了接近2%的涨幅。
平安的这份业绩也获得了机构的一致看好。
中金公司在研报中用了“多云渐转晴”肯定了平安Q1业绩;招商证券研报表示平安的寿险实现开门红,利润表现稳健;东吴证券指出平安的价值增长超出预期,有效的成本控制助力核心业务实现增长;方正证券认为平安Q1的NBV好于预期,代理人产能持续大幅提升。上述机构分别给予了平安“跑赢行业”、“强烈推荐”或“买入”等正面评级。
为何平安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笔者认为这背后正是公司长期行业深耕布局带来的飞轮效应的释放,而这一点,也正在医疗养老领域持续演绎。
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在《人民日报》上刊发了一篇文章,题为《助养老事业产业发展 写好养老金融大文章》,文章核心观点就包括,平安将养老金融作为公司战略的突出位置,不断优化居民健康保障和养老服务供给,为推动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不论是回顾过去,还是立足当下,都能够看到平安正在苦练这两个功夫:其一,是寿险“新质生产力”的锻造;其二,是医疗养老的深度布局。
“新质生产力”驱动下,寿险业务谋求高质量发展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及了,要“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这让“新质生产力”成为市场焦点。
究其根本,新质生产力的内涵是摆脱旧有的增长方式,采用具备更高效能、更高质量特征的增长方式,意味着更加先进的生产力。
从这个角度看,平安寿险近几年以高质量发展为价值引领,持续深化转型,全面打造多渠道专业化销售能力的改革方向,与这一“去旧换新”的发展思路不谋而合。
寿险及健康险的优异表现也正是此次平安一季报最突出的部分。
2024年一季度,该部分业务营运利润同比增长2.2%,新业务价值达到128.90亿元,可比口径下同比增长20.7%;同时,新业务价值率达到22.8%,可比口径下同比增长6.5个百分点。
回顾过往,平安寿险能够长期占据行业龙头地位,与其庞大的代理人团队脱不开关系,高峰时期超百万的代理人队伍为平安寿险快速成长打下了坚实基础。
但随着保险行业从原本的粗犷式发展向高品质、高价值、高专业度的方向转型,人海战术不再适应新的环境,平安刀口向内,率先进行了大量的代理人清虚举措,截至2024年一季度,代理人规模降低至33.3万。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高素质、高绩效、高品质的人才充盈着代理人队伍,2024年一季度,新增人力中“优+”占比同比提升11.0个百分点。优秀人才比例提升带动人均产能实现了质的突破,当期代理人渠道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56.4%。
平安寿险能够取得这样的高质量发展,固然离不开优秀人才的持续涌入,但要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是,要有一套科学合理地判定“优秀”的标准,平安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三好五星”评价体系。
所谓“三好五星”,是围绕“业绩好、质量好、行为好”为核心,基于人力、产能、业绩、日常经营四大模块,构建了一系列指标,最后给予目标对象合格、一星至五星不等的评价结果。
三好五星的评价体系不仅重视个人贡献,还十分重视团队合作带来的凝聚力。4月18日,平安寿险第28届高峰会在海南三亚召开。此次高峰会把过去的“个人客户经理暨高峰英雄会”升级为“三好五星高峰会”,重点表彰“三好五星”体系下表现突出的营业部课。
正如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所说:‘三好五星’体系的目标,是培育新时代寿险业的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需要一大批新质人才,新质人才来自一个又一个的新质团队。
不难看出,三好五星的评价体系本质上是增优、育优、做优,依靠优秀人才带动集体成长。据悉,2023年,平安代理人新业务价值增长超4成,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约9成,其中,有600位高峰英雄的13个月保费继续率高达96.5%,队伍产能和业务品质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平安寿险先于行业改革,也先于行业获得了奖赏。
医疗养老战略持续落地,平安站上新一轮时代风口
今年,平安的战略再一次升级。在此前年报中平安的核心战略表述,就由综合金融+医疗健康”转变为“综合金融+医疗养老”。
初看,只是将“健康”二字替换成了“养老”,似乎并不算很大变动,但这背后却有着极其深刻的意义,反映了平安将“养老”视作更为重要的战略着力点。
实际上,平安围绕养老布局由来已久。自2021年公司就已经开始启动居家养老服务的构建,2021年9月还正式推出居家养老服务品牌“平安管家”;在2023年10月,还曾携手多方推出居家养老“护联体”,合力共建居家养老康护服务团体标准。今年来,平安在养老布局方面也是动作频频,此前3月30日,中国平安更是对外重磅发布居家养老“住联体”模式,并推出2024年中国平安首个“三省”尖刀服务——“573居家安全改造服务”。
伴随医疗养老战略持续落地,平安也正不断打开增长的天花板。这一逻辑并不难理解。
在医疗养老领域,平安面对的是两个重大的市场,其一,医疗健康市场,其二,养老服务市场。两者市场尽管不乏重叠之处,但单独拎出来也都是万亿级的市场规模。
仅从前者来看,联合健康在医疗健康市场的成长轨迹就给了平安很好的参考。
联合健康成立于1977年,仅用20年即1997年进入《财富》世界500强榜单,而在2021年更是首次进入《财富》世界500强榜单全球前十,排名第八。
在1997年,联合健康的营收不过百亿美元,归母净利润仅在3.6亿美元。而到2023,其营收已经达到了3716亿美元,归母净利润更是达到223.81亿美元。而最近,其更是继续公布了超预期的一季度业绩。24年一季度联合健康实现营收998亿美元,同比增长8.6 %。
作为全球最大的商业健康险公司,联合健康的核心业务由健康保险业务(United Healthcare)和健康管理产业链(Optum)两部分组成,其高速的发展背后也正是得益于其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深度布局。
于平安而言,其在医疗健康市场深耕多年,不断打通政府端、用户端、服务方、支付方,撬动医生、医院、医疗等核心资源,构建了庞大的医疗健康生态体系,保险与医疗的协同效应也正持续释放,重新演绎“联合健康”的成长轨迹已经清晰可见。
再从后者来看,老龄化趋势下,平安面临的机遇同样广阔。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2.9亿,占全国人口的21.1%。而根据国家卫健委测算,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参照《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数据,2014年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的消费规模将从4万亿元增长到106万亿元左右,既覆盖医药、地产、金融等传统领域,也涉及机器人、可穿戴设备、脑机接口等新兴科技领域。
当前,随着国家层面不断推出政策支持养老产业发展,市场潜力也正不断被激活,围绕医疗养老领域展开深度布局的平安无疑已经站在了时代的潮头浪尖,面临巨大的成长机遇。
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医疗养老“飞轮效应”临界点已现
在当前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平安凭借其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在医疗养老领域展现出了强劲的增长潜力。公司的战略布局持续落地,而其在最新财报中所体现的业绩增长,正是这一潜力的有力证明。
亚马逊的贝佐斯曾提出一个经典的“飞轮效应”理论。其核心观点是,一个公司的各个业务模块之间会有机地相互推动,就像是咬合的齿轮一样。不过这个齿轮组从静止到转动起来需要花费比较大的力气,但是每一圈的努力都不会白费。一旦有一个齿轮转动起来,整个的齿轮组就会跟着飞速转动。
换言之,一旦公司的发展布局到达了某个临界点,飞轮转动下将带来的是高速的扩张和回报。
站在当下时点来看,平安似乎也已经来到了飞轮效应的临界点。而能够有这一判断,正是基于其在医疗养老领域的深度布局和创新实践,已经为其带来了显著的业务增长和市场优势。
一方面,平安通过构建一个综合性的医疗养老生态圈,不仅为客户提供了直接的健康和养老服务,还创造了巨大的间接价值。这种“产品+服务”的模式,为公司的金融主业赋予了新的动力,形成了独特的市场竞争优势,并展现了强大的价值挖掘能力。
数据层面来看,截至2024年3月底,平安的个人客户中就有超过63%同时使用了医疗养老生态圈的服务,这些客户的客均合同数和客均资产管理规模(AUM)分别是不使用该服务客户的1.6倍和3.6倍。这一数据充分证明了平安在提升客户价值和增强客户黏性方面的显著成效。
另一方面,医疗养老业务持续释放协同效应,对拉动主业的效果显著,形成了差异化的竞争能力。
一季度数据显示,平安的医疗养老相关付费企业客户超过4.5万家,平安健康在过去12个月的付费用户数接近4000万。实现健康险保费收入接近400亿元,享有医疗养老生态圈服务权益的客户对平安寿险新业务价值的贡献占比约70%,同比增长了6个百分点。第一季度,超1000万平安寿险的客户使用医疗养老生态圈提供的服务,其中新契约客户使用健康服务占比超60%。
此外,通过整合国内外优质资源,提供“到线、到店、到家”网络服务,平安在行业中已经构建了强大的护城河优势。
截至2024年3月末,平安的内外部医生团队约5万人,合作医院数超过3.6万家,实现了国内百强医院和三甲医院的100%合作覆盖。此外,合作健康管理机构数超过10万家,合作药店数达到23.1万家,居家养老服务已覆盖全国54个城市。在海外,平安的合作网络更是覆盖全球35个国家,超1300家海外医疗机构。可以说,全面服务网络的构建,不仅提升了平安的服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也为其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结语
在Joeph Pine和James Gilmore共同撰写的《体验经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文章中,曾描述过一个典型的生活场景,消费者与企业服务往往面临着艰难的沟通,导致客户很难为产品与服务支付任何溢价,盈利能力也因此受到了影响,工人的工资和收入就越来越低——从而导致一个螺旋式下降到更悲惨的服务。
很显然,平安的一系列战略布局正是在打破这种传统的消费困局。透过“综合金融+医疗养老”的商业模式,平安围绕客户多样化金融需求,提供专业、便捷的“一个客户、一个账户、多种产品、一站式服务”的综合金融解决方案,并持续投入医疗、健康、养老,构建更具深度的产业竞争优势满足客户在医疗、健康、养老等方面的多维度需求。
可以说,平安提供了某种超出传统服务的价值,从而有效提升了客户的支付意愿和企业的盈利能力,在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的同时,也实现了企业发展模式的创新。平安的实践表明,通过战略层面持续落地,深化服务体验和增强客户黏性,企业可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得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正如,浙商证券近期在其研报中提到的,中国平安实施“三步走”战略,从可持续的成本优势-金融主业增长-全面跃迁发展,展现了一条清晰的成长路径。
展望未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以及消费者对高品质服务需求的增长,平安的“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模式有望进一步发挥其潜力。平安将继续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体验,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同时也为企业自身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这种模式,平安也将有望引领行业的发展,为社会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