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10.5%,乘用车出口增速放缓,乘联分会:2025年或“低开高走”

乘联分会表示,1月批发、生产、出口均处于历史低位,1月零售在过去10年中仅高于2020年和2023年的1月零售,预计2025年“低开高走”的潜力巨大。

中国2025年1月汽车产销成绩单出炉!

2月11日周二,乘联分会公布1月全国乘用车市场数据,1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79.4万辆,同比下降12.1%,环比下降31.9%。1月零售处于历史低位,环比增速降幅31.9%也是仅次于2023年1月的41%降幅。

乘联分会表示,入冬以来,由于“拉尼娜”出现,我国东部地区受偏北风异常影响,降水明显偏少,气温偏高,用车需求不是很强烈。且由于春节较早,很多消费者提早在2024年末完成春节前的置换购车计划,因此1月车市稍弱于往年车市的火爆节奏,加之1月的有效销售时间少4天以上,因此出现零售负增长符合预期

其中,1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74.4万辆,同比增长10.5%,环比下降42.9%。

生产上,1月乘用车生产210.7万辆,同比增长3.6%,环比下降28.2%。1月乘用车生产仅较历史同期高点2018年的230万辆低19万辆,考虑春节因素的生产表现超强,为地方稳增长贡献巨大。1月豪华品牌生产同比下降17%,环比下降4%;合资品牌生产同比下降13%,环比下降26%;自主品牌生产同比增长16%,环比下降32%。

乘联分会表示:

1月批发、生产、出口均处于历史低位,1月零售在过去10年中仅高于2020年和2023年的1月零售,预计2025年“低开高走”的潜力巨大。

乘用车出口增速放缓,新能源出口同比环比双增

今年总体汽车出口延续去年强势增长特征。1月乘用车出口(含整车与CKD)38万辆,同比增长3%,环比下降6%,相比之下,12月乘用车出口40.4万辆,同比增长6%,环比增长2%,增速放缓明显。1月新能源车占出口总量的35.9%,较同期增加7.5的百分点。

1月自主品牌出口达到32.8万辆,同比增长8%,环比下降9%;合资与豪华品牌出口6万辆,同比下降19%。

1月新能源乘用车出口13.9万辆,同比增长29.4%,环比增长13.9%。其中纯电动占比新能源出口的66%,作为核心焦点的A0+A00级纯电动出口占新能源出口的38%(去年同期36%)。

新能源零售销量同比增10.5%,环比降42.9%

1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74.4万辆,同比增长10.5%,环比下降42.9%。

1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41.5%,较去年同期渗透率提升9个百分点。

1月国内零售中,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60.6%;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20%;而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3%。

从月度国内零售份额看,1月主流自主品牌新能源车零售份额72%,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合资品牌新能源车份额2.1%,同比下降2.9个百分点;新势力份额20.8%,小米汽车等品牌拉动新势力份额同比增长5.7个百分点;特斯拉份额4.5%,同比下降1.4个点。

2月展望:市场恢复潜力较大,新能源汽车将成为主要驱动力

乘联分会表示,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大部分厂商都是节后抓紧恢复工作运行。因此2月的市场恢复潜力较大。随着部分地区的以旧换新政策的逐步发布,车市进入节后回暖周期。由于1月新政策发布前的过渡期的政策补贴相对更强,因此2月的市场主要靠自身的需求恢复。

此外,今年车企参与车市价格战的实力已有减弱趋势,但PPI持续偏低,上游高利润突出,2025年仍有价格战的持续潜力。今年春节返乡人员规模大,节后复工的节奏相对较快,部分中老年外出务工者逐步考虑本地就业和创业,这将对春节后车市带来一定利好。

乘联分会预计,2月中国乘用车市场销量将保持稳步增长,新能源汽车将成为主要驱动力,传统燃油车市场则继续萎缩。政策支持、技术进步和消费升级将是推动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减少对燃油车歧视性政策实现油电同强对稳定国内外车市销售将有更好的推动作用。目前按各地以旧换新2024年的政策、按新标准顶格延续的测算基础,判断:

“2025年国内车市零售2340万辆,增长2%,新能源乘用车零售1330万,增长20%,渗透率57%。”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