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Insights | 新势力强势反弹:蔚来和小鹏的性价比之战

新势力们重回正增长轨道。

蔚来汽车昨晚公布最新财报,在美股市场大涨14%。

无独有偶,小鹏汽车近期股价同样也是高歌猛进,除了控股股东何小鹏大手笔增持以外,最新产品MONA M03大定突破6万,成功在10万+的价格站稳脚跟;

一季度看起来还岌岌可危的新势力们,似乎重新回到了正增长的轨道上。

这些重要头部公司的经营变化都透露了一个重要信号——

“新势力的强势反弹和传统势力的战略变动,形成了2024年汽车消费的新格局:新能源+智驾的大势已定,成本控制将成为胜负手。行业拐点还有1-2年就要清晰了。”

业绩改善,指引积极

蔚来汽车(9866.HK)交出一份非常强势的财报。

2024年二季度,公司实现交付量和收入的同期历史新高,公司二季度实现收入174.5亿元,超越市场预期的173.8亿元;

运营亏损47亿元,好于市场预期的48.6亿元;

毛利率9.7%好于市场预期的8.74%;

6.1-6.3万辆的三季度指引好于市场预期的56770辆交付目标,月均交付突破2万大关。

资本市场已经看到蔚来汽车的拐点涌现。

资料来源:蔚来财报

在随后的业绩电话会上,董事长、CEO李斌表达了更长期的乐观指引:

“长期月销目标达到4万辆,并实现25%的毛利率水平”。

同样表现出色的还有小鹏汽车(9868.HK),8月15日至今涨幅超过30%。得益于小鹏汽车优秀的二季报、控股股东何小鹏的增持以及强劲的新车销售成绩。

1)小鹏汽车二季度收入81.1亿元,同比大增60%,环比增长24%;

2)小鹏汽车二季度毛利11.4亿元,环比大增34.6%,同比扭亏为盈;

3)归属于普通股东的净亏损12.8亿元,同比大幅缩窄54.2%;

相比于之前月销不过万的困境,小鹏汽车最大的基本面改善来自于销售增长的恢复,重新扩张销量可以理顺许多业务障碍,比如用户信心。公司三季度指引4.1-4.5万辆交付,笔者判断得益于MONA的超高人气,实际交付有望超越公司指引。

董事长、CEO何小鹏还在8月21至23日,在港股市场以27.13港元增持100万股A类普通股,并以7.02美元增持约142万股美国存托股。

“并计划进一步增加对公司的持股。”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据社媒爆料,小鹏汽车MONA M03昨晚举办庆功宴,庆祝大定突破6万,小鹏汽车总裁王凤英甚至“痛饮”人生第一杯酒,庆祝小鹏MONA的关键胜利。

历经两年的蛰伏,王凤英重整小鹏供应链、重建销售渠道和机制、重树简化产品SKU,整个过程就像国产新势力这两年的境遇一样:迎难而上,强势反弹。

重塑产品,销量反弹

想要持续实现跳跃式升级的业绩表现,蔚来和小鹏都明白,必须要主动调整产品战略。“价格带下沉”是最灵魂的5个字。

先说蔚来,从5月开始重回2万月销,并且坚挺至今。最重要的调整就是3月中旬启动新的“BaaS”政策:

1)电池租赁费从每个月980元和1680元,降至728元和1128元,并且取消每月80元的电池保障费。等于一下子打了65折;

2)“租4送1”优惠政策;

3)购车后的第二年至第五年,每支付一次标准续航的租赁费用,就可以抵扣460元的电池买断费用,最高可抵扣22080元,购车还赠送60张换电券。

从那之后蔚来销量恢复增长,一举越过最危险的时刻。性价比还是王道,尤其在宏观经济整体有一定压力的情况下,高端车也不得不打价格战。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李斌还宣布,蔚来的经济性品牌“乐道”9月19日正式上市,9月底就将开启交付,并且预期4季度乐道L60将会交付

“2万台”。

这意味着蔚来在原有势能的基础,四季度有望冲击月销3万辆的大关。

在2025年李斌还讲了一个更大的故事:

“第三品牌萤火虫25年销售并交付;第三工厂开始建设并且25年9月份正式投产。”

如此一来,蔚来将打破原来“高端”的束缚,向14-80万的产品矩阵全面布局,通过销量刺激进一步优化汽车业务毛利率,最终达到扭亏为盈的目标。

王凤英则再次使用极强的洞察力,把性价比拉满的Mona打造成小鹏汽车下半年最强的底牌。

8月小鹏汽车交付1.4万辆,同比增长3%,环比增长26%。月底Mona M03上市,新车共分三个SKU,分别定价11.98/12.98/15.58万元,至今累积大定破6万辆,在10万+价格带玩智驾,充分击中用户痛点。Mona带来的销量增长,有望推动小鹏冲击9月份月销2万辆的成绩。

同时,小鹏汽车更好地掌握降本节奏,智驾方案成本从2.5万下降至1万+,BOM成本整体降低25%,四季度P7+还有望首次搭载小鹏纯视觉方案。整个下半年销量放大之后,小鹏汽车的三季度毛利率指引在15%左右。

新势力重整产品策略后,销量大幅反弹已经表明,“性价比”是下个阶段各家最重要的战略武器。

行业混战,趋势加剧

这几天成都车展,13万的帕萨特、12万的迈腾、11万的凯美瑞、12万的雅阁以及大众新出的7.99万的A级SUV,都在揭示一个信号:行业混战,已白热化。最惨烈的淘汰赛开始了,餐桌上吃饭的人会变。

上汽集团中报显示,公司二季度甚至出现单季亏损。日系三强,本田7月销量下跌41%,日产下跌超20%,丰田好一些,下跌6%。但扼住脖颈的行业趋势越来越紧,传统车厂商都在求变。

上半年中国乘用车市场同比增3.6%,汽车保有量突破2.3亿辆。其中NEV渗透率突破50%,比较反常识的一点是,一旦行业渗透率突破50%,后面的趋势是会加速而不是减速,以挪威为例,NEV超过渗透率50%后很快达到了80%-90%。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加快会进一步吸引新用户的选择。

一个冷知识,我国目前月销量前10的乘用车里,燃油车阵营只剩下大众朗逸和日产轩逸两个神车。

久而久之,燃油车阵营会陷入恶性循环——降价促销售,损伤经销商,加速二手车贬值,基本盘逐步瓦解。无论高端品牌还是大众品牌,无论中国品牌还是国际品牌,无一例外。

德系厂商还在奋力挣扎。

大众考虑关闭德国工厂,以进一步削减成本和增强竞争力。市场的理解是,全球第二大车企准备All in中国,江淮汽车大涨;

奔驰没有那么决绝,但同样以140元人民币的弹药投资中国,进一步丰富本土化乘用车和商务车的阵容产品。2025年投放中国专属的全新纯电长轴距CLA车型、长轴距GLE SUV 新车型,以及全新的豪华纯电MPV。其中,长轴距GLE SUV 新车型首次由中国团队主导研发。这一转变再一次验证了中国产业链已经牢牢占据全球新能源车的制高点,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白刃战,2025年拉开帷幕。“餐桌上最后的玩家”,即将揭晓。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