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楼下的快递柜要赴港IPO了

最讨厌“仅退款”的公司。

作者 | 黄昱

编辑 | 刘宝丹

继顺丰控股、顺丰房托、嘉里物流、顺丰同城后,顺丰掌门人王卫即将迎来自己人生中第五家上市公司。

8月30日,丰巢控股有限公司(简称“丰巢”),正式向港交所递表,拟主板挂牌上市,华泰国际担任独家保荐人。 

这样一个主做快递柜生意、年初还曾陷入“撤柜”危机的公司,如今也计划要上市了。更出人意料的是,这个连亏多年的“快递柜老大哥”,在抓住“逆向物流”这一商机后,今年已实现了转亏为盈。 

整个快递行业已进入新一轮资本运作高峰,同属于顺丰系的顺丰控股正在寻求二次赴港上市,在首次递表失效后,于6月再次向港交所递表。

快递行业将开启新一轮竞赛,即便是做末端生意的丰巢,也难以不被卷入其中。在收费争议、竞争越发激烈等外部挑战下,丰巢无疑希望通过上市融资,来充实自身规模,以进一步提升竞争优势。

快递行业专家、双壹咨询首席顾问龚福照对华尔街见闻表示,丰巢最后一次融资还是2021年的事。快递柜作为一项持续性的投资项目,投资时间长,回报慢,需要长期资金的支持。

不过,在港股缓慢回暖的背景下,要想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丰巢必须要讲出一个更具有吸引力的商业故事。 

丰巢成立于2015年,彼时电商正处于蓬勃发展,快递业务量激增,末端配送成为制约物流效率的瓶颈。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包括顺丰、申通、中通、韵达、普洛斯在内的物流巨头们宣布投资5亿元成立丰巢。其中,顺丰持股35%,申通、中通、韵达各持股20%,普洛斯持股5%。

不过,2018年,“通达系”全部退出丰巢,有业内人士猜测,这主要与菜鸟也介入智能快递柜业务有关。在这场市场争夺中,跟阿里深度绑定的“通达系”必须选择站队菜鸟。

丰巢最后一次融资在2021年1月,据顺丰公告,丰巢本次将完成4亿美元战略融资,其投后估值约为34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超240亿元。

据丰巢招股书披露,如今,王卫及其全资持股的明德控股为丰巢的控股股东,通过与其他股东的一致行动安排,合共控股48.45%。

背靠顺丰和王卫,丰巢这些年加速扩张快递柜市场。2020年,丰巢还与彼时市场占有率第二名的中邮速递易重组合并。

作为如今全球最大的智能快递柜网络运营商,截至2024年5月31日,丰巢运营的智能快递柜已经达到33万组,共计约2990万个格口,覆盖中国31个省份的约20.9万个社区。

即便如此,快递柜的生意却不太赚钱。由于投资建设快递柜的巨额开支,丰巢一直处在亏损状态,2021年—2023年其分别亏损20.71亿元、11.66亿元、5.42亿元, 共计亏损约37.8亿元。

上市前夕,丰巢才扭亏为盈,今年前五个月盈利7160万元。对此,丰巢表示,盈利能力提升主要因快递末端配送服务的盈利能力显著增长、消费者智能交付服务及增值服务快速增长,以及营运效率提高。 

在快递末端配送服务陷入收入增长瓶颈的背景下,消费者智能交付服务是如今丰巢所能讲出的最动听的增长故事。 

所谓消费者智能交付服务,即消费者到柜寄件的服务。丰巢这部分业务的包裹量增长迅速,2021年大概为1.14亿件,2023年达到2.33亿件。 

从收入来看,2022年、2023年,消费者智能交付服务给丰巢带来的收入分别为3亿元、10.2亿元,到今年前五个月同比增长109%至6.9亿元,占总收入比例为36.3%,几乎快追赶上占总收入约40.8%的快递末端配送服务。 

消费者智能交付服务之所以能迎来大幅增长,主要在于消费者的退换货需求提升了。

丰巢指出,近年来,电商迎来达人直播与短视频带货模式的蓬勃发展,即兴消费热潮趋势极大地促进了商品销量的飙升,也相应地带动退换货需求的提升,为“逆向物流”市场开辟了一片广阔的商机。

灼识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3年,中国电商逆向件以22.7%的年复合增长率快速增长,未来五年也将保持20.7%的复合增长率,而电商正向件大概只有11.2%的水平。 

丰巢抓住了“退换货”这个大机遇,同时,其表示,已成功与领先电商平台构建与深度合作,将电商退换货综合服务与退换货流程无缝整合,成为不可或缺的退换货选择。

即便如此,龚福照指出,丰巢新业务的可持续性,以及在驿站越来越密集的情况下,丰巢如何防止快递柜主业进一步萎缩等,将成为其接下来面临的挑战。

为了寻找新的业绩增长点,丰巢从2022年开始利用自身的社区场景优势,进军洗护服务和到家生活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企业新一轮出海大潮下,丰巢也没有缺席,在2022年已经将智能柜网络扩展至海外。根据招股书披露,截至2024年5月31日,丰巢已经在泰国部署200组智能柜,规模还很小。 

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头部地位,下沉市场和海外市场,都将是丰巢未来发力的重点。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