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一哥”迈出重要一步

顺丰要加快步伐。

作者 | 黄昱

编辑 | 周智宇

去年,三大物流巨头向港交所冲刺。最终极兔率先上市,菜鸟选择撤回上市申请,顺丰则一直悬而未决。

首次递表失效三个多月后,顺丰赴港二次上市终于迎来了好消息。6月2日,顺丰公告显示,近日已获中国证监会对其境外发行上市备案的确认,拟发行不超过6.25亿股境外上市普通股并在港交所上市。

这意味着,顺丰终于获得了赴港上市的“大路条”,后续可能很快会重新向港交所递表。不久的将来,顺丰将成为首家“A+H”上市的快递公司。

然而,当前低迷的资本市场是顺丰赴港上市面前的一座大山。极兔的市场表现就是一大佐证,去年底上市后,极兔股价大幅下跌,股价几近腰斩。

阿里主席、菜鸟董事长蔡崇信也在三月份撤回撤回菜鸟上市计划时表示,目前资本市场处在低迷状态,而且缺乏流动性,因此硬要去推进这样的资本市场交易是没有意义的。

在此背景下,顺丰显然也不会轻易冲进资本市场。

去年8月17日,顺丰控股董事长兼总经理王卫在股东大会上曾表态,赴港上市要选择最好时机,拿到主动权。

虽然还要等待更好的时机,但顺丰还是会极力推动赴港二次上市的,毕竟与菜鸟不同,顺丰没有退路。

去年首次递表时,顺丰曾指出,赴港上市是为了进一步推进国际化战略、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提升国际品牌形象等,募集资金也将首先用于加强国际及跨境物流能力。

顺丰早在2010年就开始布局国际业务,到2021年还以175.55亿港元收购嘉里物流51.5%的股权,进一步完善其在东南亚市场的战略布局。

截至2022年底,顺丰国际快递业务覆盖全球84个国家及地区,跨境电商服务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及地区。

航空网络资源是顺丰拓展全球市场的一大利器。公开信息显示,顺丰是国内快递物流公司中航空机队最多的公司,已拥有至少86架飞机。 

中银国际分析师王靖添认为,顺丰寻求赴港上市的背后,一是反映顺丰强烈融资需求。顺丰资产负债率持续走高,且在业务布局方面强化对资金需求量大的航空运输;二是反映行业进入新一轮资本运作高峰,行业巨头已开启新一轮竞赛。

一个行业共识是,快递巨头逐步开始通过新一轮资本运作,来开拓融资渠道充实自身规模以期在行业竞争中获得优势。

在国内物流行业内卷严重、增长空间有限的情况下,伴随着跨境电商而蓬勃发展的国际物流,成为各大电商激烈争夺的新战场。

即便撤回上市,国际业务也是菜鸟如今发展的重中之重。阿里最近发布财报显示,截至3月31日的2024财年,在国际物流领域,菜鸟日均跨境包裹量已超500万件。这一规模超过了目前全球头部的物流企业。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顺丰要加快步伐。

王卫表示,顺丰在国际化方面要抓住机遇,不能比友商走得慢。“如果拿到机会就有很好的发展,否则我们发展步伐肯定会慢于其他友商。”

事实上,顺丰国际业务增长已面临不小的压力。2023年度,顺丰的供应链及国际业务实现不含税营业收入599.8亿元,同比下降31.7%。

顺丰指出,这主要因国际空海运需求及运价从2022上半年的历史高位大幅回落至2019年市场常态化下的水平,从而影响2023年公司国际货运及代理业务的收入增速,但伴随需求与运价逐季企稳,收入降幅持续收窄。

顺丰需要改变这一现状,毕竟在其愿景中,是要“确保业务规模和公司价值亚洲第一、全球前三”。

赴港上市是顺丰为国际业务发展注入强心剂的关键举措,也关系着顺丰未来能否继续坐稳国内“快递一哥”并冲向全球前三。

毕竟不仅身边有“极兔、京东物流、菜鸟等来势汹汹, 世界上还有PS、DHL、FedEx这些老牌国际物流巨头遥遥领先。

顺丰要全力冲刺了。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