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债市在高涨的做多情绪推动下犹如一匹快马狂奔,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一度下行至2.1%的低位。然而,随着市场情绪持续升温,一场潜在的“过山车”行情也在悄然酝酿。
进入8月,债市走势急剧逆转。中长债利率在短暂触底后迅速经历了令人措手不及的“V”型反转,导致债券基金普遍陷入剧烈回调。在8月5日至12日短短一周内,10年期和3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分别上行了12个和9个基点。
这一变化如飓风般迅速波及到了公募市场。8月8日至12日的三天内,债券型基金的平均回报率大幅下滑,几乎“清零”了7月以来的全部上涨。Wind数据显示,7月1日至8月7日,市场上的近6000只债券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为0.2916%。但在8月8日、9日和12日,债基的平均日收益率便分别下跌了0.0674%、0.069%和0.1565%,三天累计跌幅高达0.2929%。
债市为何急跌?
在业内人士看来,此轮“过山车”行情的背后,央行的警示、监管力度的加大以及大行的卖出操作,都是导致债市剧烈波动的关键因素。
分析称,大行卖债和江苏四家农商行被启动自律调查是本轮调整的导火索。8月5日起大行开始卖出10年和7年国债,引发债市动荡。8月7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先是公告对江苏四家农商行启动自律调查,而后又宣布调查处理中小金融机构存在的出借债券账户和利益输送行为,再度冲击债市情绪。
天弘固收利率商金管理组负责人、基金经理彭玮表示,大行的卖出操作触发了8月初的市场调整,在级别层面仍是机构行为级别的调整,随着央行干预的加大,货币政策周期的利空信号逐渐明确。在彭玮看来,这有可能会是年内最大的货币、机构、仓位、情绪四周期共振的调整,或引发今年以来最大幅度的债市调整。
近日,央行再度亲自下场进行预期引导,亦引发了债市谨慎情绪。
央行在8月9日发布的《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表示,今年以来我国长债利率下行,一些资管产品的长债配置增多,随着短期内债券价格上涨,产品净值走高,吸引部分投资者将存款“搬家”到这类产品,对投资产品的风险和收益还需综合权衡。
央行再度强调“加强市场预期引导,关注经济回升过程中,长期债券收益率的变化”,并提出“对金融机构持有债券资产的风险敞口开展压力测试,防范利率风险”,强化从机构监管入手,提前预防风险。
天弘固收信用债管理组负责人尹粒宇表示,在央行进一步干预债市后,迅速调整投资策略,降低了久期和杠杆,以应对潜在的市场风险。
从一路狂飙到突然杀跌,债牛结束了吗?
今年以来,债市做多情绪高涨,资金疯狂涌入,国债收益率不断下探、屡创新低。债牛行情带动下,债基今年以来表现的也十分亮眼。
基本面预期相对悲观、政策宽松预期、风险偏好低迷、“资产荒”共同推升了今年国债收益率的走势。
从基本面看,经济修复偏弱,有效需求不足,市场预期偏低;从政策面看,货币政策保持中性偏宽松,继续宽松的市场预期较强;从资金面看,近期股票收益稳定性不高,叠加通缩压力下高收益资产减少,公募、保险等机构的配置资金更多流向债券市场,支撑债市持续上涨。此外,今年股市表现平平,股债跷跷板效应强烈。
然而,金融机构扎堆涌入债市,汹涌的买盘已经将国债收益率压到极限。在此背景下,央行连番出招,给债市降温。
央行先是温和喊话,提示国债价格过快上涨有风险。进入7月,央行直接宣布开展国债借入操作。而后,在8月这一轮债市急跌中,央行再度出面提示风险。
分析认为,央行频向市场喊话,主要目的并非打压债市,政策意图更多是避免市场形成单边预期,进而引发系统性风险。不过,这也意味着一旦未来债市出现非理性波动,央行便有可能出手干预。
当前监管的一系列“敲打”正在起效,市场又经历一场急跌。展望后市,债牛是否结束?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认为,综合市场分析来看,当前宏观经济延续弱修复态势,基本面对债市形成支撑,央行降息组合拳推动广谱利率进一步下行,叠加“资产荒”逻辑持续深化,长端利率下探,市场做多情绪仍在。
中金固收称,对于长端利率,考虑到央行兼顾防风险的目标,长债交易热情或有所降温,短期内利率或转向盘整,中长期走势则仍取决于后续经济环比修复形势,若修复不及预期,我们认为不排除在政策利率、货币市场和中短端利率进一步下行后,长端利率再迎补降的可能。
天弘基金经理彭玮认为,当前市场交易盘不止损,而保险、农商等配置盘提供了短期流动性,可能会出现市场暂时企稳的假象,但亏损筹码的止损需求仍在加大,部分交易机会或将显现。总体而言,市场调整力度较大,仍需谨慎应对,择机把握投资机会。
天弘固收短债管理组负责人、基金经理赵鼎龙表示,短期预计央行对市场仍有干预操作,债市仍有一定回调风险,但目前基本面和机构配置力量均利多债市,货币政策仍以宽松为基调,大幅调整以及促发市场负反馈概率仍不大。
综合来看,当前部分债市利空因素仍有待消化,长端债券未来的市场走势可能会陷入震荡。不过,从基本面来看,债市的上涨逻辑依然未变。
债市波动加剧,投资者如何化险为夷?
8月债市的“黑天鹅”事件令许多投资者感到措手不及。
实际上,随着债市零售化的推动,越来越多的个人投资者参与其中,这也使得他们对市场波动的敏感度显著提升。
数据显示,自2022年以来,债券基金的规模增长了超过2万亿元,占比从29.74%上升至33.07%。
债券零售化时代,波动加剧难以避免。如何面对波动仍是投资者和资管机构需要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
天弘固收团队在2020年创立了“天弘五周期”债券投资框架。这一框架通过科学化分析与严谨操作,力求精准刻画债市波动,争取稳定的收益来源。借助“天弘五周期”,他们能抓住各阶段债市的主要矛盾,前瞻性地把握交易机会,并提前规避利率风险。
迅速的策略调整,也让天弘基金在债市剧烈波动下成功守住投资者的收益。8月以来,天弘基金旗下短债和中长债产品的回撤幅度均低于市场平均水平。据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8月12日,天弘基金的短债产品平均最大回撤为0.10%,而全市场的平均回撤为0.16%;中长债产品的平均最大回撤为0.33%,亦优于市场平均的0.34%。
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一家能够稳定度过市场波动的大型基金公司,也许是更为明智的选择。银行证券基金研究中心负责人胡立峰指出:“债券基金大概每隔两到三年,都会经历一次较为剧烈的动荡。规模较大、抗风险能力强的大厂产品,通常能够平稳度过这些动荡期。”
*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所有阶段,过往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投资人应详阅《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独立判断和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