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柴旭晨
编辑 | 周智宇
当国内新能源竞赛步入淘汰赛,一位姗姗来迟的“新势力”仍在奋力挤上牌桌。
7月17日晚,成立了八年的大众安徽,终于推出首款车型--ID.UNYX(与众)。虽然同为大众纯电ID.家族,但这台新A级SUV与南北大众(一汽大众、上汽大众)的车型展现出不一样的风格。
它成了首款使用金色大众徽标的车型,车身多处同样用上金色点缀,这在大众全球产品序列里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造型上,大众搬来旗下性能品牌Cupra的Tavascan作原型,为ID.与众套上轿跑风格;智能化也请科大讯飞等“外援”加紧补课,用上了新交互界面,标配L2级智驾系统。
光环加持下,ID.与众成了如今配置最高、本土化适配最好的大众ID家族车型。借着它的诞生,大众想要在电动车赛道彻底打开局面,融入中国市场,与新势力们“打成一片”。
不过,市场却对它产生了“生不逢时”的疑虑。
20.99万-24.99万元的ID.与众,是大众MEB平台最贵的车型,甚至高于南北大众的ID.6;且相较特斯拉ModelY、小鹏G6、智己LS6、极氪001、比亚迪唐EV等竞品,ID.与众的优势多体现在设计与“纯血”大众的标签,而电机功率、补能速度、智能化配置等方面都难敌同价位国产车。
并且大众安徽连渠道部署还在进行时。
为凸显品牌独立性,大众安徽选择0-1建设销售网络,首批规划在20个城市建设40多家门店,明年开始再逐步增加至70个城市。作为对比,小米汽车上市初就已进入29个城市,开设了59家门店;到年底要将销售门店、服务网点分别覆盖到50个、86个城市。
这主要是因为大众安徽目前车型尚少,离全速冲刺尚有时日。根据规划,ID.与众后的四款A级纯电车型,以及与小鹏合作的2款B级车,都将在2026年导入市场。
“大众安徽目前最关键不是2024年完成多少销量,而是要把品牌打响、把品类做出来”。大众品牌中国CEO兼大众中国销售负责人孟侠(Stefan Mecha)如是说道。
因为“以退为进”的大众,迫切要在中国重塑自己。
今年是大众入华的第四十个年头,如今南北大众依旧身处市场头部,但依旧难逃规模波动的压力。在新能源、智能化的冲击下,即便大众的ID家族,已是合资中动作最快、销量最高的纯电品牌,但其释放的增量,依旧不足以抵消自身油车基本盘的萎缩。
乘联会数据显示,一汽大众、上汽大众上半年国内零售销量同比分别下滑8%、4.1%。
为稳住局面,南北大众纷纷打出“油电同智”策略,欲补齐智能化短板稳住燃油车份额,同时纯电系列也不断开出优惠,以在迅速迭代的市场中保持竞争力。然而在自主品牌与新能源渗透率双双过半的大势下,这终究是暂时的权宜之计。
在大众眼里,新成立的大众安徽,就是为船大难掉头的两家合资公司探路,同时重塑被价格战消磨的品牌形象。
2016年,大众集团与江淮签约成立新能源汽车合资公司,成为大众品牌第三家中国合资企业。彼时特斯拉Model 3还未下线,蔚小理还在襁褓之中,MEB平台也未推出,大众就已经为重仓新能源赛道埋下伏笔。
随后大众集团增资扩股,拿下这家公司75%股权和全部管理运营权,并更名为大众汽车(安徽)。相比南北大众,“含众量”颇高且定调完全面向中国市场、专注本土化研发的大众安徽,被业界视作大众集团在华的“亲儿子”,也是大众自己的“造车新势力”。
并且大众持续深入地融入中国汽车产业生态。
大众投资10亿欧元在安徽组建的大众科技,是狼堡总部外最大的研发中心,也是大众唯一专注智能网联车的研发中心。它的主线任务,是为中国市场开发定制车型,且将新产品的开发周期、成本压缩30%,以达与中国本土车企并肩竞争的能力。
本土研发外,大众集团还建立了数字化销售服务、零部件公司,深入国内供应链。其与小鹏、地平线和国轩高科展开合作,前两者聚焦于智能化软硬件,后者则聚焦于电芯供应。
产品研发、市场定位、渠道革新、供应链本土化都一切从零开始,大众安徽就是大众集团在中国市场的新锚点。
倘若这条路走通,大众安徽的模式很可能会复制到南北大众,大众这家汽车工业的巨擘也有望在中国市场迎来第二春,甚至将经验反哺回全球市场。
根据大众集团的计划,2030年前,集团要在中国市场铺开超30款纯电动车型。它也将借此吹响冲锋的号角。
从现在开始算起,留给大众安徽和ID.与众还有两年时间,用以研发平台、验证市场。只是在格局接近固化的形势下,这也将是大众实现彻底反击再次跃迁的最后机会。
这位肩负品牌复兴重任的“新势力”必须要背水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