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消费,或延续此前量好于价的态势。但边际上有6条乐观线索值得关注。量的层面有4条。一是出行和旅游人次继续增长,春运前19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同比增长7.9%,多地旅游人次有不同程度增长。二是跨境游快速修复,出入境人数接近2019年同期,入境游在免签政策推动下增速更高。三是商品消费、尤其是消费电子和家电景气度高,假期商圈客流增长21%,电商和部分地区手机、家电实现高双位数增长。四是电影票房,按当前趋势,或超过去年同期,再创新高。价的层面有2条。一是电影票房,人均票价回升,且一二线城市票房占比略有抬升,市场下沉趋势暂缓。二是机票价格,平台数据显示春节机票价格降幅在4.6%,降幅较去年五一、国庆有所收窄。但需要注意的是,关于价格更全面的分析,尚需等文旅部公布的全国旅游数据。
报告摘要
跨区域出行继续增长。据交通运输部数据,春运前19日(1月14日-2月1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较2024年、2019年分别增长7.9%、18.9%。国内旅游热度不减,我们统计9省市中,8省市接待游客数均有不同程度增长。
(二)量的乐观线索2:跨境游、尤其是入境游快速修复
春节假期全国口岸出入境人数,持续修复,接近2019年同期。据国家移民管理局预测数据计算,今年春节假期日均出入境人员数,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98.5%,去年五一、端午、国庆假期分别恢复至2019年的80.1%、93.7%、95.4%。受益于免签政策,入境游增速较高。携程旅行平台数据显示,今年到中国过春节的外国人比2024年增长了1.5倍,创下入境新纪录。
(三)量的乐观线索3:商品消费、尤其是消费电子和家电景气度高
据联通数智智慧足迹数据显示,从除夕到大年初二,全国900多个商圈客流量比去年春节同期增加了21%。受益于“两新”政策,手机、家电等景气度高,天猫平台的数据显示,截至1月30日24点,春节前三天(除夕、初一、初二)手机品类的线上成交额同比增长超过了50%。河南、天津、重庆等地,消费电子、家电销售,实现双位数及以上增长。
(四)量的乐观线索4:电影票房或再创历史记录
截至2月3日12时36分(正月初六),2025春节档总票房(含预售)破77亿,高于去年同期可比数据。去年截至2月15日(初六)11时11分,2024春节档电影票房破60亿。粗略估算同比增幅约28%,或再创新高。
(五)价的乐观线索5:电影票价回升,下沉趋势暂缓
平均票价方面,大年初一至初四在51元左右,高于去年的49.2元。市场结构来看,今年春节档市场下沉趋势或暂缓。今年大年初一,“整体上一二线城市票房占比达49%,略高于去年”,对应三四线城市占比51%,低于去年的52.6%,接近2023年的50.6%,但仍明显高于2018-2022年(平均为47.6%)。
(六)价的乐观线索6:机票价格降幅或有所收窄
航班管家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月23日,春节机票价格降幅在4.6%,降幅较去年五一、国庆有所收窄(平台显示降幅或在10%以上)。
春节假期,可能偏弱的2个环节:
(一)部分一线城市消费客流增速,低于全国整体水平:据联通数智智慧足迹数据显示,五个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商圈客流量(上海、广州、重庆、北京、天津),比去年春节同期增长15%。,低于全国整体的21%。其中,增幅较明显的是重庆、北京、天津,分别增长25%、18%、18%。
(二)地产:增速较去年12月放缓,城市间有分化。农历腊月二十至正月初四的两周,我们统计的12城商品房住宅销售面积同比为+11%。今年1月上半月增速为+13%。去年12月增速为44%。4个一线城市合计增速为26.4%,好于其余8城的2.5%。一线城市内部同样分化,深圳增速最高为94.5%,上海、北京、广州依次为25.6%、14.2%、8.1%。
报告正文
(一)跨区域出行:增速约8%,营业性客运增速更高
据交通运输部数据,春运前19日(1月14日-2月1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为44.9亿人,较2024年、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7.9%、18.9%。
从时间序列看,今年春节出行在腊月二十八以后,增速达到30%左右,或反应了除夕前集中返乡、及假期旅游出行热度的攀升。
分结构看,自驾出行占比维持8成以上,但营业性客运增速超过自驾增速。春运前19日,自驾出行合计36.5亿人,占比82%,较2024年、2019年分别增长7.1%、39.3%;营业性客运量分别较2024年、2019年增长11.8%、-27%。
营业性客运中,公路、水路较同比增速更快,分别较2024年同期增长14.3%、12.4%,但二者仍较2019年缩减约4成左右。铁路、民航较2024年同期分别增长6.9%、7.3%。
(二)地铁航班:接近去年农历同期水平
农历腊月二十至正月初四(公历1月19日-2月1日)的两周内,国内航班执行数和11城地铁客运量,接近去年同期。
国内航班执行数:期间日均航班执行数为1.415万架次,去年农历同期为1.396万架次,今年较去年同期+1.3%。
地铁客运量:已公布数据的11城市,地铁客运量日均为4351万人,去年农历同期为4414万人,今年较去年同期-1.4%。
(三)旅游:冰雪游、入境游、小众目的地热度高
1、国内游:热度不减,冰雪游及小众目的地景气度高
我们统计了9省市春节旅游情况,包括上海、广东、山东、湖南、浙江、北京、四川、重庆、海南三亚。
整体来看,今年春节旅游热度较高,出行人数维持一定增速。除湖南外,其余8省市假期接待游客数均有不同程度增长。
人均支出方面:①地区情况:地区间存在差异,因此价格修复情况,还需等文旅部公布全国数据。四省市有可比数据,其中四川、湖南人均支出下滑,山东、重庆略有抬升。②机票价格:低于去年同期。航班管家的统计数据则显示,截至1月23日,对比2024年春运相同提前期预订周期,目前2025年春运国内航线经济舱平均票价(不含税)约882.7元,同比下降4.6%(同期值为925.4元)。
9省具体情况如下:
1)广东、上海:据省市文旅厅数据,假期前4日接待游客数分别增长6.1%、7.61%。
2)重庆:据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消息,假期前4日,全市接待游客和实现旅游综合消费,分别同比增长12.4%、12.8%。进一步计算可得人均消费同比+0.4%。
3)山东:据齐鲁壹点2月3日报道,假期前6日,山东重点监测景区接待游客及营业收入,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7.4%、9.5%。进一步计算可得人均实现营业收入比去年增长2%。
4)四川:据四川省文旅厅数据,假期前6日,游客与门票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6.8%、-2.5%。进一步计算可得人均门票收入下滑-8.7%。
5)湖南:根据手机信令大数据建模分析,春节假期前四天,全省累计接待游客3812.82万人次、人均花费575.91元。去年假期前四天累计接待7428万人,人均花费603元,计算可得前四日游客数、人均花费分别-48.7%、-4.5%。
6)北京:据北京日报1月31日报道,假期前4日,旅游售票类、文化娱乐类消费金额同比分别增长23.8%、32.1%。
7)浙江:据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假期前3天接待游客,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0.7%。
8)海南三亚:据新京报1月27日报道,2025年春节期间,三亚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29%、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75%;酒店预定量增长10%。
春节假期,冰雪游及三四线小众目的地景气度较高。
冰雪游方面,哈尔滨、吉林等地春节旅游热度不减。去哪儿旅行数据显示,截至1月22日,春节期间哈尔滨酒店预订量比去年增长76%。据央视新闻报道,除夕到初四,吉林松花湖接待总量达6.6万人次,同比增长40%以上。
部分小众目的地增速更高。据携程1月2日发布的《2025春节旅游市场预测报告》,泉州、潮州、汕头、自贡、大同、兴义等小众目的地因“年味游”而热度飙升,铜陵、黄山、大同、景德镇、漳州等地的预订订单量大幅增长,同比增长约4倍。
2、跨境游:快速修复,出入境人数接近2019年同期水平
今年春节,跨境游持续修复,尤其是入境游实现较高增速。
春节假期全国口岸出入境人数,持续修复,接近2019年同期。据国家移民管理局1月24日预测,今年春节假期“日均出入境人员将达185万人次,较去年春节假期增长9.5%”,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98.5%。出入境人数自去年五一后持续修复,去年五一、端午、国庆假期分别恢复至2019年的80.1%、93.7%、95.4%。
受益于免签政策扩围,春节入境游实现高速增长,但平台机酒价格或低于去年。
1)平台数据:据新华社1月29日报道,“携程旅行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到中国过春节的外国人比2024年增长了1.5倍,创下入境新纪录”。去哪儿旅行去年12月1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春节期间,国际机票和酒店预订量均实现了超过1倍的增长,均价下降10%左右”。
2)部分旅游景点:九寨沟、海南等景点。据四川日报2月2日报道,今年春节来九寨沟旅游的“外籍游客较2024年春节增长86%”。携程发布1月28日数据显示,春节假期首日,海南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95%。
(四)零售销售:商圈客流双位数增长,消费电子表现亮眼
1、全国整体情况:商圈客流明显增长
据联通数智智慧足迹数据显示,从除夕到大年初二,全国900多个商圈客流量比去年春节同期增加了21%。其中五个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商圈客流量达到1000万人次(重庆、上海、广州、北京、天津),比去年春节同期增长15%。其中,重庆、北京、天津增幅较为明显,分别增长25%、18%、18%。
2、“以旧换新”:消费电子表现亮眼
消费电子线上销售表现亮眼。天猫平台的数据显示,截至1月30日24点,春节前三天(除夕、初一、初二)手机品类的成交额同比增长超过了50%。
北京、河南、天津、重庆等地消费电子、家电销售增速较高。1)北京:据北京市商务局的数据显示,假期前四日,“受‘以旧换新’政策带动,春节期间电商业态销售额增长较快,同比增长18.7%”。2)天津:据市政府官网公布,“截至假期第4天,全市电子产品类线下消费同比增长51.8%……家电以旧换新活动也持续升温……全市家电类商品线下日均销售额同比增幅超过60%”。3)河南:据省商务厅数据,假期前四天,“重点监测的零售企业通信器材类、家用电器类商品销售额分别同比增长70.8%、32.7%”。4)重庆:据重庆日报2月1日报道,“伴随着数码产品国补落地,春节假期,重百电器数码品类增幅超55%;苏宁易购手机品类整体达成近2.5倍增长”。
3、地区情况:部分地区零售实现双位数增长
北京、天津、河南、江苏南京、山东青岛5地,公布了假期前四天(除夕至正月初三)重点监测企业/消费场景的销售额情况。除山东青岛外,其余4地实现双位数增长。
假期前四天,北京(重点监测消费场景)、天津(重点监测430家商贸流通企业)、河南(省重点监测零售和餐饮企业)、江苏南京(重点监测90余家商贸流通企业)、山东青岛(十大重点监测商贸企业)的销售额增速分别为14.2%、17.1%、10.1%、13.2%、8.8%。
(五)电影票房:或呈现量价双升态势
今年春节档电影票房或呈现量价双升态势。据猫眼专业版数据,2月3日12时36分(正月初六),2025春节档总票房(含预售)破77亿,高于去年同期可比数据。去年截至2月15日(初六)11时11分,2024春节档电影票房破60亿。粗略估算同比增幅约28%。平均票价方面,初一至初四在51元左右,高于去年的49.2元。
结构来看,今年春节档市场下沉趋势或暂缓。据灯塔专业版数据,今年大年初一,“整体上一二线城市票房占比达49%,略高于去年”,对应三四线城市占比51%,低于去年的52.6%,接近2023年的50.6%,仍明显高于2018-2022年(平均为47.6%)。
(六)地产:维持正增长,城市内表现分化
我们观察农历腊月二十至正月初四(公历1月19日-2月1日)的商品房住宅销售情况。考虑到近两年数据的可得性,我们最终筛选出12个城市,包括4个一线城市,以及苏州、武汉、成都、东莞等8个其余城市。
总量:维持正增长。春节期间,12城商品房住宅销售面积同比为+11%。今年1月上半月增速为+13%。去年12月增速为44%。
结构依然分化:一线城市表现更好,但内部也存在差异。春节期间,4个一线城市合计增速为26.4%,好于其余8城的2.5%。一线城市内部同样分化,深圳增速最高为94.5%,上海、北京、广州依次为25.6%、14.2%、8.1%。
本文作者:张瑜(执业证号:S0360518090001),来源:华创证券,原文标题:《春节消费:六条乐观线索和两个偏弱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