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惠妍带着碧桂园闯关

努力扭转困局。

作者 | 周智宇

编辑 | 张晓玲

新年伊始,碧桂园董事会主席杨惠妍动作不断。 

给出境外债重组方案不久,1月14日晚间,碧桂园又交出了2023年全年及2024年中报。两份财报补齐,让碧桂园港股离复牌更进一步。 

作为曾经的“宇宙第一房企”,行业周期的波动带来的资产重新定价,让它在过去两年录得巨额亏损;两份财报又让外界看到,碧桂园在努力做好保交楼工作、三年累交付超170万套的同时,依旧有超700亿净资产,保障着自身经营能力。

接下来,发誓拼尽全力,扭转碧桂园当前困局的杨惠妍和碧桂园管理层们,也将带着碧桂园继续闯关,直到彻底上岸。

按照碧桂园给出的预期,其对在2025年上半年与境外债权人就债务重组达成一致有信心。在债权人和控股股东家族的支持下,碧桂园的资产负债表会逐步修复。在此之后,它也要寻找自身在行业下半场当中的全新定位,找到新活法。 

碧桂园接下来能否走通新路,会是个重要观察点,从中窥得这个行业能否重获新生,走向未来。

拐点

去年4月,因迟迟未刊发2023年财务业绩,碧桂园开始停牌。按照港交所相关规定,连续停牌达18个月,港交所有权取消公司的上市地位。

如今,不到9个月,碧桂园补发了2023年全年财报和2024年中报,让其有充裕的时间完成接下来复牌的相关流程。也侧面反映出杨惠妍希望碧桂园尽快回到正轨的决心。

1月14日晚间公布的两份财报,从财务层面,展现出碧桂园的风险已充分释放,接下来则是轻装上阵,恢复元气。 

2023年年报显示,碧桂园归属股东净亏损为1784亿元。碧桂园方面解释,这主要是因为它计提了大额存货减值准备。其中,对在建物业及持作销售的已落成物业,以及部分应收款项存在无法回收的风险,计提金融资产及财务担保减值损失净额两项,合计减值金额就达1196亿元,占当期亏损额大头。

在市场的下行期里,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资产价格不断缩水,房企都进行了一定的存货减值。这是基于会计的谨慎性原则所作的一种稳健处理,以准确反映存货的真实市场价值。 

过去三年里,包括万科、融创等房企也都作出过大额减值的动作。而对于存货大量在三、四线及以下城市的碧桂园来说,存货价值缩水也不可避免。

积极的信号是,大额存货减值的影响已在2024年逐渐减少。2024年上半年,碧桂园存货减值计提大幅减少为27亿。这基本可以判断,碧桂园已将存货减值大部分出清。 

也有投资者表示,碧桂园大额减值为接下来困境反转做好准备,长期来看利于股东。 

的确,由于存货的公允价值会随市场情况波动,房地产的会计周期和利润结算周期之间也存在一定时间差,随着外部环境逐渐回暖,这部分减值未来也可能转回。 

随着大额存货减值的减少,碧桂园的亏损额也在2024年收窄。2024年上半年,碧桂园归母净利润为亏损128.42亿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大幅收窄。碧桂园方面透露,预计2024年全年亏损会同比大幅收窄。

颇为不易的是,碧桂园在过去三年还努力完成了保交付的工作。过去三年累计交付约170万套房屋,交付量在中指院等机构的第三方榜单中一直位列第一。 

接下来,碧桂园仍有20万套房屋交付任务。碧桂园方面也表示,会依托当前各项利好政策,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努力盘活各类大宗资产及沉淀资金,竭尽全力获取一切资源支持交付工作的开展。

随着交付高峰期过去,碧桂园接下来“保交楼”的任务和压力随之降低。它也能够在顺利完成短期保交付的任务后,朝着中期“保主体”的目标继续前行。 

破局

这轮地产调整周期,已然持续了四年。期间,有如吴亚军、凌克、陈启宗等地产大佬隐退,也有人深陷囹圄,但也有像杨惠妍这样,从父辈手里接过公司、仍奋战在一线的“地产二代”。 

杨惠妍在接班时曾强调,她一直把自己定位成职业经理人。现实则是,“地产二代”的光环不再,摆在她面前的是一道道难题。尤其是她所掌舵的是艘总资产超万亿的巨轮(截至2024年6月底为1.08万亿),承受的压力、前行的难度都远高于其他房企。 

如何守住父辈创下的基业?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完成保交付任务?保交付后如何修复碧桂园的信用,带着碧桂园走向房地产行业的下半场?这都考验着杨惠妍和一众碧桂园管理层的智慧。 

他们做出了不少努力。从2022年以来,碧桂园通过折价处置公车、大宗资产、难去化商业类沉淀资产等动作,回笼资金超600亿。去年底,碧桂园还将手头持有的长鑫科技约1.56%股本出售,换来约20亿元,主要用于保交楼等项目建设开支。

杨惠妍家族也一直通过各种方式给予支持。 

2021年至今,杨惠妍家族作为控股股东累计向公司提供折合约96亿港元的无息无抵押借款等现金支持;此外,还以自持的其他资产,为碧桂园在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行的15亿中期票据提供了担保。 

但在销售还未明显回暖、房企融资渠道受阻的情况下,碧桂园还需要获得债权人的谅解与支持,才能走出当前困境。

从最新披露的财报也可以看到,截止2024年中,碧桂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为-1.85亿元,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26.70亿元,靠着持续售出手头资产、股权,才让让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保持了正值,为24.32亿元。这种持续失血的状况不是长久之计。

优化碧桂园的资产负债表,是它走出困境的关键一步。碧桂园也在1月9日,对境外债重组提出一揽子方案,目标是减少债务最多116亿美元、到期时间延长至最多11.5年,以及将平均借贷成本从重组前的6%降至重组后每年2%。

知情人士称,碧桂园已经收到不少债权人的表态,表示愿意长期支持公司度过当前的难关,同时期望公司能够尽快完成重组。碧桂园方面也表示,已与七家知名银行组成的协调委员会达成共识,该委员会持有贷款占未偿本金约48%。 

待债务展期成功,碧桂园也能够进一步轻装上阵,从债务的泥潭中脱身而出,将主要精力放在日常经营上。正如一名专事债务重组的外资机构主管对华尔街见闻所言,在可控的时间里与债权人达成一致非常重要,企业才能够在重组完成后,健康上路。

这也会为碧桂园经营状况的根本改善奠定基础,碧桂园也能够为其他出险房企走出困境,提供一个可借鉴的范式。 

杨惠妍也坚信,在碧桂园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完成“非常之功”。

更长远的来说,房地产仍然是一个规模庞大的市场,接下来碧桂园也应寻找新的机会并找到自身位置。地产开发业务之外,碧桂园也持续探索建筑科技和代管代建两项新业务,并在过去两年里实现了独立市场化运作。届时,碧桂园也将不只是一个开发商,而是一个建筑科技公司。

那个蒙眼狂奔的房地产黄金时代终是回不去了。接下来任何房企、行业里的人,也都会以全新的姿态出现世人面前。前提是,活下去。杨惠妍和碧桂园仍需要继续全力以赴。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