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指研究院:今年前11月重点房企拿地总额同比降幅显著收窄

中指研究院
2024年1-11月,TOP100企业拿地总额7431.8亿元,同比下降31.5%,相较1-10月降幅收窄7.1个百分点。9月底以来一线城市接连一系列政策优化,市场活跃度保持较高水平,有望带动短期市场活跃度延续。从新增货值来看,华润置地、保利发展和绿城中国位列前三。

当月要点:

1、重点房企拿地总额同比降幅显著收窄

2、自然资源部242号文落地,标志着专项债用于土地储备的正式重启

3、从各城市群拿地金额来看,长三角继续居四大城市群之首

01重点房企拿地总额同比降幅显著收窄

2024年1-11月,TOP100企业拿地总额7431.8亿元,同比下降31.5%,相较1-10月降幅收窄7.1个百分点。9月底以来一线城市接连一系列政策优化,市场活跃度保持较高水平,有望带动短期市场活跃度延续。

11月,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接连出让多宗高总价地块,这些地块均由头部央国企摘得,带动TOP100企业拿地总额同比降幅显著收窄,但拿地企业仍集中在央国企和地方国资,民营房企拿地仍较为审慎。

图:2022年1月-2024年11月TOP100房企累计拿地总额

数据来源:CREIS中指数据 数据范围:包含招拍挂权益土地及收并购土地

从新增货值来看,华润置地、保利发展和绿城中国位列前三。2024年1-11月,华润置地以1091亿元新增货值占据榜单第一,保利发展以1001亿元新增货值位列第二,绿城中国新增货值规模为958亿元,位列第三。TOP10企业2024年1-11月新增货值总额7037.0亿元,占TOP100企业的32.0%,新增货值门槛为100亿元。

02自然资源部242号文落地,标志着专项债用于土地储备的正式重启

11月11日,自然资源部对外发布《关于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收回收购存量闲置土地的通知》(自然资发〔2024〕242号),明确了收购目的、收购标的物范围、收购价格要求等多个方面,242号文落地也标志着专项债用于土地储备的正式重启,解决了收购存量闲置土地的资金“卡点”问题,有助于提升地方政府收购存量土地的积极性。

“242号文”明确了收购目的、收购标的物范围、收购价格要求等多个方面,若地方政府能加快落地执行,有望产生“一举多得”的政策效应,一是有利于地方政府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市场存量房地产用地规模,改善土地供求关系,同时部分优质项目再入市也有助于增加地方土地出让收入;

二是可以增加企业资金流动性,有利于房企集中资金用于保交房,改善市场预期,同时也有助于改善企业的土储结构;

三是可以提供满足市场需要的新产品,进一步改善供求关系,这些均有利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除此之外,收储后形成“净地”“优地”,也有利于补齐公共服务设施短板改善环境,满足居住需要,同时可以腾出空间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有效投资。

在政策实际落地方面,期待项目对国企、民企项目一视同仁,避免地方政府与国企平台内部循环,加大对民企的支持力度,增加收购民企项目比例,促进收回的土地可以形成有效供给。

房企也应抓住政策机遇,利用对自身地块的了解,可以针对地块提出方案,促进项目审核纳入储备库,更有利于提高收购效率、调整自身土储结构。

03重点区域及城市房企拿地

从各城市群拿地金额来看,长三角继续居四大城市群之首。2024年1-11月,长三角TOP10企业拿地金额1609.6亿元,继续居四大城市群之首,京津冀TOP10企业拿地金额1072亿元,位列第二,长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增幅均较高,主要是11月北京、上海拍出多宗高总价地块;粤港澳TOP10企业拿地金额588亿元。

从重点城市拿地金额TOP10房企来看,央企、国企和地方国资仍是主力,民企仅在重点深耕区域补充土储。保利发展在北京、上海、西安、成都等多个城市拿地金额均进入前十,在上海和西安均位列第二;中海地产、绿城中国、华润置地在3个城市位列拿地金额前十。

滨江集团聚焦杭州,在杭州位列拿地金额第一,金基地产、润达丰滨江等区域性房企深耕重点城市增加土地储备。

从全国住宅用地成交总价TOP10来看,11月高总价地块主要位于北京、上海。入榜地块中,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旧城区改建项目1019-0014地块、小红门乡剩余土地一级开发项目XHM-10、12地块、十八里店朝阳港一期土地一级开发项目1303-692、683、1301-L01、L02地块以总价153.32亿元位居榜首,出让地块包括3块住宅用地,总土地面积14.7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39.4万平方米,再次刷新北京土地出让金记录。

从城市来看,北京有4宗地入榜,总成交金额293.2亿元;上海有5宗地块入榜,总成交金额为221.4亿元,杭州有1宗地块入榜。

本文来源:中指研究院,原文标题:《2024年1-11月全国房地产企业拿地TOP100排行榜》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