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车上半年销量、营收双双创新高,上调全年销售目标,极氪Q2扭亏为盈 | 财报见闻

基于超预期的财务表现,吉利将全年销量目标从190万辆调整至200万辆。吉利和雷诺共同开发的全新车型计划于9月在韩国推出。极氪将于三季度发布英伟达索尔芯片的全新旗舰SUV。

吉利新能源转型全面向新提速,上半年销量、营收双双创下历史新高。旗下汽车品牌极氪二季度扭亏为盈,将于三季度发布英伟达索尔芯片的全新旗舰SUV。

基于超预期的财务表现,吉利将全年销量目标从190万辆调整至200万辆。

吉利还表示,吉利和雷诺共同开发的全新车型计划于9月在韩国推出。据悉,新车由吉利和雷诺共同开发,将与吉利星越L共享平台,动力部分搭载1.5T油电混动系统。

8月21日,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发布2024年中报.

1)关键财务数据:

营收:2024年上半年,吉利汽车实现总收入1073.05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大幅增长47%。

利润:股东应占溢利105.98亿元,同比增长575%;若撇除一次性视作出售附属公司之收益等,实现扣非股东应占溢利33.7亿元,同比增长114%;稀释后每股收益1.04元,同比增长604%。毛利率为15.1%,同比增长了0.7个百分点。

现金流:净现金水平上升25.4%至357亿元创历史新高,现金储备充裕稳健。

2)主要业务表现:

上半年,吉利汽车总销量达到955730辆的创纪录水平,同比增长41%。其中,中国市场的销量为758302辆,同比增长35%,市场占有率达到6.96%,在自主品牌中排名第二。

海外市场方面,今年上半年,吉利汽车累计出口销量197428辆,同比增长67%。

3)全年展望:

基于超预期的财务表现,吉利将全年销量目标从190万辆调整至200万辆,同比增长21%,其中新能源销量同比增长70%,出口销量同比增长45%。

吉利汽车控股执行董事、吉利汽车控股行政总裁桂生悦在业绩发布会上强调,这些成绩证明,吉利已经扭转了过去几年较为低迷的局面,正在一步一个脚印实现几年前的战略规划。他将其形容为“重现辉煌的曙光”。

吉利汽车港股周三上涨0.13%。

吉利汽车集团副CFO 戴永介表示,吉利汽车尤其重视中小股东回报,未来也计划稳中有升的保持分红比例,让股东投资更有价值,预计2024年以及未来会保持经营利润30%以上分红比率。

极氪二季度扭亏为盈,三季度发布英伟达索尔芯片的全新旗舰SUV

吉利旗下极氪品牌上半年总交付量为87870辆,同比增长106%;截至6月30日,极氪已进入瑞典、荷兰、阿联酋、墨西哥等近30个国际主流市场,包括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右舵市场。

同天,极氪公布财报显示,二季度营业收入超200亿元,创单季历史新高,同比增长58%,环比增长36%,毛利率达17.2%。

上半年,极氪营业收入近350亿元,同比增长超60%。在香港会计准则下,剔除股份支付影响后,上半年极氪净亏损大幅收窄至0.7亿元,二季度实现扭亏为盈。

在稍后召开的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吉利控股集团总裁、极氪智能科技CEO安聪慧透露,极氪首款搭载英伟达索尔(Thor)芯片的全新旗舰SUV车型预计将在2025年第三季度发布。

安聪慧还表示,极氪001、007、009三款车型 一年内都不可能再有年款的迭代,当然不排除产品颜色和选装配置的一些变化。硬件工程都完成了,未来一年内会快速迭代软件,使用户有更好的智驾和座舱的体验。

领克销量同比增长54%,宝腾汽车销量再创新高,吉利和雷诺共同开发的全新车型计划于9月在韩国推出

吉利旗下领克品牌上半年的销量为126000辆,同比增长54%,其中新能源车型销量同比上升500%。

吉利表示,上半年领克稳步推进欧洲市场、亚太市场布局,业绩期内,领克正式进入阿塞拜疆、菲律宾市场。截至目前,领克已在欧洲7国开设了12家体验店,在亚太市场已落地10家领克中心和2家领克空间店。

吉利持股的宝腾汽车销量再创新高,上半年销量7.8万辆,净利润达1.26亿元。

从车型上看,吉利汽车新能源车型(包括插电混动和纯电动)上半年销量同比大幅增长,其中插电混动车型销量同比增长489%,纯电动车型销量同比增长51%。

谈及吉利与雷诺战略合作进展、HORSE成立情况,吉利控股集团CEO、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副主席及执行董事李东辉表示,吉利与雷诺共同成立的合资公司HORSE(Horse Powertrain Limited)合作顺利,预计9月份雷诺将在韩国推出全新大科雷傲(Grand Koleos)车型。据悉,新车由吉利和雷诺共同开发,将与吉利星越L共享平台,动力部分搭载1.5T油电混动系统。

李东还说,吉利和雷诺的合作基于双赢和互信,今年上半年销量4.2万辆,23年、24年上半年集团分别收到1.8亿、1.5亿元股息,在韩国及欧美市场拥有稳定的投资回报。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