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家机构4家亏,养老险公司候在“黎明前夕”?

随着非上市险企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的发布,各公司上半年业绩浮出水面。

各类主体中,处在业务过渡期的养老险公司表现尤其值得关注。

截至8月6日,信风(ID:TradeWind01)统计发现6家已披露二季度数据的养老保险公司发现仅国民养老、国寿养老2家公司实现盈利;泰康养老、大家养老、恒安标准养老、新华养老4家公司均处于亏损状态。

承压的净利,折射出养老险公司的转型之难。

2004年以来,陆续有10家养老险公司获批开业。

最初此类机构的业务范围并不明确,甚至包含大量的短期健康险业务;市场充分发展后,监管对“养老”二字的界定日益清晰,养老险公司的转型迫在眉睫。

2023年末,金融监管总局下发过渡期为3年的《养老保险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下称《办法》),明确养老险公司只能经营“具有养老属性的保险(年金险、人寿险,长期健康与意外伤害险)、商业养老金(下称“商养”)、养老基金管理与保险资金运用”4类业务。

其中商养是养老险机构经营的“新型商业养老保险业务”,主要依托保险经营规则创新产品和服务,向客户提供养老账户管理、养老规划、资金管理、风险管理等服务。

《办法》落地后,过往曾成为部分养老险公司主力的短期健康险已不被允许,各公司也需要重新思考“养老”二字对产品设计、企业定位、公司战略而言,意味着什么。

当下业绩看,各养老险公司处于转型“深水区”。

2024年一季度,披露净利的9家养老险公司中,泰康养老、大家养老、新华养老与恒安标准养老4家亏损,对应金额为11.84亿元、1.37亿元、0.13亿元与0.04亿元。

截至二季度末,上述4家公司年内累计亏损为14.76亿元、1.98亿元、0.1亿元与0.05亿元。

泰康养老收入锐减

尽管净利承压,但保费规模上,泰康养老依旧“断层”领先。

上半年,其保险业务收入突破百亿关口,达142.07亿元;而位列第二的大家养老仅收入11.8亿元。

从一季度数据看,泰康养老保险规模在10家公司中依旧“拔得头筹”,共实现收入87.21亿元,大幅领先排名第二的平安养老。

区别于泰康人寿,泰康养老在支付端布局中,主要提供以团险为主的对公服务。

展业过程中,服务对象由企业拓展至职工、家属,在建立公对公合作同时,为具体服务对象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养老、健康、医疗保障方案。

泰康养老由此被称之为“职域服务”模式。

信风(ID:TradeWind01)了解到,泰康养老去年职域业务标准保费收入已近30亿元,续期规模保费超过120亿元。

截至4月末,该模式已服务企事业职工及家属超1000万人。

虽然持续领先行业,但泰康养老保险收入已大幅下滑。

2014年至2023年,保险业务收入连续10年正增长,2023年增速仍为18.9%;但2024年上半年收入却突然下滑达-20.93%。

收入的滑坡,或与逐步退出政府医保等业务有关。

中诚信国际发布的评级报告指出,泰康养老将在3年过渡期政策内逐步退出政府医保业务,未来不会新增相关业务。

此外,依照《办法》要求,泰康养老等养老险公司也陆续停售单独承保的惠民保,并退出共同承保的惠民保项目。

收入锐减的同时,亏损在持续扩大。

2023年,泰康养老净利亏损19.7亿元;今年上半年,亏损14.76亿元。

上年亏损主要由2大原因造成:一是赔付支出同比增长26.49%,二是资产减值损失同比扩大141.77%、造成投资收益下滑46.92%。

今年上半年,投资表现依旧承压,投资收益率仅为0.64%,在人身险公司中处于中下游。

不过半年度的投资收益率不能代表其长期水平。

《办法》即要求养老险公司健全以聚焦主业为导向的长期绩效考核机制,商业养老保险等业务的投资管理考核期限不得短于3年。

近3年,泰康养老平均投资收益率为3.73%。

盈利难之外,泰康养老还有一定规模的短期健康险业务未清退。

中诚信国际发布的评级报告指出,2021年至2023年,短期健康险在泰康养老总规模保费中占比分别为27.75%、29.44%、28.9%。

而此类业务已被《办法》禁止。

在未来的2年多时间里,泰康养老必须清退占总保费规模近3成的短险业务,这将对其造成不小的业绩压力。

商养日渐养成

泰康养老之外,各公司上半年的保险业务均业绩平平。

但须知,保险并非养老险公司的全部。

从实际经营看,养老险公司可不以保险经营为主业,甚至放弃经营传统保险业务。

例如,国寿养老即明确不涉及传统保险产品经营,只从事企、事业单位养老基金管理与养老保障委托管理;国民养老保险虽经营保险业务,但收入也不以传统保险为主。

保险之外,最受瞩目的当属只推出不足2年,至今仍在国民养老、国寿养老、太平养老与人保养老4家公司试点的商养业务。

商养独特之处有二:一是有锁定账户与持续账户,锁定账户60周岁后可赎回,但持续账户可按需赎回;二是突出需求分析、财富规划职能。

以国民养老为例。

其商养专区即有“一年滚动持有A款”、“三年期限保本A款”、“三十天滚动持有A款”、“501流动性产品A款”等多个产品。

“一年滚动持有A款”持有期为1年,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为4.69%,为混合类产品,可经由双账户购买。

该产品锁定账户有最低分配比例限制,客户年龄越大、锁定账户最低分配比例越高。

一家具备商养业务资质的养老险工作人员对信风(ID:TradeWind01)透露,“该业务比较受欢迎,在我们内部的销售数据比个人养老金产品更好。”

“现在很多年轻人有提早做养老规划的意识,国家也建立了个人养老金第三支柱。”上述工作人员表示,“不过个养账户封锁期太长了,如果临时有资金需求很麻烦。更多人愿意选择商养产品,它的产品形式、领取方式都更多样。”

从国民养老与国寿养老二季度业绩看,该业务颇具增长潜力。

国民养老保险披露,公司上半年保险业务收入为26.94亿元、商养业务销售达154.02亿元。

国寿养老披露,公司报告期内前5大产品均为商养产品,收入分别为25.7亿元、17.93亿元、5.3亿元、0.89亿元与94万元。

从盈利角度看,以商养业务为主的国民养老与国寿养老也是上半年披露业绩的6家公司中,唯二盈利的公司。

国寿养老净利为5.35亿元、国民养老为2.55亿元。

随着商养业务的推广,养老险公司或迎来新的转型机遇。

增资“蓄势”

当下各机构仍在深度转型探索中,业绩并未表现出喜人增速,但早早将养老赛道锁定为未来方向的股东们并未放弃,而是通过多种方式“蓄势”未来。

一是频繁夯实资金池、为业务拓展打地基。

信风(ID:TradeWind01)注意到,年内已5家养老险公司发布增资计划。

恒安标准养老在2月打响了年内注资“第一枪”。

据披露,其注册资金拟由2亿元增至4亿元,由全资股东恒安标准人寿出资。

去年刚完成10亿元增资泰康养老于4月表示,拟将注册资本增至90亿元,新增20亿元资金由泰康集团认购。

太平养老于5月表示,外资金融机构比利时富杰已通过10.75亿元的增资金额购得其约10%股权。

国民养老则于6月表示,注册资本将增至113.78亿元,由新股东安联投资完成2.28亿元注资。

频繁增加注册资本既为保证偿付能力,也在为未来拓展业务蓄力。

依照《办法》,若新设人身险公司要同时申请人寿保险、年金险、健康险与意外伤害保险,注册资本应不低于6亿元;若要经营“保险+商养”业务,注册资本不等于10亿元;加之养老基金管理,下限将升为30亿元。

另一方面,各养老险机构也在年内完成管理层更替。

信风(ID:TradeWind01)统计发现,年内已有包括国寿养老、平安养老、泰康养老在内的6家养老险机构布新任董事长、总经理履职情况。

最瞩目的当属泰康养老。

2月,泰康养老表示集团董事长陈东升将兼任养老子公司董事长一职,侧面展现出泰康集团对养老险业务的重视。

中国人保副总裁才智伟已于4月兼任人保养老董事长;新华保险总裁助理李文峰已于7月兼任新华养老董事长;国寿财险董事会秘书余贤群已赴任国寿养老总裁。

另有消息称,渤海银行原副行长靳超将加盟平安养老险,拟任总经理。

若靳超成功出任,市场中将有6家养老险公司实现管理层换新,9家公司实现董事长、总经理双双就位的“一、二把手”搭子组建。

“蓄势”完成,下一步是出发。

2023年末至今,《办法》限定的3年之期已过去8个月。

在未来的2年多时间里,资金齐备、领导就位的养老险公司们将通过何种方式聚焦主业、稳定盈利,正待关注。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