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系织起了600亿“血液网”

产业新标签

自家电产业发端的海尔集团,如今在大健康领域的发力正更加阳谋。

通过控制海尔生物(688139.SH)、盈康生命(300143.SZ)和上海莱士(002252.SZ)3家A股上市公司,海尔系完成了血制品上游到下游的产业链布局,大健康资本版图愈加清晰。

日前,“海尔系”上述3家A股公司的上半年业绩已悉数出炉。

2024年上半年,海尔旗下的海尔生物、盈康生命和上海莱士的收入分别为12.23亿元、8.23亿元和42.52亿元,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4亿元、0.55亿元和12.41亿元。

据此合计,海尔的大健康A股部分的上半年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达到62.99亿元、15.30亿元。

虽然这份成绩单和海尔集团的主业相比,仍有差距,但三家主体的产业协同效应已初现苗头。

海尔通过3家公司织起的这张“血液网”,合计市值超600亿元,已达“昔日主业”——承载家电业务的海尔智家(600690.SH)市值的四分之一。

不仅如此,3家上市公司或仍将在各自领域通过并购实现扩张。

在地产降温、家电业务趋于常态化发展背后,海尔的大健康生态悄然生长,或许正被期望成为其新的产业标签和增长曲线。

入局上海莱士

2023年12月,海尔斥资125亿元从全球血液制品龙头Grifols,S.A.(基立福)手中斩获上海莱士的控制权。

随着交割的完成,今年7月30日,上海莱士正式成为海尔系大健康版图的新成员。

上海莱士主攻血制品,主要产品为人血白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等,与海尔“冷链技术”优势有着密切的联系。

血制品的原材料就是血浆。采浆站从人体采集得到血浆后,需要对其进行低温贮藏和运输。例如新鲜冰冻血浆、病毒灭活冰冻血浆、冷沉淀凝血因子的储存温度必须低于-18℃。

血浆经过分离后,就会被制成白蛋白、免疫球蛋白等血制品。

2024年上半年,上海莱士的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2.52亿元、12.41亿元。

这在A股血制品公司中位居第一梯队。

同期,血制品公司天坛生物(600161.SH)、派林生物(000403.SZ)、博雅生物(300294.SZ)和华兰生物(002007.SZ)的收入均值为16.32亿元,归母净利润均值为4.52亿元。

上海莱士的江湖地位,一定程度要归功于先前背靠外资股东基立福,可以代理其白蛋白在国内的销售。

目前进口白蛋白、自产白蛋白和静丙三大产品是上海莱士的主要收入来源。2024年上半年分别创收19.55亿元、8亿元和8.39亿元。

虽然基立福将上海莱士的股权转让给海尔,不过双方还签订了独家代理协议,确保上海莱士未来10年依旧拥有独家代理基立福白蛋白业务的权利。

位居行业第一梯队,上海莱士正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

“拓浆+脱浆”双路线

血制品有一定的特殊性,这是一个供应显著小于需求的行业。

2001年起,我国不再批准新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但《血液制品管理条例》规定,单采血浆站只能向一个与其签订质量责任书的血制品生产单位供应原料血浆。

血制品企业要想增加采浆站,只有2个选择:新设或收购采浆站。

新设采浆站并不容易。

一方面,单个采血浆区域内,只能设置一个单采血浆站;

另一方面,根据《单采血浆站管理办法》规定,血液制品生产单位设置单采血浆站应当符合当地单采血浆站设置规划,须经行政部门批准;若上一年度和本年度无偿献血量未能满足临床用血,这该区域不得新建单采血浆站。

正因如此,血制品行业的竞争更像是存量市场中的占坑之战。

行业选手主要通过收购采浆站获得血制品生产资质和扩大血浆供应。

“要收购血制品企业的话,就单单一个血制品证,就得5亿起。”一位血制品行业人士向信风(ID:TradeWind01)表示。

上海莱士的采浆站数量位居行业前列。

截至上半年末,上海莱士合计共有44家采浆站,主要集中在安徽、广西和内蒙古,分别各有11家、7家和5家。

据信风(ID:TradeWind01)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6月末,天坛生物、派林生物、博雅生物的采浆站数量分别为102家、38家和16家。

天坛生物、博雅生物均在“招兵买马”。

今年8月末,天坛生物计划以1.38亿美元收购武汉中原瑞德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控制权,以获得其所持有的5家在营采浆站;在此之前的7月,博雅生物收购GREEN CROSS HK HOLDINGS LIMITED(绿十字)100%股权,间接控制了绿十字旗下的4个采浆站。

如此背景下,海尔入主上海莱士后最主要的任务,或仍然是发挥自身的并购经验,促成上海莱士收购更多采浆站,以做大规模。

一位接近海尔的人士向信风(ID:TradeWind01)表示,目前海尔支持上海莱士推进“拓浆”和“脱浆”齐步走路线。

“拓浆”就是通过自建或并购采浆站的形式持续提升采浆量;

“脱浆”则是在血浆之外,关注其他管线研发的机会。目前上海莱士旗下针对活化蛋自C的血友病单抗治疗产品SR604注射液已获得临床批件,已进入临床l期的病人入组阶段。

“拓浆”或许仍然是重中之重。随着海尔的入主,未来上海莱士发展的重要方向或仍是并购采浆站,以做大做强。

三子协同

海尔对于大健康的布局由来已久。

早在2005年,海尔就创设了医疗低温存储设备企业海尔生物,从设备制造切入大健康领域,并于2019年推动海尔生物顺利登陆科创板;

同年,海尔旗下的青岛盈康医疗投资有限公司以18.23亿元交易总价收购了星普医科的控制权,也就是现在的盈康生命。

随着上海莱士的加入,海尔大健康版图中的三家上市公司正在蓄力潜在的协同效应。

海尔生物的数字化血液安全管理方案,涵盖了血液采集、制备、存储、运输到应用的环节;

同时,海尔生物的子公司重庆三大伟业制药有限公司(现更名为“海尔血技”),聚焦采血浆站领域,是国内少数具有采浆设备、耗材以及配套药品等全系列采浆产品的企业之一。

这均可为上海莱士提升采浆效率以及血制品管理提供助力。

盈康生命的肿瘤医院在手术等治疗场景中,显然也需要上海莱士的血制品供给。

如今,这三家上市公司涵盖了血制品从上游到下游的产业链,织成了海尔的“血液网”。

海尔集团董事局副主席谭丽霞如此形容:“在血液领域我们一直做的是‘饺子皮’,莱士相当于是‘饺子馅’,有了莱士的加入,我们这个‘饺子’就成了。”

2024年上半年,海尔生物、盈康生命的收入分别为12.23亿元、8.23亿元,同期上海莱士则达到42.52亿元。

这和海尔的主业家电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2024年上半年,海尔智家的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达到1356.23亿元,104.20亿元。

一直以来,家电是大众眼中海尔的产业标签。

但从市值维度来看,上述三家大健康领域A股公司的合计市值已经不可小觑。

截至9月5日收盘,海尔智家的市值已经达到2228.19亿元。同期这3家公司的市值为600.13亿元,已经达到海尔智家的四分之一。

这或意味着,悄然发展和布局的大健康产业有望成为海尔系新的“产业标签”。

并购扩容

这还不是海尔系在大健康产业规模的天花板。

目前,海尔系的上述三家A股公司均有可能通过行业并购进一步扩大规模。

和上海莱士类似,海尔生物、盈康生命一直以来就在通过并购实现生长。

2021年,海尔便操刀盈康生命以6.31亿元现金收购了苏州广慈肿瘤医院有限公司,推动全国网络建设。

2022年至2023年,盈康生命又陆续收购了深圳圣诺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优尼麦迪克器械(深圳)有限公司等,加强对影像设备、医用耗材的布局。

截至2024年6月末,盈康生命旗下合计坐拥友方、广慈、友谊三家肿瘤医院;器械板块则基本实现放射、生命支持、影像增强、慢病治疗四大场景的覆盖。

持续的并购扩大了盈康生命的业绩规模。

2024年上半年,盈康生命的收入已经是2020年同期的2.91倍。

海尔也在用“真金白银”支持盈康生命的发展。

今年8月末,盈康生命的再融资项目获得证监会注册通过,计划向海尔集团控制的盈康医投发行股份,以募集9.70亿元补充流动资金。

海尔生物同样在持续推进并购。

2020年,海尔生物收购了海尔血技的控制权,拓展了采浆设备的业务。

此后在疫情因素的催化下,海尔生物的疫苗安全、生物样本保存等业务板块呈现较快增长。

行业回归常态后,海尔生物的增速开始回落。2024年上半年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了3.71%、15.86%。

目前海尔系在A股血制品领域已经形成了“三驾马车”齐驱的态势。

随着未来的持续并购扩张,海尔的大健康版图是否会吸纳更多成员,值得关注。

在家电主业之外,海尔的这张“血液网”正在悄然铺开。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