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固态电池重大消息!我国或将投入60亿元,涉及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六家企业

每日经济新闻
报道称,此项行业内史无前例的项目由政府相关部委牵头实施,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对全固态电池相关技术开展研发。

5月29日,固态电池概念尾盘拉升,金龙羽直线涨停,翔丰华大涨10%,东方锆业、德福科技、上海洗霸、三祥新材等快速跟涨。截至A股收盘,翔丰华涨超8%,东方锆业、金龙羽、三祥新材涨超7%,道明化学、上海洗霸涨超6%。


消息面上,据中国日报5月29日消息,记者通过多方独家信源获悉,中国或将投入约60亿元用于全固态电池研发,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一汽、上汽、卫蓝新能源和吉利共六家企业或获得政府基础研发支持。

多位知情人士确认,此项行业内史无前例的项目由政府相关部委牵头实施,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对全固态电池相关技术开展研发。据悉,该项目经过严格筛选后,最后具体分为七大项目,聚焦聚合物和硫化物等不同技术路线。

全固态电池,由于潜在的高能量密度、安全性和低成本等多维优势,被国际普遍认为是下一代新能源动力电池的发展大势,目前各国均加大投入攻关该颠覆性技术。

行业学者表示,比起数十亿的基础研发投资本身,该项目将促进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加码投入全固态电池研发,引发 “鲶鱼”效应,或带动万亿级别的市场,为全球绿色转型和世界范围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证券时报报道,与液态锂电池相比,固态电池具备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体积小、耐低温等优势。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刘国梅 摄

固态电池可分为半固态、准固态、全固态三种类型,区别在于所包含的液体电解质质量。其中,半固态电池的液体电解质质量百分比小于10%,准固态电池液体电解质质量百分比小于5%,而全固态不含有任何液体电解质,其电解质材料为固态。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全固态电池主要处于研发和试制阶段。上述研发人员表示,从液态电池到固态电池,首先会面临电解质材料的变更,进而带来工艺上的转变。

据介绍,目前固态电池有三大主流技术路线,包括聚合物固态电池、氧化物固态电池和硫化物固态电池。

材料技术、制备技术不够成熟、生产成本过高,成为制约全固态电池产业化的主要因素。行业普遍认为,全固态电池距离大规模产业化至少还需5年时间。正因如此,半固态电池成为公认的更利于产业化的技术路线。

据介绍,目前日韩和欧美等海外企业更倾向于硫化物技术路线,致力于全固态电池的开发,产业化进程相对缓慢;而国内企业多数选择氧化物技术路线,研发的产品多为半固态电池。

2023年年底,蔚来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李斌通过直播实测150kWh超长续航电池包续航里程,让半固态电池的量产上车走向现实场景。搭载该款电池的蔚来纯电动轿车ET7最终行驶了1044公里,行驶总时间为12.4小时。

今年以来,固态电池赛道频传新动向。1月初,美股上市的量子景观宣布,公司研发的固态电池已通过德国大众公司的50万公里耐久性测试。据大众汽车集团证实,该电池经过数月测试,已完成1000次充电循环。

随后,丰田汽车宣布成功克服固态电池的瓶颈,其发布的固态电池在能量密度和充电速度上取得了显著突破,充电10分钟可续航1500公里。

国内车企方面,蔚来、长安、比亚迪、吉利、上汽、广汽、长城、岚图、赛力斯等,均在加速布局固态电池技术路线。

其中,广汽集团明确宣布,已在固态电池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在电芯能量密度达到400Wh/kg时,能够满足电池在极端环境下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要求,计划在2026年实现装车搭载。

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在2024年4月28日的CIBF2024先进电池前沿技术研讨会上表示,公司的全固态电池研发目前处于技术和制造成熟度评分为4的水平。此外宁德时代计划到2027年实现全固态电池的小批量生产。

本文作者:张锦河,来源:每日经济新闻,原文标题:《全固态电池重大消息!我国或将投入60亿元,涉及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六家企业》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