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掀起惊涛骇浪

下一个颠覆节点。

作者 | 柴旭晨

编辑 | 周智宇

频频缺席车展的特斯拉,却在AI展会上怒刷着存在感。

近期在上海举办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特斯拉成了最吸睛的展台之一。从Optimus人形机器人到搭载FSD的赛博皮卡,都在讲述着马斯克的AI故事。

特斯拉也凭借着这些创新搅动AI生态圈,为AI应用落地寻找突破口。这其中,最接近量产的特斯拉智驾系统FSD已开始影响汽车行业格局。

去年末,装载“端到端”AI大模型的FSD V12版本开始在美测试,其以接近人类的驾驶表现,在当地掀起一波智驾浪潮。

这股热浪随之传到了国内,给正苦于内卷的玩家们带去了破局的希望。不只是蔚小理等新势力,比亚迪、长城、上汽等老牌车企都纷纷向智驾猛攻;百度、滴滴等科技公司也加速智驾技术的迭代。

特斯拉这条搅动中国新能源汽车进程的巨鲸,又在AI领域掀起惊涛骇浪,带来了第二轮行业大洗牌。

冲击

过去10个交易日里,特斯拉实现了十连涨,股价累计上浮43.68%,回升至260美元上方,一改年内低于市场均值的表现。

投资者对特斯拉FSD创收预期的升温,以及对即将在8月发布的Robotaxi的憧憬,成为推动特斯拉此轮上涨的主要因素。

FSD落地中国的时间节点也渐近。6月初,有特斯拉员工直播时“无意中”泄露,FSD的V12内测版疑似在中国测试。6月底,特斯拉副总朱晓彤在上海巡店时被问到FSD何时落地,他的回应是“快了”。

其实两个月前,马斯克突然抵京后,FSD的入华进程似乎就被按下快进键。很快,特斯拉进入了中汽协数据合规名单;百度则向其授予地图测绘资质,并提供车道级导航系统。

随着信息合规问题逐步解决,去年末已在北美大杀四方的FSD,终于有望来中国一决高下了。而FSD的“秘密武器”--AI大模型加持的“端到端”技术,正是今年智驾领域竞争的核心。

业内人士指出,FSDV12的端到端架构,通过AI智驾模型实现了“感知”与“决策”的整体融合。相当于自动驾驶的“ChatGPT”。

马斯克强调,FSDV12没有任何代码人为设定如何处理各类驾驶情况,仅需“投喂”视频,AI就可以自己学习驾驶。这也让新FSD比过去减少了30万行代码,极大提升了系统的简洁度,改善运行效率。

国内嗅觉敏锐的竞争对手们早已闻风而动。

作为国内目前在智驾体验第一梯队的小鹏,宣布今年要砸下35亿、增加4千人力强攻AI与智驾;华为则推出ADS3.0,实现了决策规划的模型化;理想去年就把智能驾驶当作“一号工程”;就连曾经对自动驾驶态度“暧昧”的王传福,如今也吸纳了4千工程师,研发计划投入经费超千亿。

这还只是个缩影,今年开始,无论是“二次创业”的老牌车企,还是像丰田、大众、通用等合资“Old Money”都迅速自研或找寻技术外援,补齐智驾这一短板,还在油车身上打出“油电同智”概念,抢占消费者心智。

一边是全球纯电巨头,一边是虎视眈眈的国内玩家,“高手过招”的戏码即将上演,原本态度冷淡的资本也重新展现热情。

今年5月,英国初创公司Wayve官宣获得10.5亿美元融资,在2021年上半年以来全球智驾融资市场进入低迷期的情况下,这笔巨款被认为是投资者对端到端智驾路线的认可信号。

FSD引领的智驾狂潮,让新能源玩家又迎来了一次全新的发展机遇。

洗牌

进入2024年,国内汽车行业的竞争到了前所未有的激烈程度。

曾经的新势力销量顶流埃安光环不再,从4、5万台的高点跌落;去年一路高歌猛进的理想也被MEGA风波“打回现实”,今年80万台的销量KPI化作泡影;而小鹏前五个月均销量未过万台;“大哥”比亚迪的同比增速也降至20%。

落后的玩家迫切希望翻身;华为、小米等跨界者用颠覆的营销手段,争夺话语权和定价权;而牌桌上的巨头们更想巩固地位,不想已有的城池得而复失。

为了守城或破局,大家除了配置堆料外,只能将价格卷向新低,行业竞争似乎走向无序。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公开呐喊,“这样卷下去不是办法,亏损是对汽车产业最大的伤害”。

祭出FSDV12搅动智驾赛道的马斯克,为市场挖掘出了新需求和颠覆牌局的机会。

开源证券预测,到2025年整个L3、L4级别的自动驾驶渗透率会非常快地突破10%;到2027年将来到30%,2030年步入70-80%。

这同5年前特斯拉国产化的进程类似。彼时Model3、Y国产后,我国新能源渗透率飞速从4%突破到50%,特斯拉FSD也有望在智驾领域复刻这条路径。

中国市场也相信,特斯拉会从新能源汽车“巨鲶”,化身智驾“巨鲶”再度搅局,让车市洗牌。

眼下热身赛早已如火如荼,小鹏与问界专注智驾标签、小米汽车迭代了智能泊车版本,马斯克亲自发邮件,要求销售在交车前务必带车主体验一次FSD,又将FSD订阅价格砍掉三分之一。

然而新赛制下究竟谁能拿到先手牌,目前还难有定论。

在业内人士看来,高阶智能驾驶还没有达到最终形态。马斯克表示,FSDV12的每一次版本都在以指数级的速度改进,朝着无监督的完全自动驾驶进发;小鹏、华为等也在激进开城,上车“端到端”,且没有完全坚守纯视觉或激光雷达方案。

接下来市场将如何演化?辰韬资本指出了目前智驾潜在的几个挑战和机遇,这或将成为玩家们未来分化的变量。

其发布的《端到端自动驾驶行业研究报告》指出,目前除了技术路线分歧外,端到端智驾对训练数据量和算力要求,都有着空前提升。

今年“醉心”于AI的马斯克正要对特斯拉增加训练算力投入,年内要将英伟达H100 GPU芯片增加到8.5万张,进入谷歌、亚马逊的同一梯队。此前,特斯拉还部署了规模更大的A100 GPU训练集群,实际的训练算力投入在智驾行业中遥遥领先。

此外,马斯克近期还透露了下一代车载计算平台HW5.0的信息,算力相比现款HW4.0提升了10倍,将在2025年下半年推出。这可能会让FSD呈现“碾压”的态势。

不过,在北美市场如鱼得水的FSD,进入中国实际道路后可能会“水土不服”;另一方,中国消费者仍对“订阅付费”处于相对抗拒阶段,价格将会成为其潜在障碍。这都给了国内玩家一些“拆招”的机会。

这一轮新竞赛的走向还难以判断,不过参赛的选手早已磨刀霍霍。或许按照行业预测,一两年当智驾能进入“iPhone时刻”后,市场格局又将天翻地覆。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