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周智宇
编辑 | 张晓玲
从“功能有无”到“全系搭载”,2025年汽车市场竞争已然进入深水区,智驾领域成为各家车企交锋的最前沿。
包括长安、比亚迪等车企在内,陆续公布了自家的智能化战略。岚图汽车CEO卢放也在2月17日表示,岚图All in智能化。岚图汽车旗下所有车型都将搭载乾崑智驾与鸿蒙座舱,覆盖MPV、SUV、轿车,并且是在2025年年内全部兑现。
这表明,接下来岚图会与华为深度绑定。这场合作也被双方定义为“双向奔赴”,二者联手,是希望通过软硬协同打破汽车智能化天花板,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竞争中,争夺技术话语权。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CEO 靳玉志在谈及与岚图的合作时解释,双方合作是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这就好比培养一个世界冠军运动员,需要很好的“体力”,也需要“智力”。其中,岚图提供的就是良好的机械素质,华为提供的则是智驾、鸿蒙智舱等智能化能力。
岚图梦想家就是个典型例子。去年9月,作为首款搭载华为乾崑智驾&鸿蒙座舱的MPV车型岚图梦想家上市。随后在10月、11月全国新能源MPV、全国高端新能源MPV销量冠军,并在12月单月交付过万辆。
靳玉志认为,这就是合作共赢的具体体现。他指出,华为与岚图的合作,是基于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共赢的生态,双方发挥各自优势,形成一个完整的拼图。
燃油车时代,MPV长期被贴上“商务车”、“保姆车”标签,智能化进展缓慢。即便新能源浪潮席卷,多数车企仍陷入“硬件堆砌”的怪圈,但用户体验却难言质变。华为乾崑智驾ADS首次应用于MPV领域,填补了空白。
岚图的底盘调校能力与华为的智驾系统,并非简单叠加。以AEB(自动紧急制动)为例,其效果不仅依赖算法,更需要传感器、底盘控制与动力系统的毫秒级协同。岚图与华为在标准化接口、通信协议无缝对接以及软件协同,实现了从感知到执行的闭环。
这会是智能化下半场竞争的一个核心,即智能汽车的下半场,决胜点在于机械素质与AI算法的“共振”。
于传统车企来说,如何与供应商合作伙伴能力互补,形成“共振”,是能力突破的关键一点。
卢放也坦言,在与华为合作的过程中,岚图很好地理解了向用户思维去转型,比如说华为的IPD(集成产品开发)、IPMS(集成产品营销和销售)流程,这对传统车企来说不是特别容易理解的东西。但通过与华为不断磨合,岚图不断补上这方面的能力。
靳玉志则打趣称,在双方的合作中,岚图是更加强势的一方。这是因为在对整车需求的理解,包括整车设计、造型设计、内饰设计、整车制造以及整车售后等整体能力上,岚图有自己的专业性。而华为擅长智能化,双方一开始会从各自角度提出自己的想法,导致会对一些问题争执不下。但最后通过这些争论,双方都能够更好地理解对方,对产业链有更加深入地了解。
在双方看来,岚图与华为的合作是生态能力持续提升的代表,双方也提出,“不做声量之争,专注体验升级”的战略共识。
在2月17日,靳玉志对“高阶智驾”提出自己的看法。靳玉志表示,要实现高阶智驾,需要同时满足多个条件。其中之一是高阶智驾需要同时具备高速和城区智驾领航 NCA 能力。
除此之外,靳玉志认为,“安全、舒适、高效”也是高阶智驾的重点。
靳玉志指出,华为乾崑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安全是最大的豪华。全球首发车位到车位全场景贯通能力,VPD泊车代驾攻克深圳机场等复杂场景商用。截至目前,乾崑智驾CAS 3.0防碰撞系统已累计帮助用户避免超过200万次潜在事故。
智驾普及战的核心是安全平权。当前行业仍困于“用户不敢用”的魔咒,而岚图试图以实证数据建立新标尺:“敢用、放心用、不留遗憾用”。若这一目标实现,中国智能汽车或将在全球市场赢得“体验定义权”。
卢放也表示,智驾的平权与普及,在于确保每个用户都能体验到安全、高质量的智能驾驶体验,让用户在日常出行中觉得好用、敢用并且爱用。
这场智驾大战的终局也将随着岚图等车企的努力,走向一个全新未来——当技术红利真正普惠于民,就是中国汽车真正高端化的开始。