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已正式入冬,开启了冰冻模式,新能源汽车却正迎来朝气蓬勃的春天。
中汽协数据显示,11月新能源汽车月度产销量再创历史新高,双双突破150万辆。今年1-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134.5万辆和1126.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6%和35.6%。
新能源的盛世之下并不风平浪静,新能源市场的“二八定律”逐渐显现。绝大多数市场份额,被头部的比亚迪、吉利等车企所占据。与之相对应的是,从威马到高合,从哪吒到极越,不断有新能源品牌被市场抛弃。越来越多的新势力,开始把“活下去”挂在嘴边。
透视那些活得比较“滋润”的车企后可以发现,他们都在新能源领域有着完善的体系布局,有着行业领先的智能电动技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坚持自主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才是中国汽车品牌做大最强的不二法门,才是推动中国汽车产业融合升级的造车真谛。
全球新一代智能电动技术赋能,吉利银河迎来爆发增长
12月中旬的上海,气温只有个位数,大街上已经少有行人。但位于浦东新区的吉利银河体验中心却人声鼎沸,前来看车、试驾的消费者络绎不绝,钟先生就是其中一位。“上海以旧换新的补贴政策到这个月底就到期了,所以想抓住机会,把我的老捷达换掉了”。钟先生如此说到。
而谈到意向车型,钟先生也早已心有所属:“准备买吉利银河E5,这款车售价不高,但是外观很大气,空间很宽敞,用的还是吉利自己研发的神盾短刀电池,安全有保障,不用担心电车自燃。”
备受钟先生的吉利银河E5,是吉利于今年8月刚刚推出的一款A级纯电SUV,搭载了神盾短刀电池、GEA全球智能新能源架构、银河11合1智能电驱等吉利最新的造车科技。
这款车上市以后,销量就一路飙升,屡屡打破A级纯电SUV交付记录。上市20天交付破1万、45天交付破2万、上市85天交付破4万辆、上市119天交付破6万辆……
无独有偶,基于GEA架构打造的吉利星愿、率先搭载雷神EM-i超级电混的吉利银河星舰7 EM-i等全新车型,也都纷纷“爆单”了:星愿上市16天交付量破1万辆、49天交付破3万辆,银河星舰7 EM-i上市7天交付超6500辆……推一款,火一款,吉利银河俨然成了“爆款制造机”。
生产这些车型的吉利临海基地、贵阳基地等工厂,也开启了加班加点模式,只为了尽快把产品交到消费者手上。
在银河E5、吉利星愿等车型的助力下,吉利新能源销量也水涨船高,11月批发销量超过了12万辆,同比增长94%。其中,吉利银河销量75228辆,同比增幅更是达到了121%,成为销量增速最快的大厂新能源。
吉利银河为什么会突然迎来爆发?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在接受采访时说道:“从商业的本质来看,企业和企业的竞争就是产品的竞争,产品和产品的竞争就是成本的竞争,成本竞争最终取决于技术的竞争。”
在他看来,造车没有秘诀。“领先的技术和高价值的产品,再通过质量体系、渠道管理体系等,给用户提供全面越级的体验,这是竞争的本质。”淦家阅如是说。
只有技术领先,才能真正降本。当前,“智能吉利2025”战略布局已经基本完成,已经从技术投入孵化期,迈进了技术产出期。神盾短刀电池、雷神EM-i超级电混、龙鹰一号7nm车规级芯片、11合1混动电驱、Flyme Auto智能座舱等一系列新技术喷涌而来,并且快速搭载在银河E5、吉利星愿等全新产品上,从而让吉利新能源迎来了快速增长的爆发期。
无惧8针同刺与真弹枪击,院士、教授一致点赞神盾短刀电池
消费者认同一款产品的理由可以有很多,但选择新能源汽车时,往往会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电池安全上。尽管新能源汽车的起火概率并不比燃油车高,但电池起火比汽油起火更难扑灭、复燃率较高,使消费者选购新能源汽车时,更倾向于电池安全性能更好的汽车。安全系数更高的吉利神盾短刀电池,无疑是当前行业中最值得信任的一款,这也是打动钟先生选购银河E5的关键因素之一。
从电池形态来看,神盾短刀电池比市场中常见的长刀电池结构设计更紧凑,其单体长度只有580mm、厚度18.2mm,而其他厂商的长刀电池单体长度是960mm、厚度是13.5mm。相比之下,神盾短刀电池的长度比长刀电池缩短40%、厚度增加35%。
据北京人大附中物理教师李永乐在一堂公开课上介绍,缩短电池长度、增加电池厚度的方式可以减小内阻,进而达到减少热量产生、减缓电芯内部化学反应速度、减少副反应的目的。神盾短刀电池同时实现了长度短、厚度大、横截面积小,有效降低了“热失控”的可能性,体积的优势还转化为提升50%以上的利用率,以及达到192Wh/kg的能量密度。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金涌,此前在一次行业论坛上公开表示:“吉利神盾短刀电池在结构创新方面展现出了卓越成果,这些创新举措为锂电池的结构优化提供了优秀范例。”
从安全性来看,神盾短刀电池除具备降低热失控可能性的优势之外,还在内部采用湿法双涂层隔膜和氧化铝等耐热涂层,在外部电池包采用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构型、高强度复合上盖、高度稳定的“田字格”框架结构、“三明治”结构底部“盔甲”、双重热电分离等独到设计,形成对内部电芯的全方位高强度保护。
一系列试验验证结果表明:神盾短刀电池电芯可顺利通过中汽中心“8针同刺”试验与8针同刺与5.8mm真弹枪击贯穿试验,依然电芯不冒烟、不起火、不爆炸。同一块神盾短刀电池包连续通过海水冲浪、高原极寒、高频次刮底(3次刮底)、极限碾压、电池包侧柱碰、烈焰炙烤试验,电池包无起火、无爆炸现象。
此外,神盾短刀电池还拥有出众的可靠性、快充性能和耐低温性能。经过实测,在完成921次的完整充放电耐久测试之后,神盾短刀电池包依然拥有90.5%的健康度,电芯从10%充至80%仅需17分钟,在-30℃的环境中,电芯容量保持率仍可达90.54%,实现对长刀电池性能全面超越。
12月10日,在“2025中国年度车”评选中,经48位专业汽车媒体人组成的权威评委团队严格测试、审核,神盾短刀电池荣获“2025中国年度出行技术大奖”,与华为乾崑智驾(HUAWEI ADS)成为唯二获此殊荣的行业顶尖技术,更击败宁德时代骁遥超级增混电池,成为行业内唯一获得此奖项的电池品牌。
拒绝“EV受限”,雷神EM-i超级电混极致节能又极致安全
“安全”是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中立足的根本,除动力电池本身的安全性之外,新能源汽车的“EV受限”,同样是让消费者头疼的问题。在保障动力电池安全性的基础上,消除消费者对“EV受限”的顾虑,将赢得更大的市场接纳度。毕竟新能源汽车不仅仅是纯电动车,插电混动、增程式汽车面临同样的问题。
12月6日刚刚上市的吉利银河星舰7 EM-i,目前已在深圳、台州、西安、济南、苏州等全国各地开启首批百城大规模交付。在武汉首批车主交付仪式上,徐先生就说:“看中吉利银河星舰7 EM-i不光是因为它价格好、配置高、空间大、油耗低,更重要的是它在车速比较高的时候,不会有动力断档,让我很放心。”
吉利银河星舰7 EM-i传承着吉利的安全基因,在配备神盾短刀电池之外,还拥有雷神EM-i超级电混的新一代“冗余安全”。其基于吉利GEA新能源专属架构打造,得益于原生“油电共生安全设计理念”和“油电隔离”结构,让高压电线、高温排气管都有自己的专属通道,真正实现了“高压、低压不干扰、油电共生更和谐”,根源上解决电混车型的安全隐患。
另外,吉利银河星舰7 EM-i采用全球领先的动力超额设计,在行业首次实现P1电机、P3电机、发动机互为冗余备份,神盾短刀电池5级冗余算法,避免电池极度欠压,确保车辆任何情况都不发生动力丢失,拒绝“EV受限”。经过实测,吉利银河星舰7在亏电状态下以155km/h的高速在高环上连续行驶2个小时,仍没有出现性能衰减,也就是徐先生所说的“不会有动力断档”,新能源汽车的“EV受限”短板就此消除。
清华大学智能绿色车辆与交通全国重点实验室汽车碰撞实验室主任张金换评价道:“搭载雷神EM-i超级电混的车型通过了中汽中心行车零失控和高速行车可靠性两项认证,实现了混动安全的再次升级。”
当然,“安全”只是吉利银河星舰7 EM-i带给用户超高价值之一。其大量搭载吉利领先的电动化、智能化技术成果,包括首发搭载E-DHT智能无级11合1混动电驱、碳化硅无级变压模块等领先新能源科技,为用户带来新一代超强节能、新一代无损电感、新一代冗余安全、新一代AI电混、新一代品质电混的五个“新一代”电混体验。据了解,吉利银河星舰7 EM-i拥有同级最低3.75L/100km油耗,综合续航达1420km,引领电混SUV亏电油耗迈入3L时代。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监事长李开国也对吉利银河星舰7 EM-i搭载的雷神EM-i超级电混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雷神EM-i超级电混同时做到了真电感、真智能,有智能技术的加持,在智能油电决策、行车安全、制造工艺、可靠性验证,以及品质的标准上,给用户带来更节能、更智能、更安全的出行体验。”
以安全为根基,吉利构筑“高质优价”护城河
从神盾短刀电池到雷神EM-i超级电混,可以看出安全始终是吉利造车的第一优先级。在新能源时代,吉利并没有因为关注电池安全而忽略整车安全。相反,吉利银河旗下新能源汽车的整车安全性依然傲立于市场。
在“智能吉利2025”科技成果的支撑下,吉利独有的“神盾电池安全系统”,为吉利银河的新能源汽车构建了坚实的整车安全基础。自吉利银河诞生起,已开展多次围绕神盾电池安全系统的整车安全验证试验,包括吉利银河L6顺利通过的三车高速连续追尾碰撞试验,吉利银河E8成功挑战20吨失控重卡夹击“魔鬼碰”,以及吉利银河E5顺利通过“魔鬼串行试炼”后仍可正常行驶,电池包有轻微“皮外伤”,内部电芯完好无损,均是吉利银河模拟用户真实用车场景中的安全隐患,印证旗下产品拥有整车超高安全性的极端方式。试验结果全部表明:吉利银河就是最能让用户放心的主流新能源汽车,用户面对涉水、非铺装路面,甚至遭遇十字路口“两面夹击”时,仍可获得足够的逃生空间,“高价值智能精品车”名副其实。
当然,在新能源“下半场”,仅仅盯着安全或者智能,并不是从红海中杀出血路的保障,以安全为根基,打造全面高价值的“高质优价”智能精品车,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近十年来,吉利已累计研发投入超2000亿元人民币,以智能新能源转型为核心,在践行“智能吉利2025”战略的进程中,在新能源科技、人机交互、智能驾驶、车载芯片、低轨卫星等技术领域进行大量探索,并将战略成果快速转化为可投入量产的车载科技,构筑起独具特色的“高质优价”护城河,才形成如今吉利银河的后来居上。
就目前来看,吉利银河除不断把神盾短刀电池、银河Flyme Auto智能座舱、无界空间等行业领先的科技成果投入量产外,也在通过OTA的方式不断提升产品价值。9月底,吉利银河E8完成首次大版本OTA,基于吉利星睿智算中心和星睿AI大模型打造的Ai银河精灵“上车”,极大地拓展了用户控车的场景范围,让用户用车更安全、更便捷;不久后,吉利银河E5也将迎来首次大版本OTA,为用户推送更智能、更安全的功能,实现整车价值的不断进阶。
吉利银河在发布次年即实现全面爆发,根源在于基于安全的电动化、智能化体系力,能够在技术的竞争中坚守初心、赢得民心。纯电车续航里程再长,电混车百公里油耗再低,用户的信任仍然会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上,只有在保障安全的同时提升性能、空间、驾控、智能等方面的体验,才能让“挑剔”的消费者满意。
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下半场”,“安全性”仍是各个车企在市场中安身立命的根本。在这方面,持续打造以安全为核心的“高质优价”竞争力的吉利银河,已然为整个汽车行业树立了样板,值得所有造车新势力对标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