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艺们的“薅羊毛”困局

下半场的增长焦虑。

作者 | 黄昱

编辑 | 刘宝丹

去年凭借《狂飙》风光无限的爱奇艺,最近日子不太好过。一边爆款剧集断档,一边又因为综艺《种地吧》衍生演唱会“线下免费线上收费”被骂上热搜。

据华尔街见闻了解,由爱奇艺出品的真人秀节目《种地吧》第二届麦田音乐会于6月6日举行,部分观众此前通过官方活动抽取到线下免费门票,而线上观看的观众,即便是爱奇艺会员也需付费12元,且观看有效期限至6月14日。

这种差异化的收费模式,引发了不少观众的不满,质疑爱奇艺此举是在“薅羊毛”。对此,爱奇艺客服回应称:“可根据自己的需求购票观看音乐会直播,后续音乐会剪辑版内容将会在正片上线。”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以爱奇艺为代表的长视频平台第一次被质疑“薅羊毛”,除了类似衍生节目额外付费外,近年来会员分级制度、超前点播、投屏限制等都经常导致用户反感。

“套娃式”收费的背后,折射了“爱优腾”等长视频平台进入新发展阶段所共同面临的增长焦虑。

爱奇艺2024年一季度财报显示,爱奇艺一季度实现总营收79亿元,同比下降5%。主要原因在于营收占比超过一半的会员服务业务收入不及去年同期,同比下降13%至48亿元。 

爱奇艺方面解释称,这一变化可能与去年同期推出的热门剧集《狂飙》带来的高基数效应有关。

十多年前,“爱优腾”等长视频平台开启了会员业务的试水,通过提供更丰富和高品质的内容,逐步培养起了用户付费观看的习惯,在这一阶段,会员数量成为各大平台竞争的重点。 

然而,随着移动互联网进入存量竞争、中短视频平台迅速崛起,长视频平台的会员数量增长和日均使用时长面临天花板,“爱优腾”都开始将更多心思花费在新盈利点的挖掘上。

一个明显的信号是,紧跟海外流媒体巨头奈飞的步伐,爱奇艺从今年一季度宣布开始不再披露会员数。

爱奇艺管理层在业绩会上表示,仅通过特定时间周期的会员数不能客观地反映会员业务进展,未来核心目标是实现长期会员收入的最大化。

数据显示,爱奇艺日均订阅会员规模已从去年一季度的1.29亿下降至第四季度的1.003亿。而今年一季度,腾讯视频付费会员数同比增长8%至1.16亿。

会员用户增长放缓背后,一方面有大环境影响,另一方面也有爱奇艺自身爆款断档的原因。

2022年和2023年算是爱奇艺比较风光的两年。2022年,爱奇艺共有5部剧集热度值破万,要知道,在此之前爱奇艺仅有两部剧集热度过万。截至2023年底,爱奇艺热度破万的剧集已经达到十二部。

然而,今年以来,爱奇艺在爆款剧集上显得有些后继乏力。腾讯视频今年凭借《繁花》《庆余年2》接连两部爆款影视剧,坐在了高位。而爱奇艺紧急上线的对垒《庆余年2》的《狐妖小红娘》则“扑”得悄无声息,今年唯一热度破万的只有第二季度收官的《追风者》。

根据云合数据,今年一季度新剧集均30天有效播放TOP20中,爱奇艺独播剧占据6席,《南来北往》跻身第二,4部排在10名以外。4月至5月初,爱奇艺剧集《哈尔滨一九四四》《我的阿勒泰》《追风者》《城中之城》正片有效播放位列前茅。 

一季度爱奇艺表现稍显平淡,市场对爱奇艺的期待也更多放在了第二季度。 

中银国际分析师卢翼指出,第二季度多部重点剧集表现回升,品牌广告有所恢复。2024年爱奇艺将继续打造稳定的制作体系,更加注重利润和现金流表现,而非会员数量增加;新增长点有望来自海外业务、IP衍生付费和AIGC。

长视频平台的竞争进入下半场,各大平台要守住市场地位,必然需要从单纯的用户增长转向提高用户粘性、提升内容质量和服务体验等方面。

“套娃式”收费固然是长视频平台挖掘新增长点的重要尝试,但如若过于激进,或许将得不偿失。

要成为中国的奈飞,爱奇艺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