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商业模式现状:突破技术的独角兽猛烧钱,垄断基建的巨头赚真金

科技巨头通过构建庞大的基础设施,将AI深度嵌入到自身产品和服务的每一个环节,为其利润增长打造强大的新引擎,相比之下,初创公司痴迷于开发极致的AI模型,陷入了“烧钱”但不赚钱的困境。

过去一年半里,人工智能投资热潮狂涌,硅谷的初创公司们痴迷于开发极致的AI模型,资金仿佛被投进了焚烧炉,瞬间灰飞烟灭。

然而,当投资者的热情退去,人们惊愕地发现,当下只有垄断AI基建的巨头(如英伟达、谷歌、微软)赚到了钱,下游的初创公司却陷入了“烧钱”但不赚钱的困境,就连被誉为“四小龙”的头部AI初创公司——Anthropic、Stability AI、Inflection AI、OpenAI——也在苦苦挣扎。

据媒体最新报道,估值高达15亿美元的Inflection AI几乎没有收入,已经关闭了其原始业务,Stability AI进行了裁员并与其首席执行官分道扬镳,Anthropic正急于解决高达每年18亿美元的收支缺口,OpenAI则在销售增长方面面临挑战。

“现实的残酷写在了墙上,”Databricks首席执行官Ali Ghodsi说道,Databricks是一家与人工智能初创公司合作的数据仓库和分析公司。“不管你做出了多么炫酷的东西,问题在于它在商业上是否具有可行性?”

估值飙升的独角兽们,还在猛烧钱!

PitchBook数据显示,过去三年,投资者已经向大约26000家AI和机器学习初创公司注资,规模达到3300亿美元,这比他们从2018年到2020年向20350家AI公司投资的金额多了三分之二。

开发AI的成本巨大,随着投资者对AI的态度逐渐变得冷淡,所有的初创公司们都在迫切地寻找方法,覆盖当前的巨大开支并实现盈利,以赢回投资者的信心。

然而,截至目前,它们仍未走出疯狂烧钱的阶段,距离盈利还很遥远。

媒体援引消息人士报道,Anthropic在亚马逊和谷歌的支持下筹集了超过70亿美元,每年能烧掉20亿美元,而实际收入只有1.5-2亿美元,每年收支缺口高达18亿美元。

Anthropic正在推动与大型科技公司合作,向企业和政府机构销售定制化的AI系统和聊天机器人,它最近宣布正在与全球咨询公司埃森哲合作,为企业和政府组织创建定制聊天机器人和AI系统。

Anthropic的发言人Sally Aldous说,目前有数千家企业正在使用该公司的技术,数百万消费者正在使用旗下聊天机器人Claude。

报道称,主打图像生成的Stability AI预计今年销售额为6000万美元,而其图像生成系统的成本约为9600万美元,该系统在2022年开始上市销售。

由于图像生成系统成本较低,Stability AI的财务状况好于其他大模型公司,但付费需求尚不确定。Stability AI的创始人迫于运营压力无奈辞职,之后公司就走上了裁员和重组之路。

值得注意的是,Stability AI一直在没有科技巨头支持的情况下运营,在2022年从风险投资家那里筹集了1.01亿美元。报道称,Stability AI去年秋天需要更多资金,但很难向投资者证明它可以将技术销售给企业。去年晚些时候,它从英特尔筹集了5000万美元,尽管如此,还是面临不小的财务压力。

估值超过15亿美元、硅谷估值最高的AI初创公司之一Inflection AI也在缺乏商业回报之下被微软“挖墙脚”,创始人团队被迫回到大厂体系内求生存。

一位投资者对媒体透露,Inflection AI在推出AI个人助手一年后,几乎没有产生任何收入。这也意味着,除非继续筹集巨额资金,否则它无法继续升级技术并与谷歌和OpenAI等公司的聊天机器人相抗衡。

Inflection AI首席执行官Mustafa Suleyman作为DeepMind的创始人之一而声名鹊起,Suleyman与DeepMind前研究员Karén Simonyan、硅谷知名风投Reid Hoffman一起创立了Inflection AI。

微软曾是Inflection AI的金主,3月份,微软宣布 Suleyman 和 Simonyan将离开公司前往微软,组建一个名为“Microsoft AI”的新团队。Inflection AI其他大部分员工也已经被微软收入囊中。

报道称,这将花费微软超过6.5亿美元,但与Inflection AI不同,它玩得起旷日持久的“烧钱”游戏。

OpenAI凭借ChatGPT赚足了眼球,但和其他许多AI初创公司一样,它也在苦苦寻找盈利之路。

两位熟悉公司业务的人对媒体透露,OpenAI在过去一年中大约收入了16亿美元,但公司花费了多少还不清楚。

据称,OpenAI在扩大销售方面面临挑战,企业客户担心GPT可能会输出不准确的答案。此外,OpenAI还因为模型所依赖的数据是否侵犯了版权的问题而受到质疑。

相较于不到20亿美元的年收入,OpenAI估值已经达到了惊人的1000亿美元。另外,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4全球独角兽榜》显示,OpenAI估值达到7100亿元,是价值增长最快的企业,增长近5700亿元。

微软已对OpenAI投入130亿美元,拥有该公司49%的股权。2月份,OpenAI允许一些员工通过收购要约以860亿美元的估值出售手中股份。

科技巨头如何从AI挣到钱?将AI融入每一个产品

与专注于开发前沿AI“突破性”技术的初创公司不同,科技巨头把AI当成了“铺路石”,通过构建庞大的基础设施,将AI深度嵌入到自身产品和服务的每一个环节,为利润增长打造强大的新引擎。

微软、谷歌、英伟达等巨头垄断着包括算力、芯片、数据等AI生产力要素,构建AI技术壁垒,为其持续盈利奠定坚实基础。

作为最早进军生成式AI市场的科技巨头之一,微软是AI变现的最佳范例。投资银行Stifel的分析师Brad Reback表示,一季度微软云计算中AI服务贡献了大约10亿美元的销售额,而一年前基本上是零。

另一方面,各大巨头仍在加码AI投资。在一季度财报电话会上,Meta、谷歌和微软都强调了今年AI的投资预期:

Meta将其今年的资本支出预测上调了100亿美金,全年上升至350亿到400亿美金;

谷歌称今年每个季度将在资本支出上花费约120亿美金或更多;

微软称最近一个季度的资本支出为140亿美金,并预计将继续“大幅”增加。

从大型科技公司已公布的一季度业绩和预测来看,一家公司要在AI领域占据一席之地,每季度必须花费100亿美元。

大模型新时代,小公司靠边站?

摩根士丹利此前指出,世界正在进入一个由硬件和软件共同推动的大模型能力快速增长的新时代,大模型在创造力、战略思维和处理复杂多维任务方面的能力将显著提升。

然而,训练下一代大模型所需的超级计算机成本之高企,即使对于科技巨头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更别提小公司了。

除了高昂的资本支出外,芯片电力供应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壁垒也在增加。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进入大模型领域的重大障碍,可能会使得小公司难以与强大的巨头企业竞争。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