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炒股”赚钱了

棱镜
2023年市场情绪低迷之际,保险公司“抄底”股市。随着债市火爆,三季度资本市场触底反弹,中国太保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大增173.6%,前三季度同比增65.5%。中国人寿也称,2024年三季度股市低位震荡后快速反弹,总投资收益同比大幅提升。

过去的2024年,黄金以27.9%的年度涨幅跑赢绝大多数投资资产,同期上证指数上涨12.75%。

然而,A股中银行板块以黑马之姿录得37.69%的涨幅,大幅跑赢黄金,六大国有银行更是以48.42%的涨幅领跑银行股板块。

买银行股不仅比买银行理财划算,在过去一年更是比买黄金还赚。

在2024年末之际,平安人寿公告披露,其持股工商银行H股达15%触发举牌,其持股账面余额更是高达583.21亿元之巨。

平安人寿的举牌公告只是开始,港交所权益披露信息显示,平安资管和中国平安保险集团分别于2024年12月31日和2025年1月2日增持工商银行H股,耗资约12.52亿元。

保险巨头平安系狂买宇宙行意欲何为?保险公司们“炒股”赚钱了吗?

平安系在香港狂买银行股

在此次平安人寿罕见举牌工商银行H股之前,平安人寿在2024年6月和8月已陆续增持工商银行H股。此外,平安资管、中国平安集团也陆续出手增持工行H股。

工商银行2024年半年报显示,截至6月末,平安资管持有工商银行H股的14%,占全部普通股3.41%。以1月8日工行H股的收盘价计算,该部分持股市值已达566亿元之巨。

平安人寿公告显示,截至2024年9月末,公司权益类资产账面余额为8859亿元,占其总资产比例为19.81%。工行股票在其权益投资中的比例约为6.58%。

不只是宇宙行,港交所权益披露信息还显示,2024年12月18日,平安资管和中国平安出手增持建设银行H股,总耗资约8.02亿元。

2024年12月24日,平安资管增持邮储银行H股350万股。1月3日,平安资管耗费6580万元增持农业银行H股。

中国平安目前还是汇丰控股的第一大股东,持股近十年。汇丰控股持续的高分红策略也备受投资者喜爱。平安也曾表示,对汇丰是财务性投资,汇丰的分红率较高,符合保险资金的风险偏好和投资收益要求。

长期以来,银行股尤其是港股中的银行股并不受个人投资者青睐,股价长期低位徘徊。在利率逐渐走低之际,银行股的高股息价值日益凸显。

北京某上市保险公司人士介绍,银行股低波动,且长期稳定分红,长期都是险资配置中的重点板块。此外,港股中银行股股价相对A股更低,股息收益率更高。

以工商银行为例,在股价站上历史新高后,其A股股息率在1月9日为4.57%,而H股股息率仍有6.80%,收益水平显著超过A股。

与平安类似,中国太保集团及太平资管等机构在去年5月也接连增持农业银行H股,耗资约11.4亿元。太保系持有农行H股总市值近60亿元。

原中国平安首席投资官邓斌在2024年8月接受澎湃新闻等采访时表示,应对利差损,平安资产端坚持高效的资产配置。尤其在权益配置上,抓两个确定性方向:

一是国家政策推动的新质生产力有关的成长板块,抓确定性的成长机会;二是高分红价值股,这也是近几年来平安持续加大配置的板块。“这些股票估值合理,现金流强劲,分红率高,是适合保险资金长期持有的资产。”

在2024年3月时,邓斌还介绍,看涨2024年的权益配置,平安的保险资金在2023年资本市场波动下行时,就已逆势加仓。

另一位保险业资深人士指出,保险公司正在进行新旧会计准则的切换,在新准则下,保险公司可以通过OCI(其他综合收益)账户来减少利润波动,股价波动计入综合收益,而分红计入当年损益,这也是平安举牌银行股的重要原因。

在2024年A股和H股均以红利主题唱主角的情况下,保险资金也从配置银行股中获益匪浅。以平安资管重仓的工商银行H股为例,其在2024年涨幅达到50.94%。平安资管持股市值暴增195亿元,同时获得分红达37.25亿元。而随着国有大行相继开展中期分红,股东们可以更快享受到其发展红利。

中国平安三季报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保险资金投资组合实现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5.0%,同比上升1.3个百分点。

险资重仓茅台、联通、长江电力

随着资本市场被显著低估,长期配置价值凸显,险资举牌上市公司也多了起来。

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资料不完全梳理,2024年共有8家保险公司举牌上市公司达17家,创近四年新高,而2022年、2023年险资举牌上市公司寥寥无几。

而险资举牌的上市公司中,主要集中在金融(银行、证券)、医药、绿色能源及公用事业板块,其主要特点便是低波动、高分红,以及符合国家政策和未来环保发展趋势的领域。

金融监管部门也在鼓励、引导保险资金入市,壮大耐心资本。在2024年9月24日国新办举行的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发布会上,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打通影响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的制度障碍,促进保险机构做坚定的价值投资者,为资本市场提供稳定的长期投资。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也表示,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督促指导保险公司优化考核机制,鼓励引导保险资金开展长期权益投资。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3季度,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达到32.15万亿元,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达7.16%,年化财务投资收益率为3.12%。其中,财险和人身险公司投资于股票的余额合计为2.33万亿元。与2023年末的1.94万亿元相比,增幅达到20.1%,增速超过保险资金的余额增速。

据Wind资讯统计梳理,截至2024年3季度末,险资重仓的流通股中,前50大重仓股中有24家为银行股。此外,险资重仓的还有长江电力、中国联通、贵州茅台、中国电信、中国核电等,也都是市场公认的蓝筹红利板块。

尤其是,平安人寿重仓的长江电力,其水力发电的业务在资本市场算不得“性感”,但凭借稳定的业绩和分红,自2016年至2024年间稳步走出309%的涨幅,令市场惊叹。据《远川投资评论》测算,自2015年中报平安资管就已现身长江电力前十大股东之列,持股至今,平安资管在长江电力上累计获利超200亿元。

此外,据Wind资讯数据整理,险资在三季度加仓主要股票包括沪农商行、格力电器、上海医药、招商公路、建设银行等。而险资减仓较多的股票包括青岛啤酒、中国石油、浙版传媒等。

其中,中国人寿调仓动作较多,其大幅减仓邮储银行、中国石油等股票,增持了招商公路、中国电信和徐工机械等个股。

有大型保险公司人士透露,9月末A股的行情,令公司的投资收益扭亏为盈。趁这波行情,保险资金也进行了调仓,将部分投资落袋为安,清仓部分基本面恶化的公司,并转向长期看好的板块。

保险公司“抄底”股市赚钱了

当前保险公司们并非高枕无忧。伴随着国内金融市场利率长期下行趋势,保险公司面临着巨大的利差损风险,即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低于保险合同平均预定利率而造成的亏损,此外,资本市场震荡加剧,导致行业净利润承压明显。

作为“长钱”代表,在2023年市场情绪低迷之际,保险公司“抄底”股市。

中国太保集团首席投资官苏罡在2023年三季度业绩会上曾指出,权益市场面临巨大的波动,但估值处于相对比较有利的区间。保险资产坚持长期战略资产配置的稳定性。

具体配置上,中国太保一方面增加政府债配置比例,另一方面持续增加波动可控的高股息率权益资产的配置比例,并充分利用新会计准则对于OCI类资产分类的有利安排,使公司能够更好分享这类高股息类资产对于净投资收益率的有效提升,同时更好管控市值波动对会计利润的影响。

随着2024年上半年债市火爆,三季度资本市场触底反弹,保险公司终于扬眉吐气。

三季报显示,保险公司凭借“炒股”赚钱了。中国太保三季报显示,其2024年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4.2%,净利润同比大增173.6%,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65.5%,主要原因都是资本市场上涨影响。

中国太保也指出,在市场利率持续走低的情况下,公司强化权益主动管理,持续做好低估值、高股息、长期盈利前景好的权益类投资品种配置,积极应对低利率市场环境,取得了良好的业绩。

中国人寿财报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大增173.9%,达到1059.04亿元。公司称,2024年三季度股票市场低位震荡后快速反弹,公司总投资收益同比大幅提升。

上述保险业资深人士还指出,2024年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中,还有很大一部分靠早年配置的债券带来的。这些在当时收益并不突出的债券,在当前的低利率环境下显得非常诱人。头部大型保险公司明显受益于债市红利,新老保险公司之间的分化也会更明显。

联合资信指出,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人身险及财产险公司净利润同比均呈增长态势,其中受新准则实施以及资本市场回暖影响,人身险净利润规模显著提升;行业的主要利润实现仍集中于头部大型保险公司,中小保险公司盈利持续承压。未来资本市场或将持续震荡,保险行业盈利实现仍面临一定压力。

央行在最新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4)》专栏中,提及“人身险公司利差损风险及应对”,亦引发市场关注。央行指出,从资产端看,受低利率环境、权益类资产收益不及预期等多重因素影响,近几年保险公司资金运用收益率持续下行。从负债端看,人身险公司保单普遍设定预定利率且期限较长。随着利率下行,准备金补提力度加大。

监管亦在出手防范利差损风险。在2024年8月,金融监管总局向业内发布《关于健全人身保险产品定价机制的通知》,自9月1日起,普通型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上限由3.0%降至2.5%,而分红型保险和万能险的上限则在10月1日分别下调至2.0%和1.5%。

此前,在存款利率、理财收益等持续下行下,预定利率在3%乃至3.5%的保险产品一度成为高净值人士的配置新宠,保险业千万级大单频出。

去年8月中国平安的2024年中期业绩会上,中国平安联席首席执行官郭晓涛表示,监管及时出手降低预定利率,有效防止了行业利差损恶化。对平安来说,降低了负债成本,能够有效保证产品结构均衡,有效维持产品利润率。

 本文作者:肖望,来源:棱镜 ,原文标题:《保险公司“炒股”赚钱了 | 棱镜》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