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的人口“画像”?

申万宏源赵伟、屠强
申万宏源认为,40岁以下人口是消费主力,中青年的生存及享受型需求较高,而中老年偏好医疗保健消费,年龄趋势及结构变化共同指向医疗保健、享受型消费需求空间较大。

报告摘要

一问:谁是消费的“动力源”?40岁以下人口是消费主力。

理论研究表明,年轻人占比提升有助于提高居民消费倾向。生命周期假说指出青年和老年占比增多会对整体消费倾向起到促进作用,而中年人口占比增多则会抑制居民的消费意愿。然而,在现实情境下,老年人可能因预防性储蓄以及遗赠动机,而自发减少消费行为,从而使消费倾向有所回落。

国内外经验也有印证,40岁以下人口消费倾向普遍较高。我国40岁以下人口占比与消费倾向的平均相关系数高达0.6;而40岁以后相关系数迅速回落至负数区间,特别是50岁以后相关系数低至-0.8,上述人口年龄结构与消费倾向的关系也普遍存在于日本、韩国、越南、泰国等国家。

省级层面的数据进行交叉验证后可推测,我国40岁以下人口对消费的主导作用较强。40岁以下人口占比越高的省份,消费支出增速较全国相对涨幅越高;如西藏、湖北、安徽等地40岁以上人口占比分别68.8%、51%、52.9%,2013-2019年消费支出的总和增速较全国上行26.2、12.9、11.7pcts。

二问:不同年龄人口的消费偏好?中青年的生存及享受型需求较高,而中老年偏好医疗保健消费。

据需求层次理论,居民消费分为生存型、发展型与享受型三类,分别满足生理、成长、精神需求。

生存型消费中,食品烟酒、衣着消费主力集中在中青年阶段。食品烟酒消费中,烟酒类仅占3.5%,而涵盖糖果等食品类却高达96.5%;该类消费主要受0-20岁人口拉动,如西藏(43.8%)、海南(38.8%)等省消费中食品烟酒占比偏高(全国29.8%),与王聪和杜奕璇(2019)结论一致。而衣着消费与40-60岁人口结构的相关性更高,如内蒙古(9.9%)、黑龙江(9.2%)等省衣着消费占比均高于全国(7%)。

购房支出增长也主要由中青年拉动,但租房支出与人口结构变化的相关性不明显。董纪昌等(2021)指出居民购房与年龄结构呈“倒U型”关系,且20-40岁人口的购房意愿达最高;如北京、上海等省20-40岁人口占比为39.9%、37.7%,房地产业增加值占比分别高达6.7%、5.9%,均超全国(4.7%)。

发展型消费中,中老年对医疗保健消费需求较高,而交通通信、教文娱消费与人口结构的相关性较低。已有研究证实老龄化程度越高,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意愿较高,该类消费受40-80岁人口的主导作用更突出,如黑龙江(11.6%)、吉林(11.4%)等地消费中医疗保健占比居全国前列。

享受型消费中,首饰手表、美容美发等其他用品及服务消费受20-40岁年龄段的带动作用较显著。省级数据显示,20-40岁人口占比越高的地区,其他用品及服务消费占比也越高,如辽宁(3.1%)、天津(3.1%)该项消费占比超全国(2.4%)。相比之下,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与年龄结构的相关性较低。

三问:人口前景下的消费图谱?年龄趋势及结构变化共同指向医疗保健、享受型消费需求空间较大。

不同年龄人口各自的增长趋势会影响消费规模,未来中老年人口增速保持高位,医疗保健等领域消费仍有结构空间;远期中青年人口增速有回升的可能,享受型消费需求或随之增加。根据人口代际规律,未来10年40-80岁人口增速预计1.2%左右,利好医疗保健消费;20-40岁人口增速在2028年后或也会回升,对应0-20岁人口在2011-2017年阶段性上行,利好首饰、餐饮等享受型消费。

而不同年龄人口的相对关系会进一步影响消费意愿,其一老年人口相对劳动年龄人口更快提升,导致老年抚养比上升,或进一步激发医疗保健消费意愿。老年抚养比较高的地区,医疗保健支出占比也较高,如陕西(10.6%)、山西(9.9%)等省医疗保健消费占比居于全国前列。未来10年,老年抚养比由20.7%增至29.7%,在医疗保健等特定领域的消费增长潜力或被放大。

其二是由于出生人口下降速度快于劳动年龄人口,少儿抚养比下滑,或导致居民食品烟酒消费需求减少,但为享受型消费需求释放提供可能。理论及数据均显示出生率、少儿抚养比与食品烟酒消费呈正相关关系,而与其他用品及服务消费呈负相关关系;如上海、辽宁等地食品烟酒消费占比分别低于全国4.1、2.2pcts,而其他用品及服务消费占比却超全国0.4、0.7pcts。未来10年,出生率、少儿抚养比预计延续回落,食品烟酒消费受到抑制的同时,享受型消费或再释放。

其三是适龄结婚女性人口占比或有回落,可能引起结婚率下滑,一定程度抑制居民购房需求。适龄女性人口与结婚率高度相关,后者也会影响购房人群规模;反映在地区层面中,有配偶人口占比较高的地区,房地产增加值占比亦偏高,如北京(6.7%)、上海(5.9%)等地房地产增加值占比高于全国(4.7%)。而未来10年,适龄结婚的女性人口占比回落,一定程度拖累结婚率,或导致购房需求偏弱。

报告正文

1、一问:谁是消费的动力源?

理论研究表明,年轻人占比提升有助于提高居民消费倾向。生命周期假说将人的一生划分为青年、中年和老年三个阶段,主张理性人为了实现效用最大化,会依据预期收入在生命周期内配置财富,平衡消费和储蓄。通常而言,青年和老年时期,消费往往超过储蓄,而壮年时期消费低于储蓄。因此,社会上青年和老年人均占比增多会对整体消费倾向起到促进作用,反之,中年人口占比增多会抑制居民的消费意愿。然而,在现实情境下,老年人可能出于预防性储蓄以及遗赠动机,而自发减少消费行为,导致老年占比增多并不会导致消费倾向同步提升,甚至使消费倾向有所回落。

国内外经验也有印证,40岁以下人口的消费倾向普遍较高。对比不同国家年龄结构与消费倾向关系可以看到,40岁以下的人口占比与消费倾向的相关系数较高;而在40岁以后,人口结构与消费倾向的相关系数随年龄增加出现较大幅度回落。我国消费主力亦处在40岁以下年龄区间,该部分人口占比与消费倾向的平均相关系数高达0.6;而40岁以后,相关系数迅速回落至负数区间,特别是50岁以后相关系数低至-0.8。

省级层面的数据进行交叉验证后可推测,我国40岁以下人口对消费的主导作用较强。通过计算不同年龄段人口占比与消费增速的相关系数可看到,0-40岁人口占比与总消费支出呈现较为显著的正向关系。省级层面的数据亦可佐证,40岁以下人口占比越高的省份,消费支出增速较全国相对涨幅更高;譬如2010-2020年,西藏(68.8%)、湖北(51%)、安徽(52.9%)等地40岁以上人口占比较高,2013-2019年消费支出的总和增速相较全国更高,分别上行26.2、12.9、11.7个百分点。

2、二问:不同年龄人口的消费偏好?

根据需求层次理论,居民消费可划分为生存型、发展型与享受型三大类。生存型消费主要满足基本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包括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等方面,2013-2019年该类支出占居民总消费支出的59%;发展型消费主要提高生活质量和个人发展,包括交通通信、教文娱、医疗保健,2013-2019年该类消费支出占比约32%;享受型消费主要侧重于满足精神层面的需求,包括生活用品及服务、其他用品及服务,2013-2019年该类消费支出占比约9%。

生存型消费中,食品烟酒、衣着消费主力分别集中在青年及中年阶段。食品烟酒消费中,烟酒类仅占3.5%,而食品类高达96.5%,其中涵盖肉蛋奶、糖果零食等。从省级数据看,0-20岁人口对食品烟酒消费的拉动较为显著,如西藏(43.8%)、海南(38.8%)、四川(35.4%)等省消费支出中食品烟酒占比明显偏高(全国为29.8%)。该结论与王聪和杜奕璇(2019)研究一致,青年尚在消费观塑造期,消费多由父母及其监护人决策,而食品正是其主要消费品类之一。而衣着消费则与40-60岁人口结构呈现更高的相关性;如内蒙古、黑龙江、山西40-60岁人口占比分别是33.9%、36.4%、30.1%,相应省内的衣着消费占比高达9.9%、9.2%、9.1%,均超全国7%的平均水平。

租房支出与人口结构变化的相关性不明显,但购房支出增长主要由中青年拉动。居民住房消费仅统计租赁支出,其与各年龄段人口占比的相关系数均较低。而房地产业中囊括了地产开发经营、租赁经营,且该行业不存在库存,其供给与需求基本对应,因此房地产业增加值可综合反映居民购房、租房等需求。全年龄段结构与房地产业增加值占比匹配后显示,房地产服务消费与年龄结构呈“倒U型”关系,且省级数据显示购房支出与20-40岁人口相关性最高;如北京、上海、福建20-40岁人口占比分别为39.9%、37.7%、33.5%,房地产业增加值占比高达6.7%、5.9%、5.8%,超全国(4.7%)。

发展型消费中,中老年对医疗保健消费需求较高,而交通通信、教文娱消费与人口结构的相关性并不明显。已有研究证实老龄化程度越高,居民医疗保健的消费意愿较高,省级数据显示该类消费受40-80岁人口的主导作用更突出;即40-80岁人口占比较高的地区,医疗保健消费占比偏高,如黑龙江(医疗保健消费占比,下同,11.6%)、吉林(11.4%)、陕西(10.6%)等地均超全国(7.8%)。对比之下,不同年龄段占比与教文娱、交通通讯消费占比的相关性较低,反映出人口并非影响上述消费的核心变量。

享受型消费中,首饰手表、美容美发等其他用品及服务消费主要受20-40岁年龄段带动。其他用品及服务消费包括首饰、手表等用品以及旅馆住宿、美容美发等服务。对比其他年龄阶段看,其他用品及服务消费与20-40岁人口占比的正相关性更为显著;省级数据亦显示,20-40岁人口占比越高的地区,其他用品及服务消费占比也越高,如辽宁(其他用品及服务,下同,3.1%)、天津(3.1%)、内蒙古(2.9%)该项消费占比超全国(2.4%)。此外,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虽受0-20岁人口的带动较明显;但省级层面数据并未与该结论相印证,拟合结果更多是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与0-20岁人口占比无关。

综上,我国消费主力集中于40岁以下人口,但不同年龄段的消费偏好存在差异。具体地,20岁以下人口在食品烟酒方面的消费偏好较高;20-40岁人口不仅购房意愿较强,也热衷于首饰手表、美容美发等享受型消费;而40岁以上的人口在医疗保健方面的消费需求偏高,其中40-60岁年龄段也是衣着消费的主力。

3、三问:人口前景下的消费图谱?

不同年龄人口各自的增长趋势会影响消费规模,未来中老年人口增速保持高位,医疗保健等领域消费仍有结构空间;远期中青年人口增速有回升的可能,享受型消费需求或随之增加。根据联合国预测及人口代际规律,未来10年,40岁以下人口增速或持续回落(-2.2%),而40-80岁人口增速预计保持高位(1.2%),利好医疗保健等消费。远期来看,20-40岁人口增速在2028年后或也会回升,对应0-20岁人口增速在2011-2017年阶段性上行,利好首饰手表、住宿餐饮等享受型消费。

而不同年龄人口的相对关系会进一步影响消费倾向,其一是老年人口相对劳动年龄人口更快提升,导致老年抚养比上升,或进一步激发医疗保健消费意愿。老年抚养比是65岁以上人口相对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已有研究显示在老年抚养比较高的地区,医疗保健支出占比也较高,譬如陕西(14.6%)、山西(12.3%)等省老年抚养比较高,相应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占比分别是12.6%、9.9%,居于全国前列。未来10年老年人口增速或保持高位的背景下,老年抚养比将由20.7%增长至29.7%,在医疗保健等特定领域的消费增长潜力或被放大。

其二是由于出生人口下降速度快于劳动年龄人口,使少儿抚养比下滑,或导致居民食品烟酒消费需求减少,但为享受型消费需求释放提供可能。出生率、少儿抚养比较低的地区,食品烟酒等生存型消费需求普遍偏低;但中青年在育儿方面的经济压力较小,首饰手表、美容美发等享受型需求较高。数据上也呈现出生率、少儿抚养比与居民食品烟酒消费支出呈现正相关关系,而与其他用品及服务消费呈现负相关关系;譬如上海、辽宁等地食品烟酒消费占比分别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1、2.2pcts,而其他用品及服务消费占比却超过全国0.4、0.7pcts。未来10年,出生率、少儿抚养比预计持续回落,居民食品烟酒消费受到抑制的同时,享受型消费需求或再释放。

其三是适龄结婚女性人口占比或有回落,可能引起结婚率下滑,一定程度抑制居民购房需求。适龄女性人口与结婚率高度相关,后者也会影响购房人群规模;反映在地区层面中,有配偶人口占比较高的地区,房地产增加值占比亦偏高,譬如北京、上海、福建等地有配偶人口占比分别高达89.6%、90.2%、82.5%,对应房地产增加值占比分别超出全国2、1.2、1.1个百分点。而未来10年,适龄结婚的女性人口占比回落,一定程度拖累结婚率,可能导致居民购房需求偏弱。

本文作者:申万宏源赵伟(SAC执证编号:A0230524070010)、屠强(SAC执证编号:A0230521070002),来源:赵伟宏观探索,原文标题:《专题 | 消费的人口“画像”?》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