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投资李蓓昨日在一个活动上发言称:
前几天有一个新闻,可能被市场忽略了。这条新闻就是诚通控股、国新控股获批发行五千亿长期债券用于稳增长。这个钱大概率是给央企注资,按照这个央企的65%的负债率它大概率可以再撬动三倍的杠杆,也就是说,其实这个五千亿,可能最后是一点五万亿的刺激的体量,将会是非常有效率的。
那么,这条新闻具体讲了什么,央企注资是否真的可以撬动三倍杠杆?多家券商对此作了详细分析。
11月25日,中国国新、中国诚通披露的待发行中期票据募集文件中提到,将分别发行3000亿元、2000亿元的稳增长扩投资专项债,用于重点支持“两重”、”两新”项目投资。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诚通、中国国新是国务院国资委全资持股的两大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单位,业务运作以财务性持股为主。2024 年起开始发行的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两重”“两新”项目投资需要一定配套资金,两大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发行“稳增长扩投资专项债”或有助于降低地方政府的资金配套压力。
本轮央企加杠杆的空间有多大?投资方向和渠道有哪些?预期将带来怎样的效果?
央企加杠杆是否会成为主流?加杠杆空间有多大?
央企加杠杆是否会成为主流?民生证券介绍指出,未来中央政府加杠杆,同时伴以央企加杠杆,两条腿走路似乎更合理可行:
历史上还尚未有过央企集中加杠杆的时期。与此同时,部分央企在债务增量,尤其是债券发行增量上,还有不小的空间,确实不失为当前地方化债背景下,在释放地方自身投融资的基础上,经济增长引擎上的有力补充。
与此同时,当前宏观图景及政策演绎当中,中央政府加杠杆已然在途:对比世界各国的负债率看来,我国仅计算中央政府的负债率水平并不算高,空间还比较充裕;但在实际的经济运行管理当中,同时伴以央企加杠杆,两条腿走路,似乎也更合理可行。
那么加杠杆空间有多大?民生证券表示:
空间的问题上,从总量上来看仍有一定的想象空间,目前央企资产负债率已得到控制,债券占债务的比重也在相对合理可控区间。但有一点需要考虑的,便是项目对应以及回报率的问题。
节奏问题方面,或许仍需逐步观察政策的效果评估,广义的中央加杠杆叠加地方化债后的活力释放,或许可以保有更多积极的态度来观察。
东吴证券认为,短期内继续增加的概率不高:
结合中国诚通、中国国新剩余可用银行授信额度合计达5589亿元,“稳增长扩投资专项债”主承销商为国开行、四大国有行、招商银行分析,预计未来“稳增长扩投资专项债”主要由商业银行承接,本次披露的5000亿元“稳增长扩投资专项债”额度短期内继续增加的概率不高。
2024年10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在国新办发布会上透露,明年要继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并优化投向。为对冲国内经济发展压力、应对海外环境的复杂变化,2025年赤字、特别国债、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等积极的财政政策措施可能会进一步加码。基于中性预期测算,2025年国内政府债券净融资规模可能将达到14.5万亿元,同比增长约32%,大致相当于2024年11月国内债券市场规模的8.4%。
有哪些投资方向?预计带来什么效果?
东吴证券表示,产业基金投资与股权投资可能是中国诚通、中国国新支持“两重”“两新”项目建设的主要路径。而投资主要有两大方向,产业投资为主,央企股权管理、纾困央企为辅:
一方面,两大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能够借助“稳增长扩投资专项债”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等领域的支持力度。中国诚通或将重点行业投资主体聚焦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业、民生幸福产业、资产管理及其他等5大方向。中国国新主要投向符合国家创新驱动战略方向的项目,包括但不限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绿色制造、空间和海洋产业、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保、智慧城市和数字社会等。
另一方面,合理开展对其他央企的纾困工作有助于落实“防风险”目标,维护央企 信用资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最终助力“稳增长、扩投资”。
预期效果方面,东吴证券表示,“两重”“两新”领域的项目建设或将进一步加速,有助于进一步刺激汽车等商品销售及机械设备等产品生产:
预期未来超长期国债对国内需求端改善,进而传导至供给端生产加快将发挥更加显著的作用。参考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前三季度,在超长期特别国债的资金支持下,“两重”“两新”项目建设加快,政策效能加速释放,有效激发了内需潜力。
内需改善传导至供给端,推动了相关领域的生产加快。前三季度,食品制造机械、农产品加工专用设备、金属冶炼设备等与设备更新有关的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8.1%、34.6%、13.2%;新能源汽车、家用冷柜、房间空气调节器等与消费品以旧换新有关的产品产量也保持较快增长。
本文综合自民生证券《央企加杠杆?》和东吴证券《如何看待央企稳增长扩投资专项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