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宏观政策力度展望:18bp到80bp?

沧海一土狗
想要把通胀做出来,我们先得做出足够的宏观政策冗余,并保持一段时间。目前整个宏观政策力度大概在18bp的位置,我们需要把宏观政策力度拉到80bp,甚至150bp的水平。

货币政策和宏观政策的关系

在过去的一年里,实际政策利率大幅向下,一年存单利率从2.41%下降到了1.61%,下降了80bp

但是,通胀数据却没有什么起色, 核心cpi增速仅为0.30%

这种数据模式会驯化我们的直觉,诱导我们得出一个结论: 货币宽松对经济的支撑很弱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我们只考虑问题的一个方面—— 货币政策做了什么,并没有考虑问题的另一个方面—— 经济需要货币政策做什么

中性利率就是用来评估后者的。它的定义如下:如果一个政策利率R*,既不对经济产生 限制性,也不对经济产生 支持性,那么,这个利率就是中性利率。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用十年国债利率简单地估计中性利率的潜在位置。无论是地产刺激政策,还是财政刺激政策,均可以推高中性利率的位置。

因此, 中性利率和政策利率的差值有了重要的经济学含义——宏观政策的冗余情况,在中性的场景下:

1、如果其他经济政策做得多,就需要货币政策做得少; 2、如果其他经济政策做得少,就需要货币政策做得多;

于是,我们就有了上图,货币政策是为其他宏观政策查漏补缺的,缺口的情况有三种: 1、宽松;2、稳健;3、紧缩

如果要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那么,中性利率和政策利率的差值就不应该太大;如果要执行宽松的货币政策,那么,中性利率和政策利率的差值就应该拉开。

稳健的货币政策及其执行状况

在《什么是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一文中,我们讨论了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具体含义。

在稳健的货币政策框架下,实际政策利率应该紧跟中性利率运动,让全年的政策利率围绕中性利率窄幅波动

理解了这个原理,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在稳健的货币政策中要反复去强调“精准”二字(ps:截图摘自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通稿,明年指的是2024年)。

事实上,央行很好地执行了稳健的货币政策,政策利率的操控十分精准,2024年全年期限利差的均值大概在10bp上下。

由于中性利率和政策利率的差值描述了宏观政策的冗余情况,所以,长期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ps:长达14年)必然会压制通货膨胀率。

通胀实际上描述的是宏观政策的冗余量。

如上图所示,最近14年,除了2019年下半年猪瘟导致cpi读数高企之外,中国的cpi总体上保持震荡回落的态势

最本质的根源在于,我们有效地管住了货币供给,十分精准地不让他产生冗余量。

但是,很多事物都具备两面性。2020年之前,低通胀给我们带来不错的体感;最近两年,低通胀则给我们带来了很负面的社会评价。

宽松的货币政策及其影响

上图的拓扑结构告诉我们,其他宏观政策和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是不对称的,货币政策才是决定冗余量的部分。因此,执行怎样的货币政策才是一切的核心。

如上图所示,2025年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ps:截图摘自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通稿,明年指的是2025年)。如果不理解其他政策和货币政策之间的非对称关系,我们很难理解“适度宽松”的准确含义,我们只会去抓“降准降息”这类更加具体的词汇。

那么,宽松的货币政策到底长什么样子呢??我们可以参考2020年的美国。

疫情暴发之后,美国政府迅速地把政策利差提升至80bp附近,并把相应的宏观政策力度保持了一年。后来,美国经济复苏,美国的宏观政策也没有退坡,期限利差升高到150bp上下,并继续保持了一年。再后来美国就出现了较高的通胀,究其原因在于2021年加息太晚了。

美国的经验告诉我们,想要把通胀做出来,我们先得做出足够的宏观政策冗余,并保持一段时间。然而,稳健的货币政策本身就是一个反通胀的货币政策,在这个政策体系下是很难做出通胀的。

今年四季度,美联储降息了3次,累计降息了100bp。如果按照我们的语言体系来描述美国的情况,那就是:通过这一轮降息, 美国已经从紧缩的货币政策切换为稳健的货币政策

也就是说,未来美国的政策利率也要跟着他们的中性利率走,否则,他们很难彻底地控制住通胀。

宏观政策力度及其影响

当我们消除了“片面地看待某一类宏观政策”的错误并找到“合意的综合指标”之后,一切就清晰了。

关键是政策利差,即中性利率和政策利率之差。

在这里,有一个生活中的比喻,可以帮助我们整合直觉。想让一辆车以较快的速度爬过一个长坡,我们既需要深踩油门—— 较大的政策利差,还需要持续地踩油门—— 长时间保持高政策利差。二者缺一不可。

于是,我们就找到了一个评估宏观政策强度的工具—— 利差曲线跟零轴所围成的面积。如上图所示,宽松的货币政策对应了较强的宏观政策力度。

相反,稳健的货币政策对应了较弱的宏观政策力度。

为了体现宏观政策的时间累积效应,我们可以用期限利差的60日移动平均值来简单地刻画宏观政策力度。

目前,整个宏观政策力度大概在18bp的位置,整体处于偏弱的状态。参考美国2020年的经验,我们需要把宏观政策力度拉到80bp,甚至150bp的水平。

不给油,车不会自己上斜坡的。

结束语

最近,很多人抱怨,出了那么多政策,四季度以来通胀数据依旧萎靡,微观体感依旧差。

事实上,他们的叙述偏离了实际情况。如果以宏观政策力度的视角看问题,真实情况很不一样。如下图所示,整个四季度国内的期限利差依旧保持低位,这意味着我们依旧处在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系下。

因此,很多政策还是“预期类政策”。今年q4的主要任务并不是直接进入宽松的货币政策,而是为明年的政策转向做好准备工作。

船越大转向越慢,但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ps:数据来自wind,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来源:沧海一土狗 (ID:gh_2b9f00c52678),原文标题《2025年宏观政策力度展望》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