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央企市值管理、战略重组、控股上市公司质量提升....国资委最新发声

加快推动国有资本“三个集中”。重点在三方面发力:一是继续开展新公司组建、加大力度推进战略性重组;二是纵深推进专业化整合;三是进一步强化整合融合,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红利。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17日(星期五)举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袁野介绍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加快推动国有资本“三个集中”

国务院国资委企业改革局局长林庆苗表示,下一步,国务院国资委将以中央企业重组整合为抓手,深入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加快推动国有资本“三个集中”。

重点在三方面发力:一是继续开展新公司组建、加大力度推进战略性重组;二是纵深推进专业化整合;三是进一步强化整合融合,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红利。

更好发挥战新产业基金、央企创投基金的作用

国务院国资委规划发展局局长戴希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更加注重因地制宜推动央企战新“提质升级”,塑造高质量的发展新优势:聚焦优化布局,引导央企积极参与“两重”“两新”建设,大力培育发展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领新赛道新产业融合集群发展。

聚焦加大投入,加强前瞻谋划和政策引导,推动增量资金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更好发挥战新产业基金、央企创投基金的作用,当好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同时,聚焦政策保障,落实长周期考核,在研发创新、人才供给、产需对接等方面继续优化支持措施,支持企业在新产业敢闯敢干,为塑造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打造新支柱产业作出更大贡献。

不断改进和加强市值管理 优化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管理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袁野表示,下一步,国务院国资委将切实抓好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持续在提升质量效益方面下功夫,不断改进和加强上市公司市值管理,优化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管理,努力打造资本市场价值投资、理性投资、长期投资的标杆。

2025年持续提升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质量 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袁野表示,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深入实施中央企业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全面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扎实推进布局优化结构调整,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持续提升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质量,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进一步提升增加值、功能价值、经济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和增加值占比、品牌价值“五个价值”,不断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更好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高质量完成好“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的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加大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应用力度

袁野表示,2025年,我们将紧紧围绕更好发挥中央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更好解决当前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今年将重点抓好三件事:一是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深入推进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强化目标导向的基础研究,争取掌握和突破更多原创性技术。二是推进高效率成果转化。进一步优化科技成果披露、评价、评估、交易机制,畅通企业内部成果转化通道,加快建设中试验证平台,深入实施科技成果应用拓展工程,加大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应用力度。三是建设高水平创新生态。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健全以科研为核心、以实效为导向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加快培育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在科研人员中开展多种形式的中长期激励,更好激发创新活力和动力。

以下为发布会文字实录: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周建设: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举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我们邀请到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袁野先生,请他向大家介绍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国务院国资委规划发展局局长戴希先生,企业改革局局长林庆苗先生。

现在,先请袁野先生作介绍。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 袁野:

谢谢主持人。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今天由我和我的同事给大家介绍国资央企有关的情况。首先,向大家长期以来的支持关心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过去的一年,国资央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新的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2024年,中央企业的资产规模突破了90万亿,同比增长5.9%;实现增加值10.6万亿元,完成利润总额2.6万亿元,上交税费2.6万亿元,均实现了高质量的稳定增长;全员劳动生产率持续提升,达到人均81.2万元;全年的研发经费投入是1.1万亿元,连续三年超过万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含房地产)5.3万亿元、同比增长3.9%,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2.7万亿元、同比增长21.8%。

在过去的一年,中央企业聚焦高质量发展奋力拼搏,在以下五个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企业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我们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一鲜明导向,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动中央企业深化落实提质增效、价值创造等专项行动,保持了稳定运行的良好态势,也有力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为我国顺利完成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贡献了力量。

二是科技创新取得丰硕成果。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全国科技大会精神,持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创新成果,大家都熟悉的,像嫦娥六号首次月背采样、梦想号探秘大洋、深中通道踏浪海天,在国家科技奖评选中,58家中央企业荣获108个奖项。

三是新质生产力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带头落实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深入实施央企产业焕新、未来产业启航和“AI+”专项行动,在集成电路、量子通信、高端装备制造、工业软件、新材料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新的突破,人工智能和数字化赋能千行百业,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

四是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取得重要进展。聚焦发展壮大实体经济,积极推动重组整合和新公司的组建,中国资源循环集团、中国数联物流信息公司正式成立,新能源动力电池专业化整合积极推进,邮轮运营平台公司高质量起步,矿产资源加快整合,国有资本整体功能持续增强。

五是国企改革进一步走深走实。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目前主体任务平均完成率超过70%,国有资本配置效率加快提升,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更加健全完善,国资监管效能明显提高,企业发展内生动力活力有效激发。

同时,中央企业牢记“国之大者”,坚决扛起服务国家战略和保障改善民生的重大责任,积极助力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全力做好西藏定日6.8级地震抗震救灾等应急保障,在去年应对超级台风、完成决口封堵、重特大事故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先简要介绍这些情况。谢谢。

周建设:

谢谢袁野副主任的介绍。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刚才介绍到2024年中央企业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能否详细介绍一下其中值得关注的特点亮点?谢谢。

袁野:

非常感谢您的提问。我们刚刚盘点了2024年中央企业经济运行情况,从盘点的结果来看,正如您刚才说的,我们呈现了很多亮点,也呈现了很多发展的新的进展情况,保持了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较好完成了年初既定的目标任务。用四句话来概括:一是稳的基础进一步夯实。二是好的态势进一步巩固。三是进的特征进一步显现。四是新的动能进一步增强。

稳的基础进一步夯实。在去年,从我们对财务经济运行状况的盘点情况来看,中央企业全年的资产、利润、上交税费都实现了稳步的增长。不少企业持续推进降本增效、强化科技创新、深化内部改革、加强精益管理,不断发掘新的增长点。在效益方面,我们不少央企在增长方面跑赢了大盘、领先行业,为整体经营效益,为全社会提振信心、稳定预期也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好的态势进一步巩固。刚才我也给大家通报了一些财务的主要指标结果,从结果来看,取得了明显成效。比如中央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81.2万元,同比增长了3%;净资产收益率、营业现金比率、成本费用利润率、资产负债率都总体保持稳定。中央企业突出价值创造导向,着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强化市值管理,在不少上市公司业绩提升的同时,加大现金分红力度,鼓励有条件的上市公司回购增持股票,截止到去年年底,中央企业控股的上市公司境内总市值同比增长了17.6%。

进的特征进一步显现。中央企业电力、能源、运输等行业实物量指标在2024年都保持了稳定增长,比如中央企业原油、原煤的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6%和1.8%,发售电量分别增长5%和7.6%,航空客运量、水运货运量、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增长了19.4%、7.1%和8.5%,这些指标既体现了中央企业自身的经济运行情况,同时还可以作为当期指标和先行指标,直观反映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良好态势。

新的动能进一步增强。中央企业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后劲,正如刚才讲到的,去年我们研发经费的投入达到了1.1万亿元,科技创新也取得很多的进步,取得了像嫦娥六号、梦想号、深中通道等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同比增加了21.8%,占到了投资总额的40%以上,在集成电路、量子通信、人工智能等领域也取得了一系列新的突破。

这些可圈可点的成绩表明中央企业高质量的发展迈出了更加坚实的步伐。一年来,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央企业未雨绸缪、全程跟踪,打好高质量发展的组合拳。应该说,去年,中央企业都跑出了“加速度”。我们在年初的第一时间就锚定全年的目标任务,制定了工作方案,组织中央企业实施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实施价值创造专项行动,全力抓生产、抓经营、抓发展。在过程中我们紧盯不放,加强运行监测,强化督促调度,深入企业调研,定期召开圆桌会议听取意见、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实现了一季度和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正增长。在四季度,中央企业进一步加力提质,按照党中央的部署,我们在四季度又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扩投资的政策激励措施,加强分类指导,紧盯关键节点强化运行调度,推动中央企业四季度保供给、拓市场、扩投资、强管理,各项指标明显回升,交出了一份实打实、含金量高的成绩单,也进一步坚定了我们战胜各种困难挑战、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去年1月份我也是在这里和各位媒体朋友介绍了,我们去年对中央企业实行的“一利五率”经营考核目标体系,当时我也给大家介绍,我们确定目标“一利”稳定增长,“五率”持续改善。2025年我们将继续保持“一利五率”经营指标体系总体稳定,对个别指标做适当优化,就是用营业收现率来替代营业现金比率,其他指标不变,个别指标的优化主要目的是引导企业更加注重营业收入质量,加大有效投资力度,提升经营创现能力。今年“一利五率”的经营目标是“一增一稳四提升”,增是利润总额要保持稳定增长,资产负债率要保持总体稳定,净资产收益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营业收现率要同比提升,努力以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和成效为国民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作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

科技日报记者:

我比较关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的问题。请问去年中央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哪些进展成效,今年还将如何发力?谢谢。

袁野:

谢谢,这个问题非常好。请戴希局长回答。

国务院国资委规划发展局局长 戴希:

国务院国资委高度重视战新产业发展,2023年我们启动了中央企业的产业焕新行动和未来产业启航行动,2024年进一步加力提速,全年中央企业战新产业营业收入占总营收的比重提升了4.2个百分点,推动战新产业发展厚积成势,发展理念、增长动能、产业格局焕然一新,主要体现在“四个力”上。

第一个是竞争力。央企战新产业的规模持续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重要领域营收都保持了两位数增长,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5G-A全面商用,覆盖了全国300多个城市;新能源装机占全国比重达到53%;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175万辆,同比增长83%。还推出了一批代表行业先进水平的标志性产品,如全球首台千吨新能源架桥机成功投用。

第二个是承压力。央企加力布局关键领域、薄弱环节,比如发布了国内最大规模的“天衍”量子计算云平台,自主研发生产世界首片8.6代OLED玻璃基板,在集成电路、生物技术等领域加大布局力度,产业链韧性显著提升。同时中央企业也深刻认识到“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在产业链补短锻长方面,尤其注重加强同各类企业的协同合作。国家电投协同“国和一号”产业链近60家民营企业完成整机设备的国产化研制,中国中车集团带动轨道交通产业链500多家地方企业共同打造株洲、青岛双产业集群。

第三个是“焕新力”。央企坚持“两端发力”,以进促稳,通过发展战新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央企“AI+”专项行动全面实施,发布了“九天”“星辰”等通用大模型和一批行业大模型。推动AI在健康、建筑、冶金等12个重点行业、400余个场景落地应用。数字化、绿色化转型也在加快推进,全年打造智能工厂120个,国内首套百万吨级氢基竖炉实现连续满负荷生产,传统产业焕发新的增长动能。

第四个是牵引力。发挥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的强引擎、硬支撑作用,带动各类所有制企业互利合作、融通发展。我们启动了央企战新产业“百大工程”,首批137个项目涵盖9个领域的关键环节,全年共组织了19场产业链共链行动专题活动,累计向全社会发布供需对接清单超过4600项。

下一步,我们将更加注重因地制宜推动央企战新“提质升级”,塑造高质量的发展新优势:聚焦优化布局,引导央企积极参与“两重”“两新”建设,大力培育发展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领新赛道新产业融合集群发展。聚焦加大投入,加强前瞻谋划和政策引导,推动增量资金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更好发挥战新产业基金、央企创投基金的作用,当好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同时,聚焦政策保障,落实长周期考核,在研发创新、人才供给、产需对接等方面继续优化支持措施,支持企业在新产业敢闯敢干,为塑造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打造新支柱产业作出更大贡献。

谢谢。

九派新闻记者:

去年11月召开的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大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请问2024年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方面的工作进展如何?今年的重点规划有哪些?将在哪些领域发力?谢谢。

袁野:

谢谢您的提问。中央企业是国家创新链条的重要枢纽,也是科技强国建设的骨干力量。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央企业深入学习贯彻全国科技大会的精神,专门召开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大会,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取得了积极成效。

在科技成果产出方面,打造了一批国之重器。比如,圆满完成嫦娥六号探月任务,300兆瓦F级重型燃机点火成功,“深地塔科1井”钻探深度突破万米,6000米级深海平台完成试采,时速400公里的CR450动车组样车正式发布,这些新成果都有力提振了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在创新能力建设方面,中央企业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创新重大项目,深度参与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方向组建了一批创新联合体,央企创新联合体的数量达到了24个,在国家创新体系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

在创新环境营造方面,坚持“顶格、管用、解渴”,完善出资人的支持政策,加大科技创新在考核体系中的权重,首次设立科技创新优秀企业榜单,进一步强化国有资本金的支持,专门对重大科技创新予以了工资单列,去年单列的工资总额增长15.6%,中央企业抓创新、强创新的氛围更加浓厚。

2025年,我们将紧紧围绕更好发挥中央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更好解决当前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建设科技强国作出更大贡献。今年将重点抓好三件事:一是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深入推进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强化目标导向的基础研究,争取掌握和突破更多原创性技术。二是推进高效率成果转化。进一步优化科技成果披露、评价、评估、交易机制,畅通企业内部成果转化通道,加快建设中试验证平台,深入实施科技成果应用拓展工程,加大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应用力度。三是建设高水平创新生态。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健全以科研为核心、以实效为导向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加快培育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在科研人员中开展多种形式的中长期激励,更好激发创新活力和动力。

谢谢。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我的问题是,2024年国资央企重组整合取得了哪些进展?新的一年有哪些考虑?将聚焦哪些重点领域?谢谢。

袁野:

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请林庆苗局长来回答。

国务院国资委企业改革局局长 林庆苗:

中央企业重组整合工作一直是各界关注的热点,2024年国务院国资委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重要部署,扎实推进重组整合取得积极进展和成效。一方面是有序开展新央企组建,我们着眼打造全国性、功能性资源回收再利用平台,完成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组建;着眼构建国家级物流大数据平台、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整合央地优势资源,组建成立中国数联物流信息有限公司。另一方面是持续推进专业化整合,完成爱达邮轮公司资源整合,实现中央企业邮轮运营平台公司高质量起步;推动中国一汽等汽车企业控股中国诚通力神青岛,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形成发展合力;推动重要矿产资源领域整合,持续增强我国重要资源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聚焦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重要领域,组织推动了12组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有效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

下一步,我们将以中央企业重组整合为抓手,深入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加快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发力:第一个方面是继续开展新公司组建、加大力度推进战略性重组,提升中央企业在重要行业产业中的地位作用,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第二个方面是纵深推进专业化整合,聚焦主责主业,整合优势资源,减少行业内卷,营造产业发展良好生态。第三个方面是进一步强化整合融合,推动从资产合向业务合、人心合、文化合转变,充分发挥协同效应,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红利。

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国资央企将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谢谢。

袁野:

总的来说,我们将和中央企业一道,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围绕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五个价值”,就是开篇我给大家介绍的,增加值、功能价值、经济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和增加值占比、品牌价值,这五个价值今年要进一步提升,更好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和安全支撑作用。

在具体的工作中,我们将坚持稳当前与利长远相结合,着力实现以价值创造为中心的内涵式发展;坚持科技引领与产业升级相结合,着力培育更多创新驱动的新质生产力;坚持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相结合,着力提升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的能力;坚持激发活力与严格监管相结合,着力构建适应现代经济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坚持用好政策与自我赋能相结合,着力提升工作落实的质效。

具体抓好六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是切实抓好发展质量效益提升。紧盯全年目标任务,继续开展提质增效稳增长专项行动,指导推动中央企业加大拓市增收、降本节支的力度,坚持扩大有效投资,用好“两新”政策、加大“两重”投入,更好发挥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中的重要作用。

二是切实抓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指导推动中央企业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始创新能力,一体推进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生态构建,更好发挥在促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的重要作用。

三是切实抓好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深入落实国资央企“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统筹抓好“十五五”的规划编制,聚焦主责主业,加大力度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抓好央企产业焕新行动、未来产业启航行动,推动中央企业新旧动能平稳接续转换,更好发挥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重要作用。

四是切实抓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高质量完成。推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落深落实,深化企业三项制度改革,持续完善监管体系,推动“一业一策、一企一策”的考核,确保完成既定的改革目标任务。

五是切实抓好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持续在提升质量效益上下功夫,不断改进和加强市值管理,优化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管理,努力打造资本市场价值投资、理性投资、长期投资的标杆。

六是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党的建设、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突出高质量党建主题,加快构建同新征程国资央企职责使命相适应的党建新格局,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谢谢。

凤凰卫视记者:

我们通过一些数据了解到,去年四季度央企稳投资的力度在加大,可否为我们介绍一下2024年央企投资的总体情况,另外,在2025年还有哪些领域会加力投资?谢谢。

袁野:

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请戴希局长来回答。

戴希:

国资央企高度重视扩大有效投资工作,认为既可为自身高质量发展扩容蓄能,也希望对全社会的投资起到引领带动作用。去年9月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加力推出了一揽子增量政策,国务院国资委同步启动了四季度的稳投资专项工作,出台了8项增量举措,指导推动中央企业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之上稳投资扩投资,以真金白银的投入拉动经济增长,主要呈现三方面的特点:

第一方面,投资规模稳定增长,带头稳预期稳信心。2024年,中央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率达到了3.9%,特别是四季度的投资节奏明显加快,同比增长了11.3%。同时,中央企业还管理着实缴规模超万亿元的国家级基金、专项基金、产业基金,投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进一步稳定了市场预期、提振了社会信心。

第二方面,投资结构更加优化,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做出了应有贡献。中央企业全年完成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2.7万亿元,同比增长了21.8%,占总投资的比重首次突破了40%,实施老旧设备更新、数字化绿色化改造投资超8000亿元。不少中央企业在投资布局中寻找增长的“第二曲线”,在传统业务领域的企业集团积极布局新材料、生物制造、智能网联汽车等新领域新赛道。近期,我们还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推动中央企业创业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希望中央企业以投促产,带动一批优质初创企业共同成长,为我国锻造新质生产力、赢得发展主动权作出更多贡献。

第三方面,投资效能不断提升,持续夯实产业发展的基础底座。中央企业持续扩大电网、通信网、石油天然气管网等投入大、回报周期长,但影响广、辐射作用强的基础设施投资。电网电力企业围绕骨干网络建设、电力资源保障投资1.9万亿元;电信企业落实“信号升格”专项行动,移动网络连续覆盖了4.7万公里的铁路、37万公里的公路、240余条地铁。这些类似的投资有效降低了全社会生产成本,提升了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2025年我们将继续推动中央企业靠前发力、主动作为,坚持“扩大”和“有效”并重,算财务账更算战略账,更加强调投资的效益和价值,更加强调与合作伙伴共成长,带头改善市场预期。具体来讲,主要是在产业焕新上再加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投入倍增计划落地生效,在新产业新赛道上接续谋划,集中资源加大投入、加快培育、加强协同;在科技创新上再加力,聚焦科技属性、技术价值、新兴领域,推动落地一批强链补链的重点项目,坚持投新、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企业;在设备更新上再加力,坚持示范带动、率先推进,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引领全行业形成规模效应,拉动全社会的投资增长。

谢谢。

新华社新华财经记者: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今年要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请介绍一下当前这项行动的整体进展情况。谢谢。

袁野:

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请改革局林庆苗局长回答。

林庆苗:

感谢您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关心。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实施以来,全力抓好各项改革任务的落实,特别是结合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丰富改革内涵、加大改革力度、提升改革实效,截至目前,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已经完成70%以上的主体任务,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通过改革进一步增强了国有经济的整体功能。强调使命定位,突出战略功能,是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鲜明特点,也是国资国企抓落实的重点。比如,在履行经济责任方面,强调提升国有经济增加值,鼓励企业不断提高对国民经济增长的综合贡献。在履行战略使命方面,通过动态优化企业主责主业、给予考核加分奖励等方式,鼓励企业服务宏观调控、承担战略任务、放大社会价值。

第二个方面,是通过改革进一步激活了国有企业的发展潜能。主要是通过持续深入推进市场化改革,进一步破除制约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实现了活力效率的有效提升。比如,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落地落细,明确以“科学、理性、高效”为核心的董事会建设目标,同时,针对承担科技攻关、产业升级、战略投资任务较重的企业,探索实施差异化管理。比如,加快世界一流企业建设,价值创造、管理提升、品牌引领等专项行动扎实推进,一批企业加快迈向现代新国企。再比如,推动三项制度改革持续走深走实,98%的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子企业建立了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制度,提高与业绩挂钩的浮动工资比例,中央企业管理人员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比例超过6%,进一步激发了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

第三个方面,是通过改革进一步提升了国有资产的监管效能。重点是把握“放得活”与“管得住”的关系,既把该放的放到位、充分激发活力,又把该管的管住管好、牢牢守住底线。具体来讲,积极推行“一业一策、一企一策”考核,出台25个行业的针对性考核实施方案,2024年度对中央企业的考核指标中,个性化指标占到77%,导向更鲜明,激励也更精准。进一步健全国资监管法规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持续完善司库、产权登记、薪酬管理等系统,加快实现对企业重要数据的在线监管,同时加强出资人监督与纪检监察、巡视、审计、企业内部监督的贯通协同,充分发挥专业化、体系化、法治化、高效化监管优势,最大限度形成工作合力。

今年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收官之年,我们将按照中央部署要求,对照任务、压实责任,聚焦重点、全力攻坚,在强化国有企业科技创新、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健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化经营机制、提升国资监管效能等方面下更大功夫,确保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高质量完成。

谢谢。

第一财经记者: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推动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传创新融合,想请问国资委在推动央企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方面有哪些激励措施?谢谢。

袁野:

谢谢您的提问。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中央企业加快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近年来,国务院国资委研究推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措施,指导企业深刻把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坚定不移向“新”发力、向产业链价值链的高端攀升。这些政策措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在考核评价上坚持正向引导、充分激励。我们将研发经费投入、新兴产业收入这些指标纳入了企业考核体系,并且逐步加大权重,引导企业既重显绩、更重潜绩,加大长期性、战略性投入。比如,近年来对中央企业的经营业绩考核中,研发费用的增量都100%视同利润加回,去年我们还专门设立了科技创新优秀企业榜单,对20家取得重大科技成果的企业给予表彰,对76家企业给予科技创新加分奖励。

其次,在政策上能给尽给、应给尽给。以创新创造为导向,出台了包含工资待遇、福利保障、中长期激励等在内的一系列支持政策。比如,对承担建设国家级研发平台等重大任务的企业,给予工资总额单列的支持。

同时,在资源保障上持续倾斜、加大力度。主要是在战略投资、资本注入、人才培养上给予保障。比如过去两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在中央企业总投资的占比都超过了30%,去年更是超过了40%;又比如,我们坚持开门搞创新、开放式创新,不断扩大创新朋友圈、优化生态圈,协同高校、科研院所和各类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最大限度集聚创新资源、汇聚创新合力;再比如,去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用于支持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比例超过了80%;同时,我们还组织实施专项科技人才培养工程,建平台、给资源、压担子,支持科技人员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潜心攻关,都达到了不错的效果。

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加强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鼓励企业以更大的力度抓创新,加快打造靠创新进、靠创新强、靠创新胜的现代新央企。

谢谢。

中国新闻社记者:

西藏定日地震牵动全国人民的心,我们注意到灾情发生以后,中央企业第一时间驰援,展现了央企的责任担当。请详细介绍一下过去一年中央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一些情况,后续还有哪些安排?谢谢。

袁野:

谢谢您的提问。西藏定日6.8级地震发生以后,国务院国资委组织中央企业积极调动各方资源力量,迅速投入救灾工作,各中央企业纷纷捐款捐物,驰援灾区,中国安能调集了专业救援人员180人紧急赶赴灾区;国家电网派出应急发电车和抢修队伍等第一时间开展应急抢险保电保供工作;中央发电企业全力做好电力保供,确保随时“调得起、转得稳、发得足”;中央通信企业紧急抢修中断的通信设备,第一时间抢通日喀则地区的通信服务;中央建筑企业协调机械、人员、设备,准备医疗和生活物资,组建派出救援团队,为打赢高原高寒地区抗震救灾攻坚战发挥了重要作用。除此之外,中央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还做了大量工作。具体情况请庆苗局长再作详细介绍。

林庆苗:

积极参与抢险救灾、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中央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中央企业高标准履行社会责任的一个缩影。过去一年,我们指导推动中央企业把履行社会责任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来抓,积极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在这里重点介绍四个方面工作:

第一是积极投身应急抢险救援。只要国家有需要、人民有困难,国资央企都是义无反顾、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在应对去年湖南洞庭湖抢险、海南“摩羯”台风等重大险情中都发挥了关键作用。

第二是全力做好能源电力保供。面对持续高温、暴雨洪涝以及超强台风等极端天气考验,中央企业扛起能源保供责任,电力企业全力提升机组出力,2024年中央企业以占全国50.8%的装机规模贡献了62.4%的发电量,煤炭企业履行长协向社会让利超过570亿元,电网企业全力组织跨区跨省电力支援,石油石化管网企业持续加大油气上产增储力度,重点保供任务圆满完成。

第三是积极助力乡村振兴。2024年中央企业在256个定点帮扶县累计投入和引进无偿帮扶资金57.3亿元,引进帮扶企业1400多个,引进企业投资额164亿元;举办了“央企消费帮扶兴农周”等活动,累计购买脱贫地区农产品104亿元,帮助销售80亿元;持续深化人才帮扶,累计培训各类干部人才144万人次。中央企业这些工作,有力巩固了脱贫攻坚的成果。

第四是带头推进绿色转型。中央企业加快传统产业绿色改造步伐,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非化石能源,推进“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设,积极构建绿色供应链,18个项目入选首批国家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2024年前三季度,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万元产值二氧化碳排放同比分别下降了2.7%和3.9%,在落实“双碳”战略中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

下一步,我们将指导中央企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做好重要能源资源产品保供稳价,扎实推进助力乡村振兴和民生保障工作,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全力以赴做好重大自然灾害应急响应,努力以更高标准履行好中央企业的社会责任。

谢谢。

周建设:

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大家再见。

来源:中国网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