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银行逆势录得逾2成净利增速,“新三年”战略步入倒计时

2月11日,A股三大指数震荡调整,上证指数报收3318.06点、下跌0.12%,深证成指下跌0.69...

2月11日,A股三大指数震荡调整,上证指数报收3318.06点、下跌0.12%,深证成指下跌0.69%、创业板指下跌1.43%,两市成交额较昨日减少949.4亿元。

沉寂多日的银行板块逆势上涨,其中青岛银行报收4.07元/股,以4.9%的涨幅领跑同业。

2024年业绩,或为其市场表现提供了支撑。

前一日,该行于晚间公告业绩预增,披露公司2024年拟实现营收、归母净利134.98亿元、42.64亿元,增幅分别为8.22%、20.16%。

在净息差收窄、财富管理业务承压的大环境中,录得20%以上的净利增幅并非易事。

信风梳理发现,已公示2024年营收、净利数据的16家上市银行中,仅有浦发银行、青岛银行净利增幅在20%以上;其中,青岛银行利润增速已连续2年维持在15%以上。

青岛银行并未在业绩预告中透露收入明细;综合资产负债表现与三季报,超越20%的利润增长主要来自利息与非息收入的共同增长。

一方面,青岛银行仍旧维持了10%以上的扩表速度;另一方面,对“债牛”行情的成功把握为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在业务增长之余,有分析人士预计,拨备反哺对青岛银行利润亦有一定贡献。

据广发证券银行分析师倪军测算,青岛银行2024年第四季度贷款拨备余额减少环比减少7.44亿元,在保证资产质量的同时,亦为利润提供支撑。

难舍“以量换价”

和省内的大部分城商行类似,青岛银行在业务上仍以存贷款为主导。

对传统信贷的路径依赖,也导致息差压力下,青岛银行不得不通过“以量补价”策略维持规模。

中报披露,该行净息差较年初小幅收窄,其中贷款收益率同比下滑0.18个百分点;不过受益于贷款规模大幅增长,利息收入变动净值仍旧高达7.39亿元。

规模高增背后,是显著高于同业的扩表速度。

参考2024年前三季度数据,该行资产、负债增速分别较城商行整体高出3.01个、3.14个百分点;2024年末,资产、负债总额增速为13.48%、13.56%,贷款、存款总额增长13.53%、11.91%,各项增幅均维持10%以上。

青岛银行曾表示,公司持续扩大贷款规模、提升负债质量,同时亦积极拓展低成本资金来源,吸收存款持续增长。

不过从中报数据看,存款成本短时间内或难以压降。

一是现有存款结构上,7成为定期存款、5成为个人存款,成本整体较高;

二是增量仍以高成本的定期为主,活期存款余额同比下滑1.11%、定期增长17.46%。

业绩预告中,青岛银行存款全年增速较贷款低出1.63个百分点,这也侧面说明,该行吸引存款能力仍弱,仍未建立起定价优势。

仍在转型途中

作为山东省内规模“第一梯队”的城商行,青岛银行在对公业务随着制造业发展扶摇直上时,就比同业更早意识到了零售的重要性。

2010年,曾在招商银行履职多年的郭少泉加入青岛银行担任董事长,大力推广零售业务,锚定“科技引领、管理精细、特色鲜明”的新金融精品银行发展方向,期待将其打造为“小招行”。

此后成立青银金租、青银理财两家子公司,相继获得B类主承销商独立主承资格、证券基金托管等资质,形成多种经营业态并存格局。

直至如今,青岛银行主营业务已完善为对公、零售,以及金融市场三大板块。

不过零售方面,曾经“小招行”的期冀已几近破灭。

对比其他上市城商行,青岛银行零售业务仍处于中下游水平。

2024年上半年,该行零售业务利润水平大幅低于对公与金融市场业务,营收占比虽达26.86%,但利润贡献仅为18.93%。

测算之下,青岛银行零售业务毛利率不仅远低于同区域的齐鲁银行,也低于杭州银行、南京银行和长沙银行等其他地区城商行。

反观零售之外的对公与金融市场板块,增量虽有波动,但利润率始终较高。

2023年,青岛银行金融市场业务营收同比减少1.21%至28.88亿元,但2024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幅已达21.55%;

同期,该业务营收占比为23.11%,但利润占比已达32.45%。

青岛银行自述,公司金融市场与对公业务合作紧密。

“主要通过‘投行+销售+做市’模式,以销售和做市促承揽、以交易和投研促销售,全面打通投行、销售、交易、研究、托管等业务。”青岛银行表示,“目前各项业务稳健发展,已形成资格牌照齐全、有全国竞争力的专业经营条线。”

不过上半年的业绩增长,应更多得益于“债牛”行情的助推。

青岛银行披露,公司非利息净收入主要来源于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两部分:

一是公司加强研判,于2023年下半年调整投资结构,适时增加公募基金投资,并在2024年上半年把握住债券市场估值上行契机,实现投资及估值收益较快增长;

二是销售贵金属业务收入增加1.29亿元。

“新三年”进入倒计时

综合发展战略看,2024年是青岛银行维持15%以上净利增速的第2年,也是公司正式进入新三年战略规划的第2年。

2022年中,曾有30年中国银行工作经验的景在伦就任青岛银行董事长;次年曾历任农业银行深圳国贸支行、宝安支行行长的吴显明就任青岛银行行长。

同年4月,青岛银行再有张迟红、张猛2位副行长加入,新一届领导班子基本就位。

这一年,青岛银行推出新三年战略规划,聚焦“调结构、强客基、优协同、提能力”四大战略主题,推动公司业务、零售业务、金融市场业务和国际业务四大板块业务模式转型升级。

从当下各指标看,该行已沿着战略规划的大方向稳步向前。

例如2024年上半年客户基础夯实,新拓对公客户超2万户,绿色、科技、制造业等实体类客户增长较快,零售客户保有资产规模较上年末增长4.93%;

金租理财协同成效凸显,青银金租完成首轮增资扩股,报告期内营收同比增长14.43%,青银理财营收增长8.03%。

不过,与对公、零售、金融市场业务并列第四大板块的国际业务,仍颇为神秘。

青岛银行在三季报中未对该项业务作出说明,中报则透露出几组增长数字。

例如,报告期末国际业务活跃客户同比增长25.92%,国际结算业务量增长59.16%;报告期内,国际业务中收增长105.72%至9443.02万元,交易银行业务增长54.38%至1.81亿元。

如今,青岛银行“新三年”已进入尾声倒计时,未来该行能否如期完成战略规划,仍有待业绩检验。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