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车企驶入命运拐点

等待深蹲后起跳。

作者 | 柴旭晨

编辑 | 周智宇

曾经在中国市场掌握绝对话语权的合资车企,正遭遇前所未有的痛苦,市场份额持续被蚕食、利润也一再缩水。原先偏居一隅的自主品牌和新势力,却大步走向聚光灯下,成为新主角。

近日,车企的三季报陆续放榜,国内几家大型汽车集团均出现财务数据普降。这其中,曾背靠大众、通用在市场最卖座的上汽集团、握手日系“两小强”的广汽集团等都经历着利润的大幅下滑。

原因在于,随着产品力、开发速度、营销获客能力的“掉队”,他们旗下的合资品牌份额正被后浪们加速掠夺,曾经“利润奶牛”的地位不再。此时,“后浪”们将迭代速度卷到消费电子产品级别,欲风卷残云般将战况推向终局。

冰面下,一场时代的变迁加速而至,但合资玩家也不甘就此沉沦,他们正重新适应游戏规则,开始与时间赛跑。他们也深刻意识到,在残酷的变革与竞争面前,没有谁能永立潮头。

阵痛

今年“金九银十”的传统收获季,对车市玩家来说却是冰火两重天,倚靠合资的汽车巨头,内部已警铃大作。

三季度,广汽集团营收出现逾两成下滑,伴随销售下滑的是利润大幅缩水,当季亏损近14亿元,创2010年上市以来最大单季亏损记录;综合今年前三季度,广汽的净利润也仅为1.2亿元,同比下滑97.34%,若以期内47.43万台销量估算,其单台车利润仅数百元。

重压之下,广汽集团宣布将总部从广州珠江新城CBD,远迁至番禺以节省成本;其实自去年起,广汽产线或合资品牌减员的消息便已甚嚣尘上。

身为中国汽车行业风向标之一,广汽的境遇令行业惊叹。这却也是整个合资车企生存状态的侧写。今年三季度,上汽集团、长安汽车的利润也都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他们的业绩压力主要源自燃油车市场份额下滑、价格战空前激烈。

像广汽还承担了关闭油车产线的费用。今年9月,本田宣布关闭两条中国合资产线,年产5万台规模的广本第四生产线位列其中,相关支出或将达到十几亿元,被作为“一次性开支”在广汽集团三季报中计提。

回看六年前的辉煌时刻,彼时广汽年净利润高达近110亿元,如今这位汽车巨鳄的利润只剩高峰时的零头。

而在那个合资品牌主导的燃油车时代,BBA位于塔尖,大众、丰田、福特、通用等把持着主流市场,自主品牌想要占据一席之地,只能大打价格牌,走低端“平替”路线。

这番市场格局,被新能源变革撕开了裂缝。“老钱”的神经加倍紧绷,德系、美系车企也夜不能寐,被迫加入价格战以守住份额,部分经销商也在销售困境下萌生退网之意。

目前,广汽有超六成的销量仍来自广丰、广本,这两大合资品牌正受到市场重创,出现了两位数的下滑。其中广本同比下滑近30%至30.9万辆;广丰同比下滑近25%至51.8万辆。上汽、长安的情况也类似。

合资品牌不再是这些老牌车企的现金奶牛,巨头们遍地掘金的“躺赚”日子不再。

合资受阻的同时,旗下的自主品牌却没能顺利承接。前九个月,广汽传祺卖出了27.7万辆,同比下滑6.4%;埃安更是下滑了35%至22.68万辆。

大象转身不易,同时随着价格战的愈演愈烈,产品力逐渐露怯,陷入同质化竞争泥潭的大厂们不得不“以价换量”。但这显然并非长久之计,如今财报已然给出了答案。

当“利润消失术”上演,车市的残酷也更赤裸地展现在市场面前,自主品牌们更加快了瓜分的速度。乘联会预测,10月份乘用车自主品牌市场份额将超过六成,王传福更放言,未来3-5年,合资品牌的市场份额将萎缩至10%。

曾经市场上的绝对主角,如今却被陷入群狼环伺的境地。似乎市场一时难以走出内卷叙事,但合资大厂将就此认命吗?

重生

眼下,这些昔日风驰电掣的领跑者们,已经加快了自省与反应的节奏。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合资品牌在海外市场依旧风生水起。丰田与大众凭借多年的积淀,仍是全球整车企业的TOP3,全球利润丰厚;在华跌落的通用汽车却在北美等市场靠着皮卡、大排量高端车型盈利颇丰。

这意味着他们的困境聚焦于与中国市场的消费节奏的脱钩,以及新能源转型路上的失速。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国际品牌想要改变自身境遇,就需要在中国重新定位,在技术上做出有效突破。

上汽集团新任总裁贾建旭在近期内部会强调,上汽要实现整车和零部件和整车企业的协同,既要降低看得见的成本,也要降低看不见的成本;部分品牌要用油车利润补贴电动车业务亏损,先求生存、再谋发展;合资品牌要重押爆款车型,挽回员工、供应商、经销商的信心。

同样,广汽集团也筹谋着增效。内部指出要全面向比亚迪、上汽集团学习降本,呼吁体系内的零部件企业先让出利润,保整车活下来。广汽本田在关闭两条油车产线的同时,又预备开设新能源产线。

广本年产能12万台的新能源汽车生产线建设项目计划于年底投产;其电动化战略进程也在提速,将在广州车展亮相其烨P产品序列及W纯电架构;丰田也在储备纯电技术,在陆续发布全固态电池等技术后,预计将在2026年亮相下一代电车产品。

有了这些反攻计划,“两田”在度过波动后,或许仍有蓄力起跳的可能。

看得出,两大合资巨头均奋力向外传递筑底回暖的信心。不过想要找回往日的辉煌,便需要自主品牌发力,与合资一起扛起大梁。

“我会跟董事长一起亲自抓大乘用车的协同,因为这是(上汽集团)成功的关键,也是唯一的希望”。在内部会议上,贾建旭要求智己汽车要强声量、上规模,在奥迪项目的助攻下实现突破。

另一边,将总部远迁的广汽集团,目的之一就是来到传祺、埃安和广汽研究院所处的番禺汽车城,对自主品牌的管理模式由战略管控向经营管控转变。有接近广汽的人士指出,之前集团对自主品牌的管理,采用传统战略管控模式,研发、制造、销售等环节相对分离。

对合资大厂而言,曾经的高光已成过眼云烟,不过短期的变化不代表行业终局,他们手中还有不少筹码。

这场痛彻心扉的行业巨变已经让老大哥们改变心态,纷纷“躬身”向新生代学习,更加尊重市场和消费者。这场与时间的紧急赛跑,或许也将赋予他们迅速应战的能力,只有习惯变革才能处变不惊。

想在日渐激烈的行业洗牌中留到最后,上汽、广汽、长安等老牌巨头们也要掌握自己反攻的节奏了。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