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摘要
12月关键会议的定调较为积极,但市场走势平平。近两周市场风格有变,小盘风格式微,本周我们重点讨论岁末年初风格切换的季节性规律。
12月小盘股上涨概率一贯很低,但跨年后【春节至两会】的上涨概率是100%
2010年至2024年共计十五年间的宽基/风格指数显示
规律①:12月市场表现一般,小盘风格有较大下跌风险;
规律②:跨年是分水岭,之后市场胜率提升,春节至两会市场风格倒向小盘,申万小盘指数的上涨概率是100%;
规律③:两会是第二个分水岭,市场胜率下降,政治局会至4月下旬市场上涨概率不足25%,小盘风险更大。
由此形成了岁末年初的两段风格切换:年末“小切大”,春季“大切小”
跨年偏大盘:每年11-12月风格切换的概率很高(80%),以小切大为主,年末风格由大盘主导(概率80%)
春季偏小盘:春季再度风格切换的概率也很高(80%),以大切小为主,多数发生在1月份;春季风格由小盘主导(概率73%)
元旦至春节:小盘相较于大盘跑输(概率80%),超额收益均值-3.1%
春节至两会:小盘相较于大盘跑赢(概率93%),超额收益均值6.1%
为何每年年末、春季会有这样的风格切换规律?
①每年11月-3月都是A股“最不交易基本面”的时期,这由经济数据和财报披露的真空期所决定
②年末会议基调决定经济周期类资产(大盘风格)的稳增长预期,例如11年、12年、18年、22年都是年末稳增长积极的年份
③跨年前后资金面对风格推波助澜(是外资/保险,还是私募游资),例如16年末、23年末限制壳资源炒作、打击炒小炒烂,而13年、15年、19年、23年初都有外资流入
④春节前后资金面往往由紧转松,历史上年末年初多存在降准降息,宽货币对小盘更有利,例如11年底、14年底、18年底、今年底,开启宽货币周期
⑤最后,到了四月决断就是见真章、去伪求真的时刻,干拔估值后若没有基本面的后续验证,无论是指数还是小盘,存在调整风险
25年上述规律大概率不会缺席,对应当下至25年的风格展望
短期维度:12月中旬以来,中证1000为代表的小盘指数下跌、大盘风格相对更稳健,符合历史规律。
在年末会议基调、跨年保险资金驱动的背景下,我们预计春节前这一趋势将延续,市场风格均衡,大盘类【经济周期】资产的股价中枢有所上移(内需消费/地产链/恒生科技/大金融),同时保险机构将贡献【红利资产】的增量资金。
而到了25年1月,若小盘股延续调整,则提供了布局的机遇。参照历史经验,25年春节至两会的区间,小盘成长风格有可能重新回归;
换句话说,过去十五年100%上涨的小盘指数,大概率在25年也会出现。
中期维度: 参考中美经验,25年经济预期只要处于“下行末期至复苏前期”的折返阶段,那么小盘成长风格都将是主导。
长期维度:红利是为数不多不需要择时、可以长期配置的资产。
(二)由此形成了岁末年初的两段风格切换:年末小切大,春季大切小
A股类似统计学概率的背后,是市场每年基于年末重磅会议、政策节奏、经济和业绩披露规则形成的规律。而当统计学意义足够显著后,市场也会形成一定的“学习效应”,增强这种日历效应。
我们在上表2总结了每年年末、开春的一些政策环境和资金面变化,可以看到一些共性。由于每年的四季度至一季度的特殊性,决定了这段时期的风格切换规律会更加鲜明:
1.每年11月至次年3月都是A股“最不交易基本面”的一段时期,这由A股财务披露“真空期”决定
下图2可见,11月至次年3月,是股市上涨结构与基本面相关性最低的窗口。经济进入春节单季,1-2月经济数据失真,10月末三季报后下一次的财务披露要等到4月末,因此岁末年初往往只能交易基本面的“预期”。
2. 每年12月的两个关键会议召开,是我们把握政策基调、布局跨年行情的依据
如果对次年经济和政策部署有积极的定调,则比较有利于交易次年的经济修复预期,也有利于大盘风格的【经济周期类】资产表现。反之则对市场整体及大盘风格形成压制。
例如11年末宣告了新一轮降息周期开启,12年Q4包括PMI出口地产等各项经济数据出现企稳迹象,18年年末总书记召开民企纾困座谈会,22年末疫情全面放开、地产三支箭,都是年末释放了比较积极的稳增长信号,市场对经济周期风格就有了积极定价。
3. 跨年前后的资金面对风格推波助澜
如果年末监管层出现打击“炒小炒烂”、限制活跃资金交易,则有利于大盘风格,比较典型的案例是16年底限制壳资源炒作、23年底24年初量化私募等衍生的小票流动性危机。
此外,每年初的增量资金也很关键,13年、15年、19年、23年初在QFII审批提速和MSCI扩容等背景下都有外资流入,以及近几年不断崛起的保险机构“开门红”,年初的资金属性都更青睐大盘风格。
4. 春节前后资金面往往由紧转松,短端利率中枢下移,宽货币环境有利于小盘风格弹性更大
此外,11年底、14年底、18年底、包括今年底,市场都进入降息降准周期或确定了次年宽货币基调,宽货币的春季躁动区间小盘风格弹性更大。
5. 最后,“四月决断”时期,市场进入到见真章、证真伪的时刻
实际的基本面修复力度决定指数及大盘风格后续弹性,产业的发展进程决定小盘成长风格能否兑现至业绩,无论是市场整体还是小盘风格都迎来调整压力。市场会基于以下几个信息的综合判断:
(1)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将敲定当年的官方目标赤字率及其它目标数字;
(2)两会后披露当年的“中央与地方预算草案报告”,将明确广义财政的科目及额度;
(3)春节之后春季开工旺季来临,草根调研反馈的经济活跃度情况;
另一方面,12月深交所对于“炒小炒差”行为展开整治、25年新国九条即将实施都引发了市场对于小盘股监管的担忧,而25年跨年之际的增量资金大概率由保险资金所贡献。
因此,短期春节前的市场环境,更有利于【经济周期类】资产为代表的大盘风格。我们关注消费券发放带动的春节前后高频数据的恢复情况,推荐两新扩围+两重加力等消费刺激领域(消费电子/汽车/家电/家具/酒店餐饮)。
参考美股经验,美股小盘风格多数出现在“经济衰退末期至复苏早期”的区间,即经济见底企稳前后的阶段。
而对A股历史上小盘股跑赢的阶段复盘(参见2024年12月8日外发报告《年末大小盘风格如何演绎?》),我们发现历史上小盘股受益最共性的条件就是“宽货币+弱信用”,对应的就是中国经济处于“下行末期至复苏初期”的几段区间。
25年考虑到实际的中外局势更加复杂,预计市场将较长时间处于“经济复苏前后”的折返跑,因此小盘成长风格可能贯穿25年全年。
长期维度:红利是为数不多不需要择时、可以长期配置的资产。
未来一个长期角度来看,在众多ETF中,红利类ETF可能是为数不多,不需要择时,可以长期配置的资产。红利类指数的调仓,更类似于低买高卖,而其他宽基窄基指数多以高买低卖的形式进行样本调整。
这就构成了指数走势的长期差别:红利类指数的长期净值曲线斜率几乎不变,长期配置角度,不需要择时。25年的红利类资产具有绝对收益,但是相对受益角度与23-24年有差距。
本文来源:广发策略 晨明的策略深度思考,本文作者:刘晨明/郑恺 原文标题《岁末年初“风格切换”的两个时点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