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关税大棒挥向中国新能源汽车

喻言
仍有余地。

作者 | 喻   言

编辑 | 周智宇

历时8个月,欧盟针对中国进口电动车开展的反补贴调查终于尘埃落定。

6月12日的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表示将对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最高加征38.1%的额外关税。如果算欧盟现有的对中国电动车征收的10%关税,未来部分车企进入欧洲市场的实际关税将达到48.1%,这对中国电动汽车直接出口到欧盟会有一定影响。

这一决定引起不少反对声。匈牙利国家经济部部长纳吉·马顿在一份政府声明中表示,匈牙利不同意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

长期深耕中国市场的欧洲品牌宝马、大众也都认为这一决策并不正确。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表示,欧盟委员会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是错误的决策。加征关税将会阻碍欧洲车企的发展,同时也会损害欧洲自身利益。

奔驰集团则表示,始终支持基于世贸组织规则的自由贸易,包括所有市场参与者应享有同等待遇的原则。

上汽在声明中称,其取得的成果依靠技术创新,而非政府补贴,殷切期望欧盟能够认真倾听中、德两国汽车企业的呼声,坚决避免人为设置新能源汽车贸易壁垒,切实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吉利控股则发布声明,表示过去近20年,吉利控股在欧洲进行了大量投资,提升全产业链的创新能力,创造数以万计的就业机会,呼吁欧盟对于这一决定慎重考虑。

也有多位受访者认为,目前欧盟关税利率仍有微调空间,对龙头整车厂影响也可控,接下来中国汽车头部企业也会加速在欧盟本土化组装的进程。

资本市场的反应也非常直接,在关税结果出炉后次日(6月13日),上汽集团以1.55%的跌幅收盘,比亚迪则大涨4.15%,吉利汽车也收涨1.69%。

从具体公告看,欧盟对于抽样的三家企业——比亚迪、吉利、上汽,分别加征17.4%、20%、38.1%。对其他未抽样企业则加征了21%-38.1%不等的关税。此外,欧盟表示会对特斯拉提交的证据评估,或将其加征的21%关税,修改为欧盟单独计算的税率。

不过,此次的关税为暂为临时性关税,到7月4日,欧盟委员会将公布对详细计算的说明,并在公布后立即执行关税,也就是说,还有三周的谈判窗口期。并且该临时关税成为正式关税还有四个月时间,欧盟委员会需要在此期间与成员国达成一致。

瑞银欧洲汽车行业研究主管Patrick Hummel也向华尔街见闻分析,理论上可能还有转机,税率微调可能性更大。并且Hummel强调,如果关税落地,对一些欧盟大众市场车企的利好非常有限。

根据海关数据,2023年中国向欧盟出口了48.2万辆纯电动乘用车,占到中国电动汽车总出口量的45.1%。前述被抽样的三家企业,正是2023年中国汽车品牌在欧洲销量的前三名,其中上汽出口24.29万辆。 

此次的关税加征,对各家企业的影响也不同。对于头部企业而言,欧洲多国表示欢迎投资建厂,也有不少车企计划在欧洲当地建厂,并且还有一些企业也在欧洲设置研发中心等;对于没有在当地建厂的小型企业来说,较高的关税会削弱其竞争力,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Hummel也指出,中国行业龙头可能会加快在欧盟进行本土化组装,它也获得匈牙利、意大利、西班牙等欧盟成员国的欢迎。

过去几年,比亚迪等企业已陆续在欧洲开始建厂,以匈牙利最具代表性。2017年,比亚迪在该国科马罗姆市的工厂正式投产;今年1月,比亚迪又在该国签署乘用车工厂的土地预购协议。

上汽此前表示等名爵销量超过10万辆之时,将在欧洲建厂。其在此次回应中,也表示正计划将中国新能源技术、绿色工厂引入欧洲。

吉利汽车则和欧洲有着更深的渊源,手握沃尔沃、极星、smart、阿斯顿·马丁等众多欧洲品牌,并且得益于此前的收购,其子公司沃尔沃在瑞典和比利时还拥有两家工厂。

除此之外,长安、长城、奇瑞、哪吒等品牌也都曾筹划在欧洲建厂,不少企业的选址工作已经完成。上个月,零跑汽车和Stellantis合资公司零跑国际正式成立,会在大中华地区以外市场出口、销售和在当地制造零跑汽车产品。

可以说,从新能源汽车到整个汽车行业,目前中国汽车品牌与欧洲的关系都比以往更加紧密。

也正如齐普策所言,类似增加进口关税这样的保护主义措施,无法帮助企业提升全球竞争力。

当然,欧盟的关税也表明,中国车企出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与欧洲车企相比,中国车企在出海方面还是新手,出海所面临的风险与挑战一直都在。欧洲是一个诱人的市场,但也确实是一个非常具有考验的市场。

面对愈发复杂的全球贸易环境,野心不小的中国车企,也要找到应对之法,适应这场变局了。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